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共6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各区域说确的是()A.各区域部特征完全一致B.各区域不能再进行下一级区域的划分C.各区域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D.各区域之间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2.下列关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为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应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②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③向远西部地带迁移人口,减轻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④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关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部分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应加快各地农副产品加工生产基地的建设②可大力发展枸杞、番茄等“红色产业”③、广西是我国主要的火电输出省区④和是我国苹果、柑橘的优势产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稀土(RARE EARTH)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是广泛应用于电子、新能源等重要领域的战略资源。
我国的稀土资源目前储量占世界的30%,出口量却占世界的90%以上。
长期以来由于稀土开采工艺低下,稀土矿区环境污染严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我国稀土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 过量开采,运输压力大B. 破坏土地资源,环境污染严重C. 技术水平低下,开采量有限D. 以初级产品为主,价格高、创汇多高二地理试题(第1页,共14页)5. 有利于稀土资源合理开发的有效措施是①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②禁止开发利用,防治环境污染③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④实施环保标准,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绿化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根据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全年累计小时数,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分为风能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和贫乏区。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四类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6. 关于四地风能资源分布及原因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①风能贫乏区;盛行中纬西风,地形闭塞B. ②风能较丰富区;盛行西南季风,地形平坦C. ③风能可利用区;盛行东南季风,地形闭塞D. ④风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7. 下列四地风能资源丰富程度与④地最接近的是()A. 雅鲁藏布江谷地B. 盆地C. 东南沿海地区D. 黄土高原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 关于图示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河流流向均为自西向东B. 河流流量夏季多,冬季少C. 冬春季节多发凌汛灾害D. 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9. 图中河流上游地区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A. 市场广阔B. 科技水平高C. 劳动力丰富D. 水电充足且廉价.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下列对描述正确的是()A. 临黄海和东海B. 城市甲是市C.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D. 春旱严重,是半干旱地区11. 关于乙河段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 水能丰富,落差大B. 有结冰期C. 有“地上河”现象D. 有凌汛现象高二地理试题(第2页,共14页)是我国玉米制种基地,有“金”之称。
近年来,不少地区进行了土地整理,把一小块的田地整成一大块一大块的田地。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玉米制种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 热量充足,受寒潮影响小B.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C.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D. 降水变率小,旱涝灾害少13. 玉米制种基地的土地管理()A. 提高了土壤肥力B. 促进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C. 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D. 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防治荒漠化14. 促进玉米制种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是()A. 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B. 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产业结构C. 发展节水农业,防治荒漠化D. 扩大制种业面积,获取规模效益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下列小题。
15. 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①气温年较差②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③降水量的季节变化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16. 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A. 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B. 日本南北温差大C. 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D. 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高二地理试题(第3页,共14页)2017年4月1日,值澜沧江一湄公河合作启动一周年之际,澜湄合作研讨会在举行,读澜沧江一湄公河部分流域简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澜沧江河段流域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A. 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汇入难B. 河流落差大,水流下蚀作用强C. 上游气候寒冷干燥,径流量小D. 河流两岸受高山束缚,支流短18. 我国积极推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重要意义在于 ( )A. 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B. 重点开发流域矿产资源C. 加强与南亚、东南亚经济合作D. 加强新疆和东南亚区际联系不丹北部与我国自治区接壤,森林覆盖率72%。
读不丹地形图,回答下面小题。
19. 关于不丹的地理环境,描述正确的是()A. 根据河流流向可知该国多南北走向的山脉B.水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率高C. 全年高温,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D.河流众多,灌溉农业发达20. 该国河流的主要特征说法错误的是()A. 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B. 水位季节变化大,有明显的夏汛C. 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D. 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
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1.沙丘土壤水份最丰富的的季节是()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22.沙丘1-2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A.坡脚<坡中<坡顶 B.坡中<坡脚<坡顶C.坡顶<坡脚<坡中 D.坡顶<坡中<坡脚高二地理试题(第4页,共14页)23.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A .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 D.保护水土,减轻洪涝灾害右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4.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5.为缓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还应该()A.限制工业生产规模以应对能源短缺B.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采C.大规模进口中东石油资源D.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示意我北地区某河流中下游一横截面多年水位变化,图16为该河流域气候资料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题。
26. 关于甲、乙、丙、丁及相关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处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 枯水期时,农民常在丁处种植水稻、油菜C. 丙处地形平坦,适宜村落布局D. 7、8月乙处易产生滑坡等地质灾害27. 导致图中河流多年水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 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B. 蒸发加剧,降水量减少C. 过度抽取地下水,河流水补给地下水D. 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增大高二地理试题(第5页,共14页)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包括1条主干线和8条支干线,主干线西起霍尔果斯,南到,分东、西两段,其中西段是龙头,途经新疆、、、四省级行政区。
下图示意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图示意西气东输二线工程。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8.西气东输一、二线工程主干管道西段都经过了,且在的走向基本相同,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与兰新铁路平行,便于铁路与管道两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互补B.取道河西走廊,地势平坦,工程量小C.途经河西走廊,人口和城市众多,市场广阔D.境天然气田多,可为管道提供充足的补充和调峰气源29.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有很多支线管道,其作用是()A.都是为了便于获得补充和调峰气源B.都是为了扩大天然气的销售市场C.西段的支线管道是为了获得补充和调峰气源,东段的支线管道是为了扩大天然气销售市场D.东段的支线管道是为了获得补充和调峰气源,西段的支线管道是为了扩大天然气销售市场读亚马河水系简图,完成30~32题。
30.亚马河具有非常优越的航运条件,原因是()①水量丰沛,河宽水深②经济腹地宽广③全年无结冰期④干支流间可以直接通航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1.亚马河流域水能资源集中在支流上,原因是()①干流生态环境脆弱,不宜开发②干流河道宽阔,水面平缓高二地理试题(第6页,共14页)③支流从山地或高原进入平原,落差大,水流急④支流开发成本低于干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32.下列举措符合亚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是()A.开发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B.迁入人口,推动城市化进程C.防治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D.发挥自然条件优势,大力种植经济林木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被彻底改变了。
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3.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B.全球气候变化C.人口分布变化 D.土地生产力差异34.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 B.高速铁路的建设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 D.人均耕地多右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5.引起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A.居民生活 B.工矿建设 C.交通建设 D.农业生产36.我国图示地区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①平原合理控制用水②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③在沙漠地区大面积种植胡林④发挥塞外江南优势,扩大水稻种植面积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下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高二地理试题(第7页,共14页)37.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38.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 B.黄海沿岸 C.岛山区 D.东北平原荷兰人在500多年前发明了木鞋,直到现在,农民和渔民仍有穿木鞋劳动的习惯。
荷兰人酷爱木鞋和风,因为它们对于荷兰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在历史上,木鞋和风车为荷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