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作者:曲庆阳
来源:《北极光》2015年第10期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当代国民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有明确教育意义,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有利于人文素养教育工作内容的充实与理解依据的科学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人文素养;作用;方法
在国际交流不断增多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西方思潮涌入我国,中国传统文化也因此受到社会大众的怀疑,导致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减弱。
虽然西方文化对于世界文化发展有一定的主导作用,但其中非理性主义的哲学观念并没有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发展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也因此而备受追捧,孔子学院也在世界各国得以建设。
发挥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推动作用,是促进高校教育进步的重要手段。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1.道德层面现状
德行是儒家文化孔门四科之首,反观当代大学生的德行,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从公共道德方面来讲。
许多大学生在公共场合不顾他人利益,大声喧哗,在公共墙壁上乱涂乱画,说脏话,乱扔垃圾。
这些不符合大学生身份的行为,让人瞠目结舌。
其次,从人际交往道德上来讲。
父母、教师、同学与朋友,大学生的主要交往对象。
在校期间,许多大学生存在与同学关系紧张或者对人冷漠的问题。
一个宿舍舍友之间关系决裂,很容易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不尊重教师与父母,不懂得基本礼貌,路上见到老师不打招呼,课堂中说话睡觉。
不能孝敬父母,亲和待之。
2.知识层面现状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但许多大学生的学习任务并没有完成。
首先,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科学。
在儒家思想中有这样的观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然而,一部分大学生并没有将学习作为乐趣,也不能诚实地对待自己的学习结果,存在不懂装懂的现象。
其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不合理问题。
学生学习的功利心强,只学习对考虑有帮助的东西,不能平等对待知识。
3.人生观层面现状
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
胜不骄,败不馁,才能让大学生具有正确处理成长问题的能力,从容面对挫折。
但当代大学生往往都是各地的优秀学生,一下进入到人才济济的大学,优越感消失,自卑心理产生。
大学生自杀问题频繁出现,校园暴力事件的产生,让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关注大学生的人生观问题。
二、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与应用
1.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大学生建立爱国主义精神,就具有自己的精神支柱,能够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
在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爱国主义元素。
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观念,以及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有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的爱国之心。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与人格完善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道德修养大学生成长之本,没有规范的道德观点,大学生很难成长起来。
正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传统文化的诸多道德观点,对于学生的成长有推动作用。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重义轻利与见利思义的观念。
与功利相比,道义更重要。
这与许多学生的人生观是相反的,加大传统文化的传播,给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引导其建立正确的名利观与道义观,有利于大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应用
第一,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
让传统文化发挥其作用,就要彰显传统文化的实用性。
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让大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内在需求,才能促进学生认可传统文化,发现中华民族珠宝的魅力。
传统文化不是部分学生思想中的枯燥内容,而是服务于历史、现代社会的发展的重要动力。
面对社会中讨论较为激烈的“老人倒了扶不扶”问题,教师可以将其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
第二,运用现代技术统一传统文化与人文素养培养结合起来。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表现上看起来与传统文化格格不入。
但要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结合起来,需要教师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提高传统文化的吸引力,让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学习内容。
像在
讲解道义观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近些年来反腐案例,让学生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更清晰地了解反腐案例,从中意识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第三,用良好的校园环境传播传统文化。
校园是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对于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念形成有直接影响。
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视,加强传统文化设施的建设,能够起到潜移默化地影响。
校园管理者要利用校园广播或者学校内的橱窗做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引导相关社团组织传统文化宣传活动或者传统文化的竞赛活动。
积极利用传统节日,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宣传。
像在端午节,学校可以对屈原的个人事迹以及端午节的意义进行宣传,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伟人的爱国之心,以此来促进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建立。
利用校园环境这一无形的工具,帮助大学生的成长,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能够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快速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面向世界范围接受文化精髓的同时,必须要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
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结合起来,促进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体系中,有利于激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意义的发挥。
明确传统文化的优势,开发更多应用传统文化的方法,才能让传统文化传承的目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