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D-LTE多天线技术介绍

TD-LTE多天线技术介绍

GSM GPRS EDGE eEDGE
LTE
TDSCDMA WCDMA R99
HSDPA
MBMS HSDPA R5
CDMA IS95
CDMA 2000 1x
xj
3G
CDMA 2000 1X EV-DO
n o _k
a i j g
802.16 e
HSUPA R6 MBMS
i e nw
HSUPA
HSPA+ R7
n 2发2收能提供最大4阶的分集增益, 使得误 码率与平均信噪比的4次方成反比。
-5 0
-6 0
LTE关键技术-多天线技术的空间复用
H
x1
单用户双 数据流 h11 h12 h21 h22
MIMO用于空间复用增益的基本信道模型
y1 y2 RX
x2 TX
MIMO
y1 h11 h12 x1 v1 + ⋅ h y = 2 21 h22 x2 v1
单天线端口 发送分集 开环空分复用 或发送分集 闭环空间复用 或发送分集 闭环空分复用 单流波束赋形 双流波束赋形 传输模式9
应用场景
主要应用于单天线传输的场合。 适合于小区边缘信道情况比较复杂,干扰较大的情 况,有时候也用于高速的情况。 可支持模式内流间自适应,适用于终端(UE)高速 移动的情况。 可支持模式内流间自适应,适用于信道条件较好的 场合,用于提供较高的数据率传输。 主要用来提高小区的容量 主要适合于小区边缘的情况(单流) 单天线beamforing,主要也是小区边缘,能够有效 对抗干扰。 可支持模式内流间自适应,可用于小区边缘也可以 应用于其他场景。 LTE-A中新增加的一种模式,可以支持最大到8层的 传输,主要为了提升数据传输速率。
自适应切换准则:基于吞吐率最大原则 根据信道相关性瞬时值、信干比等信息,分别 估算BF和双流MIMO传输方式下各自的瞬时吞
n n
4天线实现MIMO 双流
吐量,并采用瞬时吞吐量较高的一种方式
相关性弱 有利于实现MIMO
自适应选择,有利于发挥 MIMO/BF性能优势
10
目录
MIMO天线技术介绍 LTE传输模式
r = Hx + n
MIMO容量与实现MIMO的必要条件
要使K增大:除了增加收发天 线数目外,还需要信道尽可能 不相关 需要提高SIR:克 服干扰
1 Pt H HH C = log h det I N r + 2 Nt σ
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可以进一步描述为
TD-LTE多天线技术介绍 jia
_ j x
中国移动设计院研究所
g n ko
i e nw
201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目录
MIMO天线技术介绍 LTE传输模式
a i j g FAD天线及小型化天线 n o k _ j x 合路影响
i e nw
天线应用场景
第2页
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与融合
x1
单用户双 数据流
h1 h2
x2 TX
2个独立的等效SISO
xj
n o _k
y1 y2 RX
= ⋅ + y H x v a i gj ~ x = H −1y
i e nw
n 收发两端配置多个天线可构成多入多出(MIMO)信道如上左图. 其平坦衰落数学模型如上右图. n 如果上述H可逆, 则可用接收到的y=[y1,y2]解出x=[x1,x2], 这样相对于单入单出(SIMO),数据 率提高了2倍! n 通常而言,对于M发N收, 数据率相对于1发1收最高可提高min(M,N)倍. n H可逆的前提是收发之间必须要有丰富的多径! MIMO与OFDM最佳匹配
l
1个终端占用多 个波束,这些波 束共享相同的时 频资源。 l 多个终端占用多 个波束,这些波 束共享相同的的 时频资源。
x
o k j_
a i j ng
i e nw
空分多址的原理(隐形波束赋型)
利用较大间距的天线阵元之间或赋形波束之间的不相关性,向多个终端并向 发射数据流,或从多个终端并行 接收数据流,以提高用户容量。 又可以称为多用户MIMO(MU-MIMO), 相对单用户MIMO(SU-MIMO),空分 多址可以获得更大 的多用户分集增益, 也更适合于用户数 量较多,数据率较 低的情况(如提高 VoIP用户容量)。
LTE多天线方案介绍
方案一 8天线 Beamforming
n n n
eNB采用双极化8天线阵列
下行UE 2天线接收,上行轮流发射 上行eNB 8天线接收,下行采用EBB算 法实现波束赋形
n n n
xj
o k _
a i j ng
n
方案二 8天线 2x2 MIMO
同极化的4天线组成某一子阵,即Ant1~Ant4 和Ant5~Ant8分别构成两个子阵 子阵内采用广播波束赋形 两个子阵间实现MIMO 双流
y11 * y12 y 21 y* 22 ~ x =
i
y12 h11 = y22 h21
h12 x1 ⋅ h22 x2
* v11 v12 − x2 + * x1 v21 v22
空间复用的应用场景
o k _ j Ø拉大天线间距也不能保证 天线信道之间的低相关性,还取决 x 于是否有足够的散射体为多个天线提供足够的信道差异:
l
a i j ng
i e nw
Ø观点:MIMO只能用于室内?只能用于微小区? Ø对传统网规的挑战:选址的原则可能改变。
富散射环境、富绕射环境(瑞利模型):基站或/和终端周围的散射体 和绕射体很多,存在相当数量的NLOS径,角度扩展较大,比较容易 生成独立衰落的信道。
i e nw
n可以看到:空间复用的应用效果取决于是否能有效区分多个 天线,如果天线间干扰过大,甚至性能差于单天线发送。解 决方法:
事后处理:干扰消除(性能好的算法复杂度较高,如迭代干扰消除) 事前处理:自适应MIMO(在天线相关性较高的场景,降低复用流数,甚至 退化到单流,此时多余的天线还可以用来进行空间分集;采用预编码技术)
空间复用技术分类
n 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同 时 采 用多天线, 可以 进 一步提 高 信 噪比和/或获得分集增益。灵活实现空间复用和空间分集 /波束赋形的切换和整合,需采用自适应MIMO方法。
Ø开环(Open-Loop)空间复用
•不管信道条件,采用固定的复用流数。 •由于MIMO信道的相关性有各种差异,开环 空间复用的流间串扰有时很难消除,可能造 成多流并行传输的性能比单天线传输还差。
MIMO技术沿革
Marconi 利 用 多 天线抑制信道衰 落,实现大容量 传输
xj
o k _
Bell 实 验 室 的 Foschini 提 出 分 层 控 释 结 构 BLAST , 完 成 MIMO 信道容量 理论分析 1996
a i j ng
i e nw
AT & T 的 Tarokh等人在 Alamouti 的研 究基础上提出 空 时 分 组 码 STBC
n 多天线发射分集技术把多径信号在接收端合 并,提高链路抗衰落的能力, 亦即降低在同等 平均接收信号强度下的误码率;
-2 0
dB
-3 0
-4 0 2 X 2 c o m b in e d c h a n n e l c hannel path 1 c hannel path 2 c hannel path 3 c hannel path 4 0 100 200 300 400 s a m p lin g a t 1 5 K H z 500 600 700
j 1 + C = ∑ log x det
K k =1 2
n o kλ P _
k
n a gji
i e w
K

