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第十四章 会计法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第十四章 会计法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第十四章会计法B.予以扣留C.向单位负责人报告D.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答案】D2、对伪造、变造、故意毁灭会计帐簿或者帐外设帐的行为,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当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请求作出处理。

【例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会计人员对伪造、变造、故意毁灭会计帐簿或者帐外设帐的行为,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当向()报告,请求作出处理。

A.单位负责人B.总会计师C.会计主管人员D.上级主管单位【答案】D3、对实物、款项进行监督,如发现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超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职权范围的,应当立即向"本单位领导"报告,请求作出处理。

4、对指使、强令编造、篡改财务报告的行为,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当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请求作出处理。

【例题】会计人员对篡改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应当制止和纠正。

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当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请求处理。

()(2001年)【答案】√5、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重点)(1)对审批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应当退回,要求补充、更正。

(2)对违反规定不纳入单位统一会计核算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3)对"肯定"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不予办理(4)对"认为是"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当向单位负责人提出书面意见请求处理,单位负责人应当在接到书面意见起10日内作出书面决定,并对决定承担责任。

(5)对严重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财务收支【例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会计人员在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时,对审批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应当()。

A.予以退回,要求补充、更正B.向单位负责人提出书面处理意见C.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D.向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答案】A6、对违反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经济活动,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处理。

【例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会计人员职权的有()。

(2001年)A.对不真实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B.对伪造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C.对审批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退回并要求补正或者更正D.对单位制定的预算、财务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答案】ABCD【例题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会计人员职权的有()。

A.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B.对故意毁灭会计帐簿的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C.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不予办理D.对单位制定的预算、财务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答案】ABCD三、会计报表的签名(P426)会计报表由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并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例题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的人员有()。

(2000年)A.会计员B.会计机构负责人C.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D.单位负责人【答案】BD【例题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企业的下列人员中,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的有()。

(2001年)A.单位负责人B.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C.会计机构负责人D.总会计师【答案】ABCD四、财政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内容(P425-427)1、监督各单位是否依法设置会计帐簿2、监督各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是否真实、完整【例题】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A.审核原始凭证所记载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可靠B.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审核C.完整性审核D.正确性审核【答案】ABCD3、监督各单位的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4、监督各单位是否依法管理会计档案5、监督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例题1】只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从事会计工作,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2000年)【答案】√【例题2】只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从事会计工作;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2002年)【答案】√五、总会计师(P430)1、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2、总会计师的任职资格、职责、权限由国务院颁布的《总会计师条例》规定。

【例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的大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总会计师的任职资格、任免程序和职责权限由()。

(2000年)A.国务院规定B.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C.国务院经济贸易部门规定D.企业规定【答案】A3、总会计师是单位行政领导成员。

【例题】根据《总会计师条例》的规定,总会计师是()。

A.专业技术职务B.会计机构负责人C.单位行政领导职务D.单位行政非领导职务【答案】C【解析】总会计师是单位行政领导成员,是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4、总会计师的职权【例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必须经总会计师签署的是()。

A.预算B.财务收支计划C.成本和费用计划D.会计决算报表【答案】ABCD【解析】预算、财务收支计划、成本和费用计划、信贷计划、财务专题报告、会计决算报表,必须经总会计师签署。

六、对出纳人员的限制(P431)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例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的工作有()。

A.稽核B.会计档案保管C.登记固定资产卡片D.办理纳税申报【答案】AB七、会计证(重点掌握)(P431-432)1、不予办理会计证年检的情形(多选题)对未经发证机关注册登记、有违法乱纪行为、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和脱离会计岗位的,以及弄虚作假骗取会计证的,发证机关不予办理年检。

2、会计人员因离退、解聘、停薪留职、辞职等原因离开原工作单位的,所持会计证在有效期内不予收回。

3、凡是脱离会计工作岗位连续时间超过"3年"的,所持会计证自动失效。

【例题】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会计人员脱离会计工作岗位时间连续超过一定期限的,其所持会计证自行失效,该期限为()。

(2002年)A.1年B.2年C.3年D.5年【答案】C4、发证机构应当收回会计证的情形【例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发证机关应当收回会计人员所持会计证的是()。

A.持证会计人员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给国家、集体造成严重经济损失B.持证会计人员受到2次记大过行政处分的C.弄虚作假骗取会计证的D.会计人员因解聘离开原工作单位的【答案】ABC【解析】会计人员因离退、解聘、停薪留职、辞职等原因离开原工作单位的,所持会计证在有效期内不予收回。

5、因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作假帐、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资料,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除此之外,因违法违纪行为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自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重点掌握)。

八、会计交接(P432)1、交接的范围(1)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必须办理交接手续,否则不得离职或者调动;(2)会计人员临时离职或者因病不能工作需要接替或者代理的,应当办理交接手续。

【例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必须办理会计工作的交接手续的有()。

A.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B.会计人员临时离职需要接替C.会计人员因病不能工作需要代理D.临时离职的会计人员恢复工作【答案】ABCD2、监交人员(重点)(1)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2)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

【例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一般会计人员因调动工作或者离职办理交接手续时,负责监交的人员应当是()。

(2001年)A.其他会计人员B.会计机构负责人C.单位负责人D.财政部门派出人员【答案】B3、移交人员对所移交的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判断题)。

九、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重点掌握)(P434)1、伪造、变造、编制虚假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2、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3、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编制、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例题】某公司的会计人员甲伪造会计帐簿,尚不构成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甲的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是()。

(2001年)A.处于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B.处于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C.予以警告,并处于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D.予以警告,并处于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答案】A十、综合题【案例1】中国证监会在组织对A上市公司(本题下称"A公司")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以下事实:(1)1998年,A公司由于经营管理和市场方面的原因,经营业绩滑坡。

为了获得配股资格,A公司的主要负责人甲便要求公司财务总监乙对该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调整,以保证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符合配股条件。

乙组织公司会计人员丙以虚做营业额、隐瞒费用和成本开支等方法调整了公司财务数据。

A公司根据调整后的财务资料,于1999年10月申请配股并获批准发行。

(2)在A公司申请配股期间,持有A公司5.5%非流通股票的B企业认为A公司的股票将会上涨,便于1999年8月以每股8.65元的价格通过证券交易所购买A公司股票50万股,使其持有A公司的股票达到6%,随后,A公司的股票价格连续攀升,同年9月,B企业以14.89元的价格抛出所持A公司的50万股流通股票;为A公司出具1999年度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李某,在该报告公布日(2000年3月16日)后,于2000年5月购买该公司4万股股票,并于6月抛出,获利6万元;C证券公司的证券从业人员钱某认为A公司的股票仍具上涨潜力,遂于2000年6月购买A公司股票2万股,其购买的股票被深幅套牢,亏损严重。

要求:(l)根据上述要点(1)所述事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指出哪些当事人存在何种违法行为?并分别说明各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

(2)根据上述要点(2)所述事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B企业、李某、钱某买卖A公司的股票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