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国有企业与家族企业

3.国有企业与家族企业

通常意义上的权力传接(交接) 是指所有权、控制权上的转移 (transfer of ownership), 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围绕着企业 未来的所有权、控制权如何分配 的问题。
1.包括家族企业 内部的转移分配, 2.包括家族企业 核心经营权拥有者 的改变。
1.创业者自身的 “传位”意识 2.家族内部利益 冲突所导致的分家 析产现象 3.继任者权威的 树立问题。
制度问题 (不建立,制度不完善,不 实行)
• 随着家族企业的成长,其内部会形成 各类利益集团,由于夹杂复杂的感情关 系,使得领导者在处理利益关系时会处 于更复杂,甚至是两难的境地。企业领 导人的亲属和家人违反制度时,管理者 很难像处理普通员工那样一视同仁,这给 企业内部管理留下了隐患。
人力资源问题
反方观点:MBO的本义是管理者为了控制所在公司
而购买该公司股份的行为,其核心在于控制权。但这 种控制必须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法规健全的环境下, 在有效的约束和监管之下行使,否则必将加剧内部人 控制,使整个制度创新南辕北辙。
家族企业的概念
家族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一种重要的微观经济组织形式, 在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基于儒家文化的中国家族企业的特征
1 家族企业文化体现在家族企业家的价值观,具 有鲜明的惟意志色彩。 家族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企业家个人的 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实质是企业家文化的一种 体现。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着企业文化的 发展方向及所处的层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关 键因素。
基于儒家文化的中国家族企业的特征
中国家族企业现状
• 企业主年龄分布:中国集中于20岁~49 岁年龄段,其中30岁~49岁的占74%,50 岁以上只占5.5%。 • 企业主学历分布:中国的学历集中于高 中/中专(41.9%)和大学(33.5%),硕士仅 占3.2%。
中国家族企业现状
企业接班问题: • 1.子女接受国内外大学教育; • 2.子女独立创业,这在学历为大学的企 业主中较常见; • 3.在家族企业内工作,这是主要的接班 方式。实收资本超过1000万元的家族企 业中,53.4%的企业主有子女在其企业 内工作。
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钱德勒提出: 企业创始者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掌有 大部分股权。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紧密的私人关系, 且保留高阶层管理的主要决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财务 政策、资源分配和高级人员的选拔方面。 他认为,家族企业并不是指由家族成员掌握全部所有 权和经营控制权,而是大部分和基本掌握上述两种权 利的企业组织形式。
美国家族企业现状
美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己相当成熟和完善, 90%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家族控 制的企业对美国新增岗位的贡献率达 78%,占美国雇员人数的65%,创造了 半数以上的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在美国 《财富》杂志提供的500家大型企业中, 被家族控制的就达175家之多。
日本家族企业传承——丰田汽车
中国家族企业问题
• 创业型企业主的能力与意识滞后于事 业的发展 • 关键词:胆识、毅力、冒险、机遇、 专制
中国家族企业问题
• 企业管理未能及时提升至规范化的程度
• 关键词:家族影响、面子、亲情、元老、 观念
中国家族企业问题
• 企业人力资源及经营者继承问题浮现 • 关键词:所有权、经营权让渡,不敢放 权、激励无效
西欧
中国著名家族企业
• • • • • 荣氏家族 李氏集团 英东集团 恒基兆业 台塑集团 • • • • 方太集团 力帆集团 希望集团 金利来集团
中国家族企业现状
• 企业规模:中国家族企业平均年销售收 入为580万元人民币,约合70.7万美元, 平均雇工60人。 • 企业注册形式:独资、合伙、有限责任 公司是中国家族企业的主要注册形式。 2001年开始呈现独资与合伙减少,有限 责任公司增加的趋势。 • 企业产业分布:中国分布最集中的是制 造业(38.3%)、商业餐饮业(21.4%)、建 筑业(5.9%)与农业(5.6%)。
美国学者克林· 盖尔西克指出:“世界范围内80%以上的 企业归属于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创造了美国生产总值的一 半。 我国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家族企业的不断成长。 家族企业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而 且还缓解了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家族企业发展状况直接 影响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前景。
中国家族企业问题
• 发展中未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 关键词:唯己、损他、小范围利益
中国家族企业问题 • 宏观环境制约着家族企业的正常演化
• 关键词:观念落后、有失平等、公平环 境、外部支持
成败关键之-----环境