λk Pt = log 2 ∏ 1 + 2 Nt σ N σ k =1 t
t 2
Λ = diag ( λ1 , λ2 , K , λk ) λ1 ≥ λ2 ≥ L ≥ λK ≥ 0 K是信道矩阵的秩,
1908
1998
空域并行技术,提升信道容量
x
o k j_
a i j ng
i e nw
ØHigh SNR:–MIMO provides higher bit-rates than non-MIMO (at a given SNR) ØLow SNR:–MIMO basically operates as Rx diversity
TX
MIMO
y21
y22
RX
H=sqrt(|h11|2+|H12|2+|h21|2+|h22|2)
x2 x1
TX
更稳健的等效SISO RX
0
-1 0
x
o k j_
y1
a i j ng
y2
i e nw
h11 h12 v1 * * − h x h 12 v2 11 1 = ⋅ + h h x v 22 21 2 3 * * h − h v 22 21 4 | h11 | 2 + | h12 | 2 + | h 21 | 2 + | h 22 | 2 ⋅ x i , i = 1, 2
a i j g FAD天线及小型化天线 n o k _ j x 合路影响
i e nw
天线应用场景
第 11 页
LTE下行传输模式
传输模式
模式1(TM1) 模式2(TM2) 模式3(TM3) 模式4(TM4) 模式5(TM5) 模式6(TM6) 模式7(TM7) 模式8(TM8) 模式9(TM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