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机器视觉安防平台技术方案目录1概述 (3)2业务场景及需求分析 (3)3总体解决方案 (4)3.1方案概述 (4)3.2建设目标 (4)3.3建设原则 (5)3.4建设标准和规范 (6)3.5机器视觉通用园区解决方案整体架构 (7)3.6机器视觉通用园区解决方案逻辑组网 (7)4通用园区综合安防管理平台 (8)4.1平台概述 (8)4.2设计原则 (9)4.3整体架构 (10)4.4软件平台主要功能 (11)4.4.1园区展示功能 (11)4.4.2园区融合功能 (12)4.4.3视频管理功能 (12)4.4.4人员管理功能 (14)4.4.5车辆管理功能 (14)4.4.6系统管理功能 (14)4.4.7特色功能 (14)4.5通用园区综合安防管理平台组件介绍 (15)4.6通用园区综合安防管理平台亮点及优势 (16)4.6.1高集成化 (17)4.6.2灵活的服务架构 (17)4.6.3多层次可靠性保障 (17)4.6.4强大的扩展性 (17)4.6.5优良的系统兼容性 (17)4.6.6便捷的操作体验 (17)4.6.7精细的权限设定 (17)1概述随着现代化园区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安防应用已成为保障园区运营安全的必然需求,在提升园区管理效率、人员安全和规范内部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园区安防系统的建设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成熟。
早期园区传统安防是以维护园区公共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防范产品所构成的人员通行,车辆通行等管理;或由这些系统为子系统组合集成的电子防护系统,承担着人员与物品的安全防范的责任。
子系统之间独立存在,独立运行,无信息交互,既被动安防。
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视觉已成为安防的主流。
机器视觉是将安防各子系统中所获取的视频、图片、声音、信号等信息进行智能化应用和处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挖掘、分析、识别所拥有的信息,最终达到预判与预警提前进行安全防护的目的,既主动安防。
本方案园区安防解决方案可细分为人员通行、车辆通行、综合安防管理等场景。
人员通行提供人脸闸机和门禁一卡通系统,实现对人员出入的控制和管理;车辆通行提供车辆通行系统,实现对车辆出入的控制和管理。
园区机器视觉采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理念进行规划和建设,每个子系统相对独立而又环环相扣,实现信息交互智能化串联,组成一套立体防范的系统。
2业务场景及需求分析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商业园区、居民小区、工业园区等新型园区对于人员安全与物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但是对于传统安防的建设,给用户带来了诸多问题和困扰。
◆信息孤立,不共享数据孤岛是整个安防建设中都避不开的议题。
传统的安防体系中,子系统不能联动其他安防系统,子系统信息不能及时告知相关人员,相关人员处理报警情况方式单一,缺乏警情预判能力。
各子系统、各平台之间信息不共享,也无法将信息有效对接,无论是硬件匹配还是平台架构之间都有难以填平的沟壑,在规模联网和智能化改造中复杂的异构系统架构使工程实施难度陡增。
◆资源利用率低,感知差传统安防系统基础设施搭建并不难,但面对各安防子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为安防业务提供既快又准的支持给安防工作人员带来的极大的工作压力和困扰。
显然随着海量数据的堆叠和系统逐步拓充,单纯依靠传统安防手段和人工识别已经无法完成快速检索工作。
◆软件平台不统一,效率低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府、企业、园区等业务应用系统越来越多,底层基础平台能力逐渐丰富,各平台系统独立建设,缺少统一的服务开放标准规划,平台之间无联动;应用与应用、应用与基础平台之间点对点集成,形成日益复杂的网状交错结构;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建设,应用集成越来越多,集成的复杂度将不断增加,后续维护难、扩展难等不可预知问题将逐渐凸显出来;当应用、平台分布式部署在不同的网络环境时,如跨云、跨隔离网络、跨企业、跨局点等情况下,传统安防缺乏多节点组网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和业务痛点,用户在面对园区安全防范的问题上,希望有一套完整的、高效的安防解决方案用于辅助安防人员进行园区安防管理。
3总体解决方案3.1方案概述机器视觉通用园区安防一体化解决方案是在传统的安防基础上,集聚人的“智能”,赋予物以“智能”,可以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员通行、车辆通行等各个应用的服务、消息、数据统一集成适配以及编排,屏蔽各个平台对上层业务的接口差异性,对上提供服务、消息、数据集成使能服务,以支撑新业务的快速开发部署,提升应用开发效率。
通过智能分析技术、深度学习技术的落地应用,改善了原本对大数据应用效果不佳的现状,提升安防管理工作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规范数据结构和接入标准,实现数据安全共享,设备全网贯通,打造智能化的现代园区,简化安防人员的工作流程。
3.2建设目标通用园区机器视觉系统的建设目的,在于采用一套管理平台,对园区各个安防分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对所有分系统前端的采集数据进行存储与分发,统一数据库,并提供统一的操作界面,实现各系统的资源共享、业务整合与联动,创造高度安全、优雅舒适和方便快捷的园区环境为目标。
机器视觉系统的规划建设本着“高起点、高效率”的目标,建立起“人防部署到位、物防设施完善、技术手段先进”的集管理、防范、控制于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切实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和响应能力。
本园区机器视觉解决方案以通用园区综合安防管理平台为核心,综合集成人行闸机、门禁、车辆进出等安防子系统。
通过上层综合安防管理平台的统一协调实现各应用子系统间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根据业主需要可定制化融合其他安防管理系统,从而达到管理便捷、数据直观,实现各应用子系统之间的智能化联动。