• 资本市场的压力 市值的推波助澜 信誉 决策 • 在美国,股权的稀释是否是必然? 资本市场的完善 优秀的经理人队伍 • 高新技术产业是否适合家族企业? 家族传统与多变的市场 一个家族能否衍生出宽阔的视野和不断接受新事物
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结合的角度定义家 族企业
江苏社科院的潘必胜认为: 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族拥有全部 或部分所有权,并直接或间接掌握企业经营权时,这 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同时,他还根据家族关系渗入 企业的程度及其关系类型,把家族企业分为三种: 1 所有权和经营权全为一个家族所掌握 2 掌握着不完全的所有权,却仍能掌握主要经营权 3 掌握部分所有权而基本不掌握经营权
2 家族企业文化以家庭伦理为道德准则,具有血 缘、地缘、情缘的特征 我国的家族企业普遍以家庭为核心,以家庭伦理 为道德标准,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多由复杂的血缘 管理构成。 老板普遍认为:血浓于水 亲戚靠得住 企业内更加注重乡亲、熟人和朋友。
基于儒家文化的中国家族企业的特征
3 家族企业文化形成了人情任免及分配中的亲情 化 我国家族企业在人事任免上常常以与家族血缘关 系的亲疏远近为准绳来进行选择和取舍。
从所有权角度定义家族企业
美国学者盖尔希克认为,不论企业是以家庭命名 还是有好几位亲属在企业的高层领导机构里,都 不能由此确定某一企业是家族企业,能确定家族 企业的,是家庭拥有企业所有权,也就是,所有 权是否掌握在创办企业的家庭成员手上,是划分 家庭企业与非家庭企业的分水岭。
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结合的角度定义家 族企业
西欧和东南亚家族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状
• 在欧洲,家族企业是一种普遍的企业模 式,影响十分广泛,地位非常突出,在 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 • 据统计,欧洲目前有20个财产超过10亿 美元的历史悠久的家族。这些家族的财 产至少由三代人创造,继承人是本族人, 在企业既是股东又是经理。在英国最大 的116家企业中,29%是家族企业,法国 最大的200家企业有50%是家族企业,联 邦德国最大的150家企业中48%为家族企 业。
家族企业的特征
中国的家族企业大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这 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在中国的传 统文化中,家庭及家族利益和声誉远远高于其 他组织。中国社会构造的根基在家庭,中国人 缺乏集团生活而重家庭生活。 在上述文化背景下,中国人就自觉或不自觉地 把家庭和家庭运作模式引入到企业管理模式中。
国有企业改制的难点问题
产权界定难 资产评估具体操作难 兼顾企业的社会效益难 企业债务包袱处理难 企业重组前离退休人员的包袱解决
难 国有土地使用权处置难 剥离的资产管理难 摆脱行政干预难、总经理责权利统
国有股转让的五种模式
深发展模式:转让给外商。
科龙模式:转让给民营企业。
• 家族式企业对外来的资源和活力产生一种排斥作用。尤其是由 于在家族式企业中,一般外来人员很难享受股权,其心态永远只 是打工者,始终难以融入组织中。另外,由于难以吸收外部人才, 企业更高层次的发展会受到限制。 • 不能公平公正的招聘,而是凭个人喜好 • 正如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所说:“家族企业最大的弊病就在于 社会精英进不来。几兄弟都在企业的最高位置,外面有才能的人 进不来,而且一家人的思维方式多少有些类似,没有一个突破点。 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要决策某件事就很难,容易耽误商机。” • 企业越做越大,创业者管理能力不足时,需要职业经理人
我国国有企业最根本的问题在于:
所有国企均能政企分开吗?
共用品必须由国企提供吗? 《公司法》适用于所有国企吗? 股份制适用于一切的国有企业
吗? 国有独资公司是国有企业的最 主要形式吗?
国有企业的分类与性质
政府企业:政府所有并经营,
政企不能分开 特殊法人企业:受特殊法律规 范,如《烟草专营法》、《铁 路法》等,政企不能完全分开 股份公司:国有经济或政府参 股或控股,政企分开
国有企业与家族企业
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
国有企业在中外的区别
比重不同
环境不同
管理方式不同 内部机制不同 结局不同
1995年国家正式倡导在国有企业中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个基本假设 是:
一旦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明确,并有
董事代表其利益,国企面临的“内 部人控制”问题就能有效的得到解 决。
决策问题
• 不科学的决策程序导致失误 • 决策的独断性是许多民营企业初期成 功的重要保证,许多企业家在成长过程 中靠的就是果敢、善断,因为抓住了一 两次稍纵即逝的机会而成功的。但是随 着企业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迁,企业 主的个人经验开始失效,生意越做越大, 投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不像创业初期 那样,一两次失误的损失还可以弥补回 来。这个时候,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 学性就显得越发的重要。
1 家族成员以他与公司的关系决定个人一生的事业 2 家族成员在公司的职务影响他在家族中的地位 3 家族成员以超乎财务的理由,认为其有责任持有这 家公司的股票 4虽然家族企业成员未正式参与公司的管理,但他的行 为却代表这家公司的信誉 5 公司与家族的整体价值合而为一 6 现任或前任董事长或经理的妻子或儿子位居董事 7 家族关系为决定继承经营管理权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