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讲解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讲解

理的兴趣。 (3) 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和使之得到科学方法训练的重 要途径实验过程涉及研究资料(教材),思维加工,动 手实践及语言文字表达这些过程。在每一个环节中,学 生的能力都会得以相应的提高。实验是一种综合的能力
培养过程且可使学生受到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
(4) 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科学作风 科学实验的严谨和实事求是对学生的世界观的形成有很 重要的影响。是辨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最好实例。
9—4 试以某两个物理规律教学为例,说明建立物理规律的 实验归纳法和理论分析法。
答:△运用实验归纳法建立物理规律只需选下列之一种情 况加以说明即可:
(1) 由日常经验或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2)由大量数据,经归纳和必要的数学处理,得出结论。 (3)先从实验现象或对实例的分析中得出定性的结论,再
物理规律之间的关系。 (5)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和
解决问题。
学习理论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使学生 完成认识上的第二个“飞跃”,才能巩固、深化和活化 对规律的理解,才能培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各种能力和方法。(每个要点例子自选)
9—3 举例说明物理规律的教学有哪四个有序步骤? 答:在选例说明物理规律教学的四个有序步骤中应包括
如“重的物体自由下落得快”等第。
(2) 实验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望。
这是由实验的特点决定的。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物理 实验可以减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陌生感,在惊叹和感叹 中加深对物理学科的印象和好感,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 动机。此外,学生直接参与的学生分组实验活动可以让 学生亲身体验物理规律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增强学习物
答:△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 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
△学生形成、理解、掌握并应用物理概念的过程是一个 非常复杂的认识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理 解力和思维加工能力都可得到相应的提高。此外,由智 力发展的阶段论可只,学生在初二年级开始学习物理时, 正是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有效 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可以更好地完成同化、顺应和自
(略) (3)终结阶段极其要求。 此为通过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应教 会学生如何分析结果,处理数据,写成实验报告,注意 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肃认真的作风。
7—4 给出高中一课,说出最佳演示实验的启发性。 答:略(可自行发挥)
第八章 物理概念教学 (P172—199)
8—1 什么叫物理概念?为什么说它是培养能力,开发智 力的基础?
第二,物理规律反映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 第三,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9—2 举例说明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 答: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的要点如下: (1)使学生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建立物理规律的事实
依据。懂得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首先,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必须用联系的观点,将原 有分散学习和新学习的物理概念综合起来,把研究他们
(1)先用实验和实例做定性研究,再用理论推导出结论。 (2)在观察实验和日常经验的基础上,研究理想实验,
通过推理、想象,得出结论。 (3)运用已有知识和数学,进行演绎和归纳推理,得出
结论。 (4)运用物理量的定义式或函数图象,导出表达物理规
律的公式。
第十三章 中学物理教学手段
与技能(P303-318)
以下四个要点: (1)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2)带领学生在物理环境中按照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来探
索物理规律。包括: ① 运用实验总结物理规律。 ② 运用已有知识,通过理论推导,得出新的物理规律。 ③提出假说,检验和修正假说,得出结论。 (3)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 (4)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物理规律。
(P200-235)
9—1 什么叫物理规律?它有何特点? 答:△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公 式等,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 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简单来说,物理规律就是物理
过程中各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 △物理规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思维、想象和数学推理 相结合的产物;
第七章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P139—171)
7—1 物理教学为什么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试画出实验过 程中的信息流程图
答:△物理教学之所以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因为: (1) 实验能力为学习物理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 一般说来,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 性认识可以来源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但有针对性的物 理实验更有助于物理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同时,也有利 于消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对科学现象的“误解”。
△一物理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这一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 性的对象。例如,重力、电力等各种力就属于力这一概
念的外延。
8—4 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答:常见的问题有:(1)受经验中形成的不正确、不科 学的概念的干扰。解决办法:事实胜于雄辩,实验是最
有效的解决方法。 (2)感性认识不足或已有概念不清。解决办法:同样可
△实验过程中的信息流程图如下:
教 材实 验资 料
感觉 器官
人脑
思维


