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植物和水》说课稿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植物和水》说课稿

《植物和水》说课稿各位老师:下午好!很高兴能有这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

我是来自东营市实验小学的曹丽红,我说的是第11课《植物和水》,我的说课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等是十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分析11课《植物和水》是《植物与环境》单元的最后一课, 前面田老师已经进了单元分析,在这里不再赘述。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土壤与动植物》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其中,第9课通过种大蒜让学生知道了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和水。

第10课初步研究了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本节课继续研究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所体现的课标要求是:说出植物需要水以维持生存和生长本课教材内容共分为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三部分。

其中“准备活动”提示学生搜集同一种植物分别在干旱和湿润环境中生长的图片,旨在让学生在搜集图片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活动过程”主要研究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出示了四种图片,其中左上方的图片展示的是干旱环境下玉米的叶子已经干枯了。

右上方展示的是玉米在洪涝环境下植株枯干的图片。

左下角是农民正在给干旱的玉米浇水,中间的是玉米生长良好的图片。

右下角用学生的泡泡语提示“根据观察,我发现……"等句式引导学生科学规范的进行表达。

第二部分通过对比实验,观察验证无水环境、湿润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提示活动的问题指向和解决方法。

以铜钱草为例探究植物在干旱和湿润环境中生长的状况,验证不同的水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方法指导"向学生渗逢对比实验的规范设计方法,拓展活动通过让学生了解哪些植物适宜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向学生渗透植物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本课教材内容的认知类型特点是言语信息类知识。

其育人价值的主要体现:在科学知识上让学生知道植物生存需要水,适量的水可以让植物健康的生长;在科学能力的培养上,准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搜集选择资料的能力,活动过程前半部分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已有资料进行初步科学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表达、交流、反思能力,后半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交流反思能力。

拓展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方法上,继续培养学生的比较、解释、推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观察、实验等能力。

在科学态度上继续培养学生对所研究的现象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探究问题作出猜测,并尝试多角度认识事物,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逐步提升,就会使得学生的科学素养逐步形成。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和生活经验。

学习本课的基础主要有:学生已经具有了种植植物需要浇水,(长时间)缺水会干死的生活验。

知道了植物生长需要水和阳光,及时浇水和光照能让植物生长的更好的科学知识。

具有了初步的搜集资料、观察、比较、分析和表达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单探究实验的科学探究基础。

但是在学习本课时还会存在以下困难和障碍:一是知识理解上还不能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事物和现象,对于“植物生长需要适量的水" 中的“适量”理解上有难度。

二是学习能力上根据要求选择合适资料的能力尚欠缺,还不能做到根据事实、资料做到有条理的分析推理。

三是科学应用上用科学知识指导生活的意识较薄弱,还不能将植物作为自然界中有“生命" 的个体对待。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课标和学生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知道植物生长需要适量的水,过少或过多都会影响植物健康生长。

2.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经历“提出问题一做出简单假设一尝试制订探究计划一搜集证据一简单描述信息一尝试得出结论一表达交流一尝试反思评价”的过程。

3.科学态度:养成探究身边植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观察和探究到的事实,能尝试用不同方法探究水对植物的影响,乐于与同学分享信息和结论。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水对植物生长两方面的影响,种植植物应根据种类的不同给与适量的水,初步形成爱护植物、按照科学规律做事的意识。

其中,在科学探究目标的把握上,有两个点需要老师们注意,一是制定计划,课标在1-2年级段的要求是在教师指导下,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二是得出结论,课标的要求时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尝试、练习,但是不要提高要求,增加难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对学生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知道植物生存需要水,适量的水才能使植物健康生长。

教学难点是对“适量”的理解五、教材的处理建议及教学准备首先来看准备活动。

教材的准备活动是让学生收集同一种植物分别在干旱和湿润环境中生长的图片。

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环境不仅有干旱和湿润,还有洪涝,所以我们可以把要求改变为搜集同种植物在干旱、湿润和洪涝环境下的生长状态图片。

重点是要求搜集的图片能体出现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态。

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学校、小区或者家里种植的植物,寻找观察植物在干旱和湿润生存环境下的生长状态,拍成照片带到课堂上来研究。

目的是让学生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学习,学生的真实感和探究欲望会更强烈,也体现了科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再增加一个喝水的体验活动。

学生在大课间之后一般会有喝水的习惯,那么让学生有意识的体验感知一下,自己课间操后喝多少水感觉比较舒服,喝到多少后就感觉喝的比较多了,不想再喝了,记住这两个量在课堂上交流。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命对水的需求是有量的限制的,不同的生命体对水的需求量是不同的,以便深切理解“适量"的含义。

