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煤、掘进工作面综合防尘管理措施

采煤、掘进工作面综合防尘管理措施

采煤、掘进工作面综合防尘治理措施一、防尘措施我矿主要从事煤炭生产,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尘,在此环境下,作业工人长期接触煤尘,会引起尘肺、煤肺等职业病。

粉尘包括煤尘和岩尘两类,煤尘主要来源于采掘工作面,由于采煤过程中,造成煤炭的裂开和运动以及煤炭装载、转载、卸载、仓储等过程中产生煤尘。

岩尘主要是岩石巷道掘进过程中产生的。

煤矿粉尘产生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技术因素,对矿尘防治应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

但具体的尘源点应依据粉尘产生的不同缘由实行不同的防治方法。

防尘工作的原则是尽量削减浮游粉尘的产生,将粉尘消灭在尘源地点,防止飞扬和进入风流中,使已经浮游的粉尘降下来,搜集去除,将剩余的粉尘用足够的风量加以稀释,但又要防止因风速过大,使已沉积的粉尘重飞扬。

在每个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装、卸、转载点、运输巷道等主要产生粉尘的尘源地点及粉尘集聚点均承受洒水降尘的综合防尘措施。

具体防尘措施如下:1、通风防尘:通风防尘是稀释和排解工作地点悬浮粉尘,防止过量累积的有效措施。

通风防尘要有合理的风量和风速,以排解粉尘,最低排尘风速为 0.25-0.5m/s,最优排尘风速为 0.5-2.0m/s。

设计将风速把握在规程允许的范围内,并尽量靠近最优排尘风速。

为把握风速,设计在各进风巷道和回风巷道风量变化较大的地方设有风速监测探头,连续检测各巷道的风速和风量,使风量在满足各用风地点所需量的同时,尽量降低风速。

2、冲洗巷壁、清扫和刷白巷道:设计要求在放炮前后对距工作面 30m范围内巷道进展冲洗,冲洗时,对巷帮、顶部、底部及巷道支架均要冲洗干净,水压一般为 300~400KPa。

井下巷道定期进展清扫和刷浆工作,并运出巷道内沉积的粉尘。

井下主要巷道及硐室用石灰水或水泥石灰水,将巷道刷白,以削减煤尘和通风阻力。

其方法为生石灰∶水=1∶2.5或水泥∶石灰∶水=1∶2∶10〔体积比〕,使用时用压气搅拌和加压,喷刷到巷道周壁上,要求浆膜均匀,厚度约 0.2mm,一般刷浆工作每半年一次。

3、井下煤仓、溜煤眼、输送机和其它转载地点都设有自动喷雾洒水装置,以有效把握粉尘的飞扬,使其潮湿后快速沉降。

该方法简洁易行有效,降尘率一般可达 30~60%。

喷雾、洒水、捕尘设备应指定专人治理和维护,不得任意撤除,确保喷雾洒水装置完好性和正常工作。

4、风流净化:设计在输送机和主要通风巷设置风流净化水幕,通过避开进风的污染和避开串联通风等以净化风流。

其方法是在钢管上钻 2~3 排 1.0~1.5mm 的微细孔,压力水从细孔中喷出形成水幕,从而到达净化风流的目的,回采工作面水幕安设在采面上下巷距采面 10~20m 范围内,掘进工作面水幕安设在距工作面 5~8m 处,当巷道中粉尘较大或放炮时翻开阀门进展喷雾。

5、巷道风速必需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各溜煤眼保持肯定存煤,不许空仓作业。

溜煤眼不得兼作风眼使用,皮带上山溜煤眼处必需设置观看孔通风,确保皮带头处有效通风。

6、设计有完善的防尘消防洒水供水系统,并有过滤或沉淀装置,以保证水质清洁。

7、湿式钻眼:掘进工作面,特别是岩巷掘进工作面,设计承受湿式钻眼,使凿眼过程中形成的粉尘潮湿并排出,不致飞扬。

一般干打眼产尘量约占掘进总尘量的 70~80%,而湿式打眼,其飞扬到空气中的粉尘量只占总产尘量的 10~20%。

8、放炮使用水炮泥,水炮泥是将盛水的专用塑料袋填于炮眼内。

当炸药爆炸时,利用爆破产生的高压,将水压入煤〔岩〕裂隙内而潮湿煤〔岩〕体,爆破时水汽化成水雾,潮湿尘粒,起到降尘作用。

9、个体防护:井下各生产环节实行防尘措施后,仍有一些微小矿尘悬浮空气中,甚至个别地点不能到达卫生标准,所以应加强个体防护,设计为采掘工人配备了防尘口罩。

10、矿井的综合防尘措施及组织与治理制度,由矿长每年组织编制实施。

设计中要求矿井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定期对作业地点生产性粉尘进展检测,并按规定周期对接尘人员进展职业安康检查。

生产中实行以上措施,通过加强治理可保证井下作业场所、地点的空气中粉尘浓度降到标准、规程要求允许的范围内。

二、回采、掘进工作面除尘本矿井以一个炮采放顶煤工作面和二个掘进工作面保证矿井产量。

工作面放煤和装载、运输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粉尘,为此设计承受了综合的防尘、除尘措施。

1、煤层注水:对回采工作面进展浅孔煤体注水,使煤体均匀潮湿,削减煤尘生成,抑制煤尘飞扬。

2、喷雾洒水:对掘进的煤、岩进展喷雾洒水,潮湿沉积在外表的矿尘,使之附着在煤块、岩石外表,不易飞扬起来。

3、湿式作业:井下风钻、煤电钻均承受湿式打眼,水炮泥爆破。

同时,在掘进井巷和硐室时,必需实行冲洗井壁巷帮,爆破喷雾、装岩(煤) 洒水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

