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ppt
单元二 消费者与生产者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指能做出统一消费决策的经济单位(可以是个 人、家庭等)。 消费者行为理论:用来说明消费者如何使用自己既定收 入,来到达效用最大化的理论。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计量,并可加总求和的,效用 大小可用基数1、2、3….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指效用不可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只能用序 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满足程度高低和顺序。
U
总效用TU U
P 消费者剩余 边际效用 MU D
Q
Q
Q
S
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D
税收引起的福利变动(税收规模P2-P3) 没有税收时 有税收时 消费者剩余 A+B+C A 生产者剩余 D+E+F F 税收收入 无 B+D 总剩余 A+B+C+D+E+F A+B+D+F
变动 -(B+C) -(D+E) +(B+D) -(C+E)
糖块(块)
D C A B F
小张的无差异曲线
150
130
0
10 12
CD(盘)
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2): 无差异曲线几点属性
• 第一,较高(或较低)无差异曲线代表较大(或较小)的效用满足程度。 经济学假定消费者具有“多多益善”天性,总是希望达到较高无差异曲 线。 • 第二,无差异曲线的逻辑表明,在表达无差异曲线的平面图上的任意一 点,都可以找到通过它的无差异曲线。
基本结构
偏好(preference) 想做什么
预算约束 能做什么
消费者决策
第一节 边际效用分析(基数效用论)
• 一、效用 效用(Utility):效用是人们从物品的消费中得到的 满足程度的抽象衡量,衡量单位称为“尤特尔” (Util) 欲望:指一种缺乏的感觉,既有不足之感,有又求足 之愿。 二、边际效用理论 总效用(Total Utility) :从消费一定量的物品中 得到的总的满意程度。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消费量每增加一个 单位,所增加的满意程度。
需求曲线的导出
当收入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时,对一种商品的最优选择(效用最大 化时的选择)会随着该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变动。表示这些价格与选择量变 动的曲线就是“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实际上是消费者在各种不同价格下 最优选择变动的轨迹。
QB
P1 PA
P2
P3 QA
P1
P2 P3 Q1 Q2 Q3
QA
思考题:消费者行为 1、S小姐消费奶油与巧克力,奶油最初的价格为1元,巧 克力的价格为1.5元,她最初的收入为12元 (1)得出S小姐的预算方程式,并在图上作出预算线(横 轴为奶油) (2)作一条无差异曲线,在可以达到的最好消费点时,奶 油为6单位,巧克力为4单位 在这一点时奶油对巧克力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 2、最初的情况与第一题相同,现在假设S小姐的收入增 加了 (1)用图形说明,如果这两种物品都是正常物品,这两种 物品的消费受什么影响 (2)用图形说明,如果巧克力是低档物品,S小姐收入增 加会有什么影响
2
Y2 Y1 0
1
Y1 Y2
0 X1 X2 OY2>OY1 OX2>OX1 X
2
X1 X2 OY2<OY1 OX2>OX1
物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被 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 进而由实际收入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 动,进而由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 变动。 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0
性能对时髦的高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陡峭,所以其斜 率的绝对值较大 性能 性能对时髦的低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平坦,所以其斜 率的绝对值较小 性能
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5)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增加,消费者为得到另外一个 单位该种商品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数量是递减的。原因在于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 量增加,额外一个单位的该商品消费能够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几何意义上,该规 律表现为无差异斜率绝对值递减,即曲线凸向原点。 右图表示,当消 费者沿着无差异 曲线由A点移动到 B点时,商品X增 加了一个单位,Y 减少了 Y1。当 进一步移动到C, D,E点时,每增 加另外一单位X要 放弃的Y数量不断 减少。如 Y4小 于 Y1。
答案: (3)正确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
一、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两种商品或两 组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对消费者提供 的效用是相同的。
组合方 式 A B
X商 品 5 10
