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语法和语法学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语法这一概念、语法所包含的内容和语法学的简史,特别是了解汉语语法学经历了草创模仿、探索革新、振兴繁荣三个历史时期。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一)识记:
1.国外语法学经历了传统语法、历史比较语法、描写语法、转换生成语法四个阶段;
2. 我国语法学只有一百年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草创、模仿时期(1898-1936,),代表作有两部:①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语法着作。
其核心是“词本位”。
②黎锦熙的《新着国语文法》,这是第一部以白话文为描述对象的语法体系,其特点是“句本位”。
二是探索革新时期(1936一1949),反对简单模仿,利用西方语法理论寻找汉语语法特点,最有代表性的着作有三:①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②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③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
三是振兴、繁荣时期(1949一现在),解放初期出版了最具特色的两本着作:①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丁声树等着《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拨乱反正后又出版了几种重要专着,如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他的《现代语法分析问题》,朱德熙的《语法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法答问》等。
(二)领会:
1.什么是语法;
2.语法的内容。
第二章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语法形式和语法形式的概念,了解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具体特点,认识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复杂对应关系,认识如何在事实考察中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起来。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语法形式;
2.语法意义。
(二)领会:
1.语法形式的基本特征;
2.语法意义的基本特征;
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
(三)综合应用:
在事实考察中做好形式和意义的结合。
第三章汉语语法特点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即缺乏狭义形态但有一些广义形态、缺乏综合性语法范畴但有一些分析性语法范畴、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句子的构造原则与词组的构成原则基本一致、语序和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一)识记:
1.形态;
2.语法范畴。
(二)领会:
1.汉语缺乏狭义形态,但有一些广义形态;
2.汉语缺乏综合性语法范畴,但有一些分析性语法范畴;
3.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4.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与与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5.汉语词序在构成语法关系时具有重要作用;
6.虚词也是汉语句法构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简单应用: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汉语构成句义的因素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句子、什么是句义、构成句义的因素有哪些等问题。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一)识记:
1.句子;
2.句义。
(二)领会:
构成句义的因素有六个方面:A. 成分词的异同。
B. 词语的次序。
C. 组合层次。
D. 语
法结构关系。
E. 语义结构关系。
F. 句调。
(三)简单应用:
句义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关于词的分类问题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汉语中词类的含义,了解具体的词类划分标准,认识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并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具体词语进行归类。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词类;
2.实词;
3.虚词。
(二)领会:
1.根据词的意义给词分类,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2.根据词的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
3.划分词类的依据只能是词的组合能力;
4.汉语的词类系统。
(三)简单应用:
各类词的语法特征。
(四)综合应用
1.判别词性;
2.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现象。
第六章关于主、宾语问题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汉语中主、宾语的划分标准问题,认识主、宾语的概念,并会分析具体语言事实。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一)识记:
1.主语;
2.宾语。
(二)领会:
1.主、宾语的划分不能以意义为标准;
2. 主、宾语的划分不能纯粹以词序为标准;
3.把意义与词序结合起来划分主、宾语也行不通;
4.应该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起来划分主、宾语;
5.主、宾语划分的事实分析。
(三)综合应用:
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起来分析主、宾语。
第七章关于层次分析法及有关问题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语言的层次性和层次分析,认识层次分析的功能、结构、意义原则,了解层次分析的优点和不足,会运用层次分析法语言事实。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一)识记:
1.扩展;
2.替换;
3.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4.层次分析;
5.广义同构;
6.狭义同构。
(二)领会:
1.层次分析的原则:功能原则、意义原则、结构原则;
2.层次分析法对特殊结构的处理。
(三)简单应用:
1.汉语中句法结构的具体类型;
2.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各自的优缺点。
(四)综合应用: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具体句法结构。
第八章关于句式的变换问题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何谓句式变换,了解句式变换的同一性原则和平行性原则,认识句式变换分析的条件和句式变换的意义,并运用变换分析法分析语言事实。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一)识记:
1.句式变换;
2.同一性原则;
3.平行性原则。
(二)领会:
1.同一性原则的具体内容;
2.平行性原则的具体内容;
3.限制句式变换的具体条件;
4.变换分析的作用。
(三)综合应用:
用变换分析进行句法结构。
第九章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何谓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了解何语义格的类别和相关谓词的类,了解与句式相关的语义类别,了解定、状、补语义指向的特征,认识语法结构和语义特征的关系,并运用相关方法分析语言事实。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语法特征;
2.语义结构;
3.零向谓词;
4.单向谓词;
5.双向谓词;
6.三向谓词;
7.动态义;
8.静态义;
9.语义指向。
(二)领会:
1.语义格的具体类型;
2.谓词的向分类;
3.与句式相关的具体语义类型;
4.补语语义指向的具体类型;
5.状语语义指向的具体类型;
6.定语语义指向的具体类型。
(三)简单应用:
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关系。
(四)综合应用:
1.分析语义格;2.分析动词的向;3.分析定语、状语、补语的语义指向。
第十章关于歧义句问题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歧义句、歧义句的类型有哪些,认识语义结构的表层形式特点和深层形成因素,并运用相关方法分化歧义句。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一)识记:
1.歧义句;
2.多语义词语
(二)领会:
1.歧义句的类型;
2.形成语义结构歧义的因素;
3.语义结构歧义的表层形式特征。
(三)简单应用:
分化歧义句。
(四)综合应用:
运用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结构分析的分析方法分析有歧义的语言结构。
第十一章如何学习写作语法论文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写作语法论文的基本知识,并进行具体写作。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综合应用:
写作语法学术论文。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本大纲是编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用“现代汉语语法学”课程教材的依据,也是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同时也是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的依据。
凡指定的考试用书或参考书,其内容如与本大纲有出入,均应以本大纲为依据,作适当的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