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方机构编制工作情况介绍

地方机构编制工作情况介绍


编办的同志要熟悉党委、政府的职责, 熟悉党委、政府的运作和部门的职责分工, 熟悉各项重大改革的进程、目标和方向。
2010 年自身建设座谈会 ,东明主任 提出要求。
内容:思想政治、组织、业务、制 度、作风建设等方面。
核心:完善职能、健全机构、优化 结构、提高素质。 目标: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 型、高效型机关。
• 府际关系。垂管。城区街、社区。
• 探索大部门制,管办分离。 • 窗口机构改革,行政服务中心。 • 社会工作机构,为群众服务。 • 适时划分部门职责,理顺关系。
(二)实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
背景:
• 行政管理需要。层级多,效率低。 • 县域经济发展要求。城乡一体化。 • 各地经验。财政、扩权强县、省直管县。 • 交通和信息化快速发展提供条件。
五个更加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简统一效能,发 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积极稳妥、循 序渐进。
六大任务:转变职能,机构改革,事业 改革,加强管理,法制化,自身建设。 *
四、地方改革管理重点工作
(一)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二)省直管县改革试点 (三)发达镇体制改革试点 (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五)开发区行政体制改革 (六)机构编制管理创新 (七)加强地方队伍建设
背景:超级镇,行政体制滞后。
启动:10年六部确定13省25镇试点。
目的:提升管理服务能力,促进城镇化。
广东东莞长安镇,户籍人口3.5万人, 外来人口60万人,GDP237亿元,财政总 收入3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3亿元。
内容:
• 下放管理权限,完善运行机制。
• 加大财政支持,增强发展能力。
• 创新机构编制和人员配置方式。
• 出现机构编制性质不规范,与市、区
关系不顺,运行不协调等问题。
• 我们拟就管理机构性质、规格、机构
设置、编制等,提出指导意见。
(六)机构编制管理创新
• 完善制度,创新方式,推进管理科
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 22号文,严控机构编制,“食之者
众,生之者寡”教训。
• “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
3、保证是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 : 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 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 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推 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健全监 督制度,实行政务公开;加强队伍建设, 政风廉政建设。
(二)推进“三位一体”工作
机构编制工作的总结概括,升华,有 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改革是根本,管 理是基础,法制是保证。三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十二五机构编制工作指导意见》,对 两个五号文件的细化,今后五年工作的 具体体现,有很强针对性和操作性。
实行专项管理。
(2)编制管理权限
• 中央统一领导全国编制工作,制定
政策法规,审核各级行政编制总额。
• 省市县审核本级各部门行政、事业
编制数额和下级行政编制总额。各 地有所不同。
(3)核编依据
• 宏观定编:人口、面积、经济、区划、
民族等。如省市县乡分类。
• 微观定编:工作量、工作方式。如两
委人员、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4)名称和规格
• 省级政府组成部门:委厅局,正厅
直属机构:局,原则上副厅。
• 地市政府部门:委、局,处级。
• 县级政府部门:局,科级。
2、人员编制管理
(1)编制种类 (2)管理权限 (3)核编依据 (4)编制规模
(1)编制种类
• 按照机构性质和功能分成两类:行政
编制、事业编制。
• 行政编制含政法编制、驻外编制等,
中央重视:深化行政改革重要内容。
启动试点:10年八部确定8省37县试点。
目标:扩大县级权限、促进县域经济社 会发展,减少层级、提高效率。
内容:
• 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财政,干部、
司法、人大政协、区划。
• 职能转变。政府与社会、政府间。 • 强化监督约束机制。避免滥用。
(三)探索经济发达镇体制改革试点
(一)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省市县改革评估。 08 年启动省级改 革,去年市县改革基本结束。在转变 职能、减少审批、探索大部门制等方 面取得成效。评估是改革延续和拓展, 巩固成果,提前准备。
乡镇机构改革总结。 03、04年开始 试点,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综 合改革一部分。重在转变职能和工 作方式,加强为农服务。目前已进 行98%,2012年完成。
(四)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
背景 :国办发 [2002]56 号提出清理 整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在文化、 城管、资源环境、农业、交通运输领 域。广东和重庆试点。
问题 :队伍过多,多头执法、多层 执法、重复执法,机构编制性质和经 费保障形式不规范。