这样学生的准备活动就成了三个。

搜集资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像本课这样加了限定条件的搜集任务难度就更大了,所以建议老师们给学生准备一份《资料搜集方法》,指导学生用一定的方法去搜集,是我们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指导,也保证了准备活动能较好的完成。

同时教师也需要搜集一定的图片,以供上课补充用。

还有上课课件,三株生长情况差不多的同种植物,以备做对比实验用。

当然这个对比实验,老师们可以课前做完,上课展示。

也可以课上设计好实验方案后,按要求操作,供课下观察记录使用。

这样教师需要做四项准备活动。

再来看探究活动。

教材上出示的前两张图片较好,但是浇水的那张玉米的特征并不明显,所以,我们上课时可以重新给学生提供特征、环境和生长状态更明显的玉米图片,也可以利用学生搜集的图片进行观察认识。

实验探究环节,用两个同学的对话指出了研究问题和研究方向。

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和合理预测的能力。

教材中给出的实验材料是铜钱草,铜钱草喜水不耐旱,比较干旱和湿润环境的生长状态时效果比较明显,但是洪涝环境对它影响不大。

如果上课时学生问到水多的情况,老师心里要有数。

我们上课的时候,不一定非用铜钱草不可,也可以利用身边常见的植物,比如吊兰、绿萝、长寿花等,这些植物不仅能对照干旱和湿润的环境, 还能对照水过多的环境,只不过效果出现的时间可能长点, 但是对于学生全面认识和考虑事物有带助。

不管用哪一种植物做实验都要注意,不能让实验的植物干(涝)死,看到比较明显的实验现象就行了,要让学生意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进行养护。

拓展活动让学生了解哪些植物适宜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植物能够适应环境。

我们知道植物不仅能够适应环境,还有适应生长环境的结构特点,比如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针状。

所以在布置这个活动的时候,我们可以再加一句。

让学生和家长交流,他们为什么能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植物能适应环境。

同理,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哪些植物需要勤浇水,并和家长交流它们为什么能在多水的环境中生存。

学生还需要完成活动手册拓展探究的题目。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布置学生种植或养护一株家中的植物,继续深入了解植物健康生长,除了需要适量的光照和水之外,还需要些什么,向学生渗逢按照植物的生长特点养护植物,利用科学规律做事的意识。

六、教学活动组织建议活动准备至少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给学生留出搜集和观察的时间。

同时要交代清楚要求,搜集的图片要能看清楚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态。

最好是在A4纸上彩色打印,以方便课堂交流和观察。

教学引入时,可以采用复习引入的形式,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种大蒜的两种方法,然后提出问题:种植大蒜时,只用水可以,只用土可以吗?不可以,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

那么水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呢,进入本节课的探究活动环节。

研究活动可以利用学生搜集的图片进行分析。

分析的步骤建议先小组交流,选出较好的资料再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的图片可以张贴到黑板上,通过让学生分类,把干旱、湿润和洪涝环境下的植物分成三行,通过对比会发现,水太少植物会干枯,水太多植物会烂根或者倒伏,只有不多不少的情况下植物才能健康生长。

不多不少是多少呢?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量一样多吗?这些学生是没有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基础的,这时候我们可以提问学生大课间后喝水的情况,喝多少水感觉比较舒服呢?喝到多少水就感觉不能再喝了呢?不同的学生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时候教师再解释:和我们的感受一样,植物健康生长也需要一定量的水,水太少会干枯,水太多会烂根,而且不同的植物种类对水的需求量也不相同,所以我们通常说,植物生长需要适量的水。

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适量”是什么意思,完成活动手册里的相应的题目。

学生完成活动手册题目之后,再引领学生观察图片,从中间一行往上观察,水适量时能够健康生长,水太少时植物会干枯,那么沿着这个方向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给学生渗逢提出问题的方法。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梳理出本节课的研究问题:不给植物浇水会怎样?并引导学生作出合理的预测。

学生预测后教师用搜集的图片或者提前做好实验现象验证学生预测的是否正确。

因为有了课前的准备过程,学生的预测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失误。

这时候教师再抛出学问题:怎样能看到植物在干旱环境中的变化过程呢?引导学生尝试进行实验设计,制订出探究计划。

探究计划制订好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就完成了。

如果学生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适当渗透植物在洪涝环境下的探究实验,让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多方面的认识植物与水的关系。

本课的拓展活动需要学生课下持续观察记录,因此教师需要持续跟进2周到4周的时间,利用活动手册、家长群等平台引领鼓励学生维持持续探完的热情和成效。

七、教学评价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时安排。

本着不增加师生负担的原则,从课堂和课后两个方面给出教学评价建议。

课堂评价可以从三方面进行,一是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情况,教师进行即时性评价,重在引导、修正、鼓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