通用园区综合安防管理平台软件是整个安防系统的大脑,安防管理已经可以通过最新的安防信息管理软件来实现。
伴随着整个安防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用户对于产品人性化、便携化、智能化、节约化的需求而产生的高集成化的综合安全管理平台。
安防系统建设达到如下目标:◆扁平结构在确保能够与各种常用标准化数据通讯接口可靠进行数据交换的同时,又能利用各类标准或非标数据通讯接口直接进行对话,完成其与各子系统的信息交换和通讯协议转换。
将整个系统结构扁平化,减少数据通讯的中间环节,提高数据通讯速度与可靠性,降低故障率。
◆集中协调把各子系统集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系统,实现系统功能集成。
所有子系统信息的集成和综合管理,对所有子系统的集中监视和控制,全局事件的管理,流程自动化管理。
最终实现集中监视控制与综合管理的功能。
实现在一个平台上,可以得到所有安防子系统的运行状况,并将所有关系重要的信息汇集上来,进行统一的监控,协调各个子系统优化配合操作,共同以最经济的运行模式实行当下整体需求。
可以定期地输出与存储运行状况的报告与数据,为整体运行提供安全、可靠保证,为优化管理决策数据分析提供完整的原始数据积累。
◆分散监控各安防子系统实行独立运行、分散监控,各子系统保持及时、可靠的数据交换与指令沟通,各子系统操控相对独立。
子系统故障不会影响其它系统的正常工作,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通过统一数据库与协议转换器完成,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流通的中间环节,最低的数据流量,最小的操控干涉,实时了对不同系统进行状态控制以分离故障、分散风险、便于管理。
◆统一界面所有应用访问均由统一的界面登录,并在统一格式下,根据登录用户的授权级别进行各自授权范围内的操作与浏览。
统一的界面使得用户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种操作系统都能够快速登录与操作。
避免任何客户端的误操作、故意破坏、崩溃对系统的影响。
◆信息清晰人机界面显示信息清晰、简单、明了。
各类信息显示内容规范化,显示格式标准化、显示形式多样化、显示轻重层次化、显示过程顺序化,显示样式生动化。
并可以结合图形信息、图表信息等技术力求使信息一目了然,便于理解。
◆操控便捷了解信息的目的是为了监视与操控,杜绝繁琐,通用园区综合安防管理平台提供即便捷又醒目的操作模式,即提高了操作速度,又减少了误操作。
◆实时有效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实时有效。
系统对大量实时数据进行有效的监控、分析,并为管理和调度、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及远程在线浏览提供实时数据服务和多种数据管理功能。
满足管理者对实时信息完整性、一致性、安全共享的需求,提高营运效率。
3.3建设原则通用园区机器视觉系统要求在设计中采用先进、集成、安全、可靠的技术,同时考虑功能需求的变化和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整个系统性能具有开放性、标准化、可扩展、性价比高,以此确保系统建成为技术先进、实用可靠、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综合型智能园区安防系统。
◆先进性在保证开放性和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架构、管理技术,适当的网络组合,使其发挥最佳的集成效果,保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系统整体处于先进水准。
◆集成性方案中所设计的机器视觉系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不同产品之间的标准接口,满足各系统之间的联动或系统集成需要,设计以符合国际标准和国际流行标准为原则。
◆安全性系统设计时考虑多级安全防范措施,包括多种方法组合防护,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安全等级设计,最大程度地保护整个机器视觉系统的自身安全。
◆可靠性系统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所采用系统设备的先进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考虑系统设备的适用性与方案的可靠性,使其长期地发挥其功效。
◆可扩展性安防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因此系统建设需考虑系统适应未来发展,做到可迅速扩展,又能保护既有投资。
系统需兼顾目前的安全防范需求和今后较长时期的安全防范技术发展需要,即要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实用性安全防护是系统建设的目的,如果脱离开的实际使用目的而只是简单堆砌一些安全防范技术,那无异于空中楼阁。
安全防范系统设计的实用性建立在对用户需求的仔细理解基础上,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或需求。
3.4建设标准和规范所涉及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产品标准和规范、工程标准和规范、验收标准和规范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条例及规范,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 50606-2010)➢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1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2011)➢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115-2009)➢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12)➢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 50870-2013)➢建筑工程文件归档规范(GB/T 50328-2014)➢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3-9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