Y商 品 30 18
变动情 X商品增量 况 ΔX 从a 到b 从b 到c 5 5
Y商品增量 ΔY 12 5
MRSxy 2.4 1.0
答案: 1 X+1.5Y=12 3 由于I0和消费可能线相切, E点的边际替代率 就是消费可能线的斜率 MRSxy=ΔY/ΔX=2/3
Y 巧克力数量
8
4
E
奶油
0 6 12
X
1)对两种正常物品,两种物品的消费将增加,消费可能线将向右移 Y 消费将减少, X 消费将增加 2)巧克力是低档物品,收入增加时, Y Y
C
B A I0
I0 商品1
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3) 边际替代率概念
有人愿意用10瓶酒换1瓶牛奶,有人也许反过来用10瓶牛奶换1 瓶酒。极度饥饿的人也许愿用价值连城的金首饰换一顿美餐, 酒足饭饱后食物便失去了吸引力。不同人对不同商品,或同一 人在不同场合对同一商品的评价存在差别。经济学家用边际替 代率来度量人们对不同商品相对重要性的主观评价。 商品X对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度量消费者愿意放弃多少个单位 Y商品来交换另外1个单位商品X,并且能够使该消费者仍然保 持总效用水平不变。边际替代率越大,表明只有在用来交换的 Y商品数量较大时,消费者才愿意放弃另外一个单位的X商品, 即消费者对于X商品相对评价较高。反之也然。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是边际替代率:MRSxy = -(Y/ X)。
买者支付P2
A
S
税前P1
卖者得到P3
B
D F E
C
D
三、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的原则:如果消费者货币收入是固定 的,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 一定要使其所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他所 付商品的价格成比例,即:使每一单位货币所获 得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PxX + PyY = M (条件)
预算约束线表明小张 在巧克力和激光唱盘 之间的机会组合和限 制,B1和B2点是极端情 况,表明小张选择一 种而放弃另一种。小 张实际选择是E点。整 个三角形区域表示了 所有可能的选择,但 三角形内部的点(如D) 不如预算约束线上的 点吸引力大。三角形 外的点(如F)则在选 择范围之外。
三、消费者均衡 PxX + PyY = M MUx /Px = MUy /Py E点:效用最大化
某物品的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表
某物品的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效用 30 50 65 75 83 89 93 96 98 99 边际效用 30 20 15 10 8 6 4 3 2 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量 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 ,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个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 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的是递减的。
C
D E F
15
20 25 30
13
10 8 7
从c 到d
从d 到e 从e 到f
5
5 5
3
2 1
0.6
0.4 0.2
边际替代率(MRSxy = ΔY/ΔX): 消费者在保持相同满足程度时, 增加一种商品数量与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数量之比
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1) 无差异曲线概念
经济学家用无差异曲线描述 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显 示可以给某个消费者带来相 同效用水平满足的不同商品 组合。 例如,无差异曲线I0的B点是 12张CD与130块糖,A点则为 10张CD与150块糖,依据无差 异曲线定义,小张认为它们 所带来的效用量即满足程度 “无差别”。 不同的无差异形状反应了不 同消费者偏好的差别,因而, 无差异曲线是表示消费者选 择偏好的一个技术或工具。
商品2
第三,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例 如,如I0与I1相交于A点,则A与B 无差异;由于A与C也无差异,因 而可以推论B与C无差异。然而, 实际上由于B点表示的商品组合 包含的两种商品数量都多于C点 ,所以消费者。对B点的偏好程 度应当高于C点,因而依据第一 个假设不可能无差异。由于逻辑 推导的结论不能成立,因而推论 前提即无差异曲线相交的命题不 能成立,因而无差异曲线不能相 交
表:物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商品 类别 正常 物品 替代效应与 收入效应与 总效应与价 需求曲 价格的关系 价格的关系 格的关系 线形状 反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向右下 方倾斜 反方向变化 同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向右下 方倾斜
低档 物品 吉芬 物品
反方向变化 同方向变化 同方向变化 向右上 方倾斜
MUx MUy Px Py
Px,Py : 为X商品与Y商品的价格 MUx,MUy :为X商品与Y商品的边际效用 M : 收入 X,Y :为X商品与Y商品的购买量
思考题:
如果实现了消费者均衡,那么: (1)在消费者收入与物品价格为既定,实 现了边际效用最大化。 (2)每种物品最后一个单位的边际效用是 相等的。 (3)在消费者收入与物品价格为既定时, 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4)(2)与(3)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