大盖帽满天飞
原因 :市场监管任务重,政府职能转 变不到位,行政编制严控,部门干预。
有增有减”。
1、实名制。四部门发文,实现编制、人 员、经费对应。解决超编、吃空饷。 2、核查制。清理、摸底,夯实基础,盘 活资源,从粗放到精细管理。
(七)加强地方队伍建设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理顺了 地方机构编制工作体制,加强了队伍。 省级编办内设机构7个,编制52.7名; 地市编办内设机构5个,编制17.6名; 县级编办编制6.8名。
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促发展
----地方机构编制工作情况介绍
主要内容
一、我国机构编制工作定位 二、地方机构编制管理概况 三、十二五机构编制工作思路 四、地方改革管理重点工作 *
一、我国机构编制工作定位
机构编制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影响深远。
(一)行政管理的龙头
• 政协机关
各级政协
群团机关
22个群团
(二)管理体制
• 机构编制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地
方分级管理”体制。
• 原因:政令畅通,公平均等,精干
高效;因地制宜,分税制。
• 对下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改革方案
和行政机构编制“下管一级”。
• 同级实行“一支笔审批”,编办审核,
报编委或党委、政府审批。
(三)基本原则
研究:编委领导要求重点研究。
原则 :与大部门体制改革与事业单位 改革相衔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思路: 1、横向清理整顿队伍 2、纵向理顺各层职责 3、探索机关与队伍关系 4、适度综合执法 5、规范执法编制 6、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五)探索开发区管理体制
中编办发 [1995]3 、 5 号:国家级开 发区管理机构,市委和政府派出机构, 级别不超过部门,行政编制,实行公 务员制度。
(4)编制规模
• 全国行政编制地方占 93% ;政府占
78%,党委11%。
• 全国事业编制地方占 95%;教育49%,
卫生15%,农业10%。
3、领导职数管理
• 地区:市委常委7-13人,政4-6人。
县委7-11人,政府3-5人。
• 部门:省级正副职 2-4 人,市县 2-3 人。 • 内设机构:3人以下设1职,4-7人1正1
沟通联系,相互促进 。各级编办通过 业务指导,交流借鉴,取长补短,共同 提高。中编办与各级编办沟通联系,方 式:开座谈会,干部挂职,共同调研, 组织培训,业务合作,表彰先进等。*
总之,地方机构编制工作任重道远。 需适应新形势,把握机遇,勇于担当, 不辱使命。提高素质,努力工作,使 机构编制工作更上新台阶,服务于经 济社会发展大局,不负党委、政府、 编委和人民群众殷切期望。
• 纵向架构:四级政权 • 横向结构:四种机关
四级政权
34个 332个 2853个 省 地级市 县 乡 自治区 自治州 县级市 镇 旗
中央
直辖市 地区
特别行政区 盟 区
40466个
街道
四种机关
• 党派机关
中国共产党 8个民主党派
国家机关
权力:人大 行政:政府 审判:法院 法律监督:检察院 军事:乡镇人武部
谢谢大家!
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主要载体,是录 用人员、配备领导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既是前提又是保障,决定着政府的结 构、规模和开支。
(二)政权建设的基础
上层建筑,执政资源,是国家意志 的执行载体。改革和管理是对国家 机器的设计和维护。
(三)古今中外高度重视
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机构编制 工作。美国机构与预算相结合,英 国编制与绩效相结合,日本定员。
• 三公九卿,三省六部,三班六房。《唐
六典》、《通典》、《通志》。
• 党和政府重视。苏区到边区到解放区,
注重政府职能、机构和人员编制。
• 新中国加强管理和改革,适应政权稳
固和经济建设需要。

改革开放六次改革,内容不断丰富, 从编制到组织再到体制。 “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 逐步形成改革、管理和法制化建设
1、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精简、统一、效能 3、法制化
(四)主要内容
1、机构管理 2、人员编制管理 3、领导职数管理
1、机构管理
(1)管理权限
(2)机构类型
(3)设置限额
(4)名称和规格
(1)管理权限
条例:行政机构设立、撤销、合并、 变更规格、名称,报上级机构编制 部门审核,政府批准。党群、人大 政协、法检机关参照执行。内设机 构由同级“三定”或审批。
差距和不足:队伍综合素质和工作水 平不高;基础建设不完善,规章制度不 健全;新人较多,对业务还有熟悉过程; 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不适应。
家宝总理 :编办是综合性的管理机构, 是负责推进改革的机构,各项工作不仅关 系上层建筑,还关系经济基础; 必须进一步加强编办队伍建设和领导班 子建设,进一步提高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 合素质;
总之,机构编制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 性、政策性、政治性,是党和政府一 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关系着党的执 政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政府执行力和 行政效率,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稳定 和长治久安。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