加工

控 制观 测对 象
操作 器官
语言
表达
语言
器 官 文字
表达
7—2 举例说明演示试验的特点和作用。 答:特点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实验。通常
用于课题引入或新知识讲授阶段。 作用为:(1)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有些物理实验生动,有趣,使学生感到惊奇,从而有效
(3) 用理想化方法进行科学抽象 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把握本质的东西或使问题简 化,有时需将物理学对象理想化。如质点即把物理简化 成具有质量的点等。要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这种理想化
方法
8—3 举例说明什么叫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答:△物理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
物理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例如,(可自选)
答:△内涵: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数学表
a
述为 V
t
△外延:包括重力加速度,向心加速度等。
a
△量V度公式:
a
△决定 t 条件F 式:

m
△造成概念不清的原因:①不了解加速度的内涵,有时 运用成速度与时间的比值。②分不清量度公式与决定条
件式的区别。将量度公式理解为决定条件式。
第九章 物理规律教学
地激发其求知欲。 (2)提供必要的感性素材,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 律演示实验特别有利于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到 的现象及纠正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错误、认识。(3)进行
观察和思维训练,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实验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训练学生地 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4)提供示范,为学生训练实验技能创造条件。学生可 以在教师的示范影响下,严肃认真,科学地进行实验。
我调节,达到智力发展的目的。
8—2 物理概念的科学抽象方法有哪三种? 答:(1)分析概念的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 这种方法要有足够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做基础。运用分 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抽象出一类事物的本质 特征。如,机械运动的概念,就是由位置变化这类运动
概括而成。 (2)把物质、运动的某种属性隔离出来,得到表征物质 或运动的某种性质的物理量。如密度、速度、电阻、等 物理概念。要注意强调它们是物质或运动本身的属性。
[注:例子可自选]
7—3 举例说明学生分组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教学要求 答:学生分组实验通常分为准备、操作和总结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及要求这是实验的构思阶段,应让学生明 确实验要达到的目地,对实验原理、方法及实验所用的
仪器有个相当的了解。以便进一步动手操作。 (2) 操作阶段及其要求
这是实验的实践阶段,在阶段应当让学生正确操作所用 仪器设备,按科学的程序操作、观察、测量,控制实验 结果。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的头脑。发现 问题,及时解决,使得理论和实践结果一致。例如:
掌握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更为重要。 (5)概念间的混淆。解决办法:运用对比的方法,讲清
易混概念间的本质区别。 (6)不会正确运用概念分析、解决问题。解决办法:多 引导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路和
科学的表述。
8—5 试分析“加速度”这一物理量的内涵、外延,它的
量度公式和决定条件,以及造成概念不清的种种原因。
它的物理意义。
第一,对于用文字语言表述的物理规律,除应对规律的 文字表述的引出必须在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并对它的本质有相当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以外,还需弄清
文字表述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第二,对于用数学公式表述的物理规律,除必须使学
生了解它是怎样建立起来(包括运用实验归纳法和理论 分析法而得出)的外,还要研究公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进一步通过实验寻求严格的定量关系,得出定量结论。 (4)在通过实验研究几个物理量的关系时,先分别巩固某 些物理量,研究其中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然后加以综合,
得出几个量的关系。
(5)先介绍前人通过实验得出的结果,再通过对实验结 果的分析,得出结论。
△运用理论分析法建立物理规律只需选下列之一种情况 加以说明即可:
13—1 什么叫教学手段?运用教学手段应处理好哪几个 问题?
答:△教学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 △运用教学手段应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
(1)教师与教学手段的关系; (2)各种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3)运用教学手段中的师生关系;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关系。
13—2 你打算如何提高自己物理课的语言艺术?设提问 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关于如何提高物理授课的语言艺术,可以根据个人 的素质,存在的问题和教学的客观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多阅读、多朗读、多讲演等,并注意以下两方面的要 求:首先,就语言的艺术思维的艺术来说,要求有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