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整个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整个单元)


毕加索
《梦》
《格尔尼卡》
滴画
欧普艺术
核心探究 比较认识19世纪以来西方的美术流派
主要流派 浪漫主义 兴起时间 19世 纪初 兴起的社会背景 主要特点 重感情轻理性,重色 拿破仑统治结束;人们对启蒙思想家宣 彩轻素描,强调画面 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 完整、统一
现实主义
19世纪中期
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人民及先进的知 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
母亲 》(公认为革命现实主 长篇小说《______ 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司汤达(1783-1842)
“红”(穿红色军服的士兵,代表革命 势力)与“黑”(代表了穿黑色衣服的
教士,代表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
巴尔扎克(1799-1850)
《欧也妮· 葛朗台》
《人间喜剧》巴尔扎克以毕生心血创作的 由九十多部独立而又有所联系的小说组成 的小说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 全书”,堪称“巴尔扎克宇宙”
托尔斯泰与高尔基பைடு நூலகம்
玛克西姆· 高尔基
人民作家 列宁的诤友 革命文学的旗帜
海明威(1899-1961)
冰山理论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 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老人与海》
附:亚非拉美文学 泰戈尔(印度)《飞鸟集》 鲁迅(中国)《呐喊》《彷徨》 川端康成(日本)《雪国》《伊豆的舞女》
狄更斯(1812-1870) 《雾都孤儿》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狄更斯《双城记》
列夫·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1828-1910)
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以四大贵族为主线,构 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 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 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歌德 ____
莫里哀 (1622-1673)
喜剧《伪君子》
莫里哀深刻地揭示 了教会和上流社会 的伪善、狠毒、荒 淫无耻和贪婪,突 出地批判了宗教伪 善的欺骗性和危害 性。 伪善的社会是产生 这种伪君子的肥沃 土壤。
笛福(1660-1731)
鲁滨孙冒险、勇于进取的荒岛余生
电影《鲁滨孙漂流记》
斯威夫特(1667-1745)
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慧骃国游记
小说《格列佛游记》
诗剧《浮士德》
歌德(1749-1832)
浮士德精神: 不甘堕落、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 浮士德原是真实人物,诗剧中是为了知识 而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的传奇人物。
2.浪漫主义文学
(1)盛行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2)时代背景:革命与改革时代,人们对现有社会秩序不满。 (3)主要特点: 反对封建制度,追求民主;想象力丰富,注重揭示人物的内心 感情世界。 (4)代表人物及作品。
1.古典主义文学
(1)盛行时期:17-18世纪 (2)时代背景:继承文艺复兴以来文学传统,创作强调和谐、规范 (“古典”一词在拉丁文中意为“典范”) (3)主要特点:崇尚理性,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4)代表人物及作品
国家 法国 英国 英国 德意志 人物 莫里哀 笛福 斯威夫特 作品 《伪君子》 《鲁滨孙漂流记》 《格列佛游记》 《浮士德》
(三) 19世纪以来世界的音乐作品
1.18-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
2.19世纪,民族乐派
3.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音乐
4. 20世纪下半叶,摇滚音乐
浪漫主义——贝多芬 民族乐派——柴可夫斯基 印象主义——德彪西 摇滚音乐——普雷斯利
(四)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背景: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
间,印象主义兴起;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文学美术兴盛,爵士
乐、摇滚乐等流行音乐先后风靡西方,电影艺术进一步发展,电 视艺术产生并逐步普及。
(一)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
1.17-18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2.18-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3.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4.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考情导学
考纲展示 命题揭秘 考向预测
一般考点,命题点集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中在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文学与美术上。多以选择 题形式考查不同流派的文
仍以图文材料(例如作
品片段及评价)选择题为主, 考查准确记忆、理解知识 的能力。此外,社会存在 与文学艺术的关系可能会 是比较深层次的考查
(3)主要特点:关注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本质。 (4)主要作家及作品 国家 法国 英国 俄国 高尔基 人物 巴尔扎克 狄更斯 列夫· 托尔斯泰 ______________ 作品 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 《________ “百科全书” 《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 《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马拉之死》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德拉克罗瓦(1798—1863)
《自由引导人民》
“浪漫主义的狮子”
3.现实主义美术
(1)主要特征: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2) 代表作品:法国米勒的《播种者》《拾穗者》《晚钟》等;俄国 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4.印象主义 (1)产生背景:19世纪后半期,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
雪莱(1792-1822)
拜伦(1788-1824)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 战斗一生的勇士(希腊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 拜伦式英雄:个人主义反叛者的形象
诗歌《唐璜》
3.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知识整合
(1)盛行时期: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早期。 工业革命 (2)时代背景: ________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印象画派
19世纪后半 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 注重光与色的研究, 期 科学技术的进步 抒发个性,色彩明快
现代主义
20世纪 前期
反传统和反理性,注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 重内心的“自我感受” 大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也加 和“自我表现”,采 剧了人们的紧张感;科学技术的发展拓 用夸张、变形、抽象 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 的表现手法
《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尔· 萨姆沙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渐 渐地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 小说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 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 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第二十二条军规》美国作家约瑟夫· 海勒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对驻扎在地中海一座小岛上美国空 军飞行大队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描写,揭示了一个非理性的、无 秩序的、梦魇似的荒诞世界。 揭示了美国社会对传统道德的背弃,已经成为一种美国式的“黑色 幽默”主题。
(2)发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英国和美国迅速发展;二
战后电视进入普及运用阶段。
世界首部电影——《火车进站》 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 电影艺术家——卓别林
知识整合
影视艺术的特点 1.直观性强,信息量丰富,传播资讯快。 2.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 3.快速发展,普及率高,覆盖面广。 4.雅俗共赏,使艺术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 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国家 法国 英国 英国 人物 雨果 雪莱 拜伦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________________ 西风颂》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________
《唐璜》
作品
图一 维克多· 雨果 图二 电影《悲惨世界》
法律与人类情感的正面冲突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 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巴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哦, 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 吗? ——《西风颂》
4.19世纪下半叶,印象主义美术
5.20世纪,立体派与当代美术
1.新古典主义美术
(1)兴盛时间:17世纪末18世纪
(2)艺术特点: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3)代表作品: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 2.浪漫主义美术 (1)产生背景: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 失望。 (2)主要特征: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 色彩的作用。 自由引导人民 》 (3)代表作品:法国德拉克洛瓦的《______________
4.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
(1)兴起背景: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
冲击。
(2)主要特点:反传统、反理性;强调个人主观感受。
手法夸张怪诞。
(3)主要成就:荒诞派《等待戈多》,意识流《变形
记》,黑色幽默《第二十二条军规》魔幻现实主义《百
年孤独》等
《等待戈多》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 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作 品着重表现人的心态、心理活动过程以及人的心理活动障碍。作品中的 人物没有鲜明的性格,作品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 戏剧史上真正的革新,也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
《百年孤独》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上校将会 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过去、现在、未来的三重时间交错)
附:解冻文学与环保文学
(二) 19世纪以来世界的美术作品
1.17-18世纪,新古典主义主义美术
2.18-19世纪,浪漫主义美术
3.19世纪上半叶,现实主义美术
学艺术成就和特色,侧重
考查准确判断、认识问题 的能力
线索特征
本单元包括18世纪末至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美术、音乐及 影视艺术的发展概况。 线索:18、19世纪,在法国大革命影响下,浪漫主义文学、 美术、音乐盛行于欧洲; 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 现实主义文学、美术风行欧洲; 19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