4、设计在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安设了风流净化水幕。

水幕的设置要灵敏牢靠,使用正常,封闭全断面。

三、煤层注水防尘(一)设计依据该矿所采二 1 煤层厚度为 0~23.8m,平均 4.62 m。

二1 煤层为黑色,玻璃光泽。

煤层构造简洁,层理不甚明显,机械强度特低,具参差断口多呈粉状产出,视密度为 1.6t/m3。

据地质储量核查资料,原煤水分平均 1.0%,灰分 18.96%,挥发分为 5.68%,全硫 0.34%。

属低水、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熔点粉状之无烟煤。

按规定,当煤层原有自然水份小于 4%,孔隙率大于 4%时,煤层应注水。

(二)煤层注水设计1、注水方法承受短孔煤壁注水方式,注水孔沿回采工作面煤壁布置,钻孔垂直于煤壁,全部工序在预备班完成,二个循环注一次。

2、注水参数钻孔直径:d=42mm〔等于炮眼直径,承受煤电钻打眼〕钻孔长度:L=2.5m钻孔间距:B=3m封孔器YPA-120 型封孔长度1.0m注水压力:1.0~1.5Mpa注水速度:1.5m3/h2、单孔注水量Q=k×n×L×B×M=1.2×3%×2.5×3×4.62=1.25t式中:Q---单孔注水量〔t〕k---漏水系数取1.2n---潮湿系数取3L---钻孔长度m 取2.5mB---钻孔间距m 取3mM---煤层平均厚度m 取2.62m3、注水时间注水速度取 1.5m3/h,注水时间约 0.2h 左右,全工作面注水时间估算 5.0h,现场注水时,可以用快速水分测定仪或观看注水范围内的煤壁,“出汗”渗水作为煤体充分潮湿的标志。

4、注水设备工作面选用 XRB40/200 型乳化液泵和 X4RX 乳化液箱,公称流量40L/min,公称压力20MP,注水时承受减压阀,压力1.0~1.5MP,每次注4~5 孔。

封孔器YPA-120 15 个冷拔无缝钢管中压钢丝编织胶管快速接头30m150m20 个钢制三通20 个注水表DC-2/160 2 个等量分流器DF-3 10 台减压阀280X?.5Q 2 个水箱利用乳化液箱,容积 1000L,或自制钢水箱,容积 1.0m3,两个。

生产过程中不断总结阅历,改进注水方法,提高注水降尘效果,特别是本区煤层强度低,注水压力和注水效果如何,应当随时总结,予以改进。

四、井下消防洒水系统井下消防洒水水源承受处理后的矿井排水,可以满足防尘洒水用水水质标准。

矿井消防、防尘为地面水池(300m3)净化供水,共用一趟管路。

井下煤层注水水量为 60m3/d,防尘洒水水量为 150 m3/d。

矿井井下设有完整的消防洒水系统。

其用水由地面消防水池供给,井下消防洒水通过一条D89×4.5?L无缝钢管从主井送入井下,经井底车场、采区巷道至采掘工作面。

井底车场及大巷承受D89×4.5mm无缝钢管,上山承受D57×3.5mm 无缝钢管,采面上下顺槽承受D38×2.5mm无缝钢管。

管道间连接承受卡箍式柔性接头。

井下消防水量为 7.5L/s,每个消火栓为 2.5L/s。

井下消防管道与井下洒水管道承受同一供水管网。

在主井筒井底、变电所等机电硐室入口,掘进巷道入口,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口,胶带输送机机头等重点防火区域,以及井下交通枢纽的15m 以内应设有支管和阀门。

在有火灾危急的巷道内如胶带输送机巷和掘进中煤巷每隔 50m 设有三通阀门,井底车场、其它巷道每隔 100m 设置支管和阀门。

在设有供水管道的各条大巷、上山及顺槽每隔 100m 设置一个规格为DN25 的给水栓,掘进巷道中岩巷每100m、煤巷每50m 设置一个规格为 DN25 的给水栓,溜煤眼、转载点等需要冲洗巷道的位置均设置相应的给水栓洒水降尘。

同时,在井下采、掘工作面、煤仓、溜煤眼以及胶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等的转载点上均设置喷雾防尘装置。

在回采工作面上下顺槽及掘进工作面内,装煤点下风方向 15-25m 处,均设置一道风流净化水幕。

完善矿井防尘供水管路系统,健全井下防尘设施,井下各运输系统如工作面运输机头、转载点、煤仓等必需安设喷雾洒水装置,并保持正常使用,对各处的喷雾洒水装置和管路要加强治理,防止堵塞和漏水,并保证足够的水量。

随着开拓、掘进工作面的向前推动,要准时铺设防尘管路,每 50 米安设一个三通阀门,坚持正常使用喷雾装置、消灭煤〔岩〕尘飞扬。

五、粉尘监测及粉尘监测仪表井下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每个月测定 2 次,采掘工作面呼吸性粉尘监测,每 3 个月测定一次,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一次。

粉尘中游离 SiO2 含量,每 6 个月测定一次。

粉尘检测仪表。

配备CCHZ-1000吸取法直读。

依据通风质量标准化标准和矿井综合防尘标准及检查评定方法,矿要配备足够的专业防尘人员,并经过特地培训,能胜任本职工作。

对接触煤尘人员,要定期进展身体检查,对尘肺病患者要做到早觉察早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