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高考化学答题规范(一)一、审题要认真:答题都是从审题开始的,审题时如果遗漏了题给信息,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就会给答题埋下隐患,使解题陷入困境,不但做不对题,还占用了考场上的宝贵时间,危害很大。

细心的审题,正确理解和把握所给信息,充分挖掘隐含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1.审题型:审题型是指要看清题目属于概念辨析类型的还是计算类型的,属于考查物质性质的,还是考查实验操作的等等。

审清题目的类型对于解题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题目处理的方法和思路不太一样,只有审清题目类型才能按照合理的解题思路处理。

2.审关键字:关键字往往是解题的切入口,也是解题的核心信息。

关键字可以在题干中,也可以在问题中,一个题干下的问题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独立的。

常见化学题中的关键字有:“过量”、“少量”、“无色”、“酸性(碱性)”、“短周期”、“长时间”、“小心加热”、“加热并灼烧”等等。

3.审表达要求: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的要求。

例如:写“分子式”、“结构简式”、“名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现象”、“目的”,这些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避免“所答非所问”,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5.审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三个依据:①使用仪器的精确度如:托盘天平((0.1g)、量筒(大于或等于0.1mL)、滴定管(0.01mL).pH试纸(整数)等;②试题所给的数据处理,例如“称取样品4.80g------”,根据试题所给的有效数字进行合理的计算,最后要保留相应的有效数字;③题目的明确要求,例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就按照试题的要求去保留。

1.选择题:在理综试卷I卷中化学题有7个单选题。

解答时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仔细考虑各个选项,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避免落入命题人所设的“陷阱”,迅速的找到所要选项。

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出发做题,也能从选项出发验证题干作答,合理的选择解题方法快而准地找到答案,将做选择题的时间尽可能压缩到最短,为解决后面的大题腾出更多时间。

2.填空题答题策略和答题技巧:在理综试卷II卷大题中按照近几年情况来看,化学题是三道必考题加一道选考的填空题。

必考三题一般来讲实验题一个、涉及化学反应原理的有两个题,分别侧重于化学平衡和电化学。

选考一题(选二化学与技术—主要是与理论或元素化合物与实验分离有关的一个)、选三(物质结构与性质—与周期表与周期律延伸的一题)、选五(有机推断)一个。

对于填空题在答题时有些共性的要求。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无误。

没配平、条件错、有机反应少写物质(水等)会造成该空不得分。

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连接,无机反应用等号、有机反应用箭头,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要标清,点燃,加热,高温有区别,催化剂不能简写为“催”,这些问题出现会被扣分。

(2)专业术语不能错。

化学上常用的专业词汇是绝对不能写错别字的,一字之差会使整个空不得分。

例如“砝码”不能写成“法码”;“熔化”不能写成“溶化”;“过滤”不能写成“过虚”;“萃取”不能写成“卒取”;“坩埚”不能写成“钳锅”等等。

(3)当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选择时,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

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作答,表达更准确。

例如:举一个工业上CO做还原剂的反应,这时最好的例子就是3CO+Fe203=3C02+2Fe,这个反应应该是最熟悉的,其它反应也可写但是用不好就会扣分。

比如CO和水蒸气的反应,如果没注意到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写了等号会被扣分。

同时也不可泛泛举例写还原金属氧化物RO十CO=R+C02(R表示金属),这样肯定不能得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成立,而且也并不一定能用于工业生产。

(4)对于语言叙述性题目作答时要注意,从“己知”到“未知”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叙述准确,且环环相扣,才能保证不丢得分点,才能得满分。

回答问题要直接,不要转弯抹角;表达尽可能用唯一、准确的术语,不要多写无用的话,无用的话说错了就会扣分;作答要有明确的要点。

(5)对于计算型填空,要注意该写单位的要写单位。

或者是要注意“空“后面所使用的单位是什么,不要因为没有书写单位或者是数量级不对而丢分。

三、掌握化学答题原则:化学的命题是有要求的,所有的考试范围离不开考纲,所有的考试内容源于教材。

所考的内容肯定是教材中有的,教材里有没有的,肯定以信息出现。

因此在答题时应该领会命题意图,去想教材里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联系。

平时的每一次训练当高考来对待,无论是从考试的心态,还是从答题的习惯、试卷的书写等都要与高考一致。

这样,高考时才一能和平时一样轻松。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二)为了强化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提高,可以针对高考化学试题及理综化学部分试题的题型进行强化训练。

常见题型有:单选题、无机推断与信息题、有机合成推断与信息题、实验大题、计算题等。

通过题型训练,总结出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和规律。

解题能力也只能通过解一定数量的题,才能由量变到质变,使能力提高。

一、无机推断题的类型与解法(1)限定范围推断:主要适用于气体或离子的推断,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现象(或必要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解题时要注意:①审明题意,明确范围,注意题目所给限定条件。

②紧扣现象,正确判断,特别注意当得出明确的肯定结论后因不能共存而得出否定的结论。

③要注意数据对推断结论的影响。

(2)不定范围推断: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推断。

该题目的主要特点是:依据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确定有关的物质。

题目往往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试题形式来看,叙述型、转化型、图表型等。

解题方法思路是:见题后先迅速浏览一遍,由模糊的一遍“扫描”,自然地在头脑中产生一个关于该题所涉及知识范围等方面的整体印象,然后从题中找出特殊现象或特殊性质的描述,作为解题的突破口,以此为契机,全面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

即:产生印象(找突破口)意向猜测验证确认。

(3)给出微粒结构等的微粒(或元素)推断题。

解题要点:解答微粒(或元素)推断题的一般方法是:①熟记元素符号,直接导出;②掌握几种关系,列式导出;③利用排布规律,逐层导出;④弄清带电原因,分析导出;⑤抓住元素特征,综合导出;⑥根据量的关系,计算导出。

(4)给出混和物可能组成的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

解题要点:解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一般是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其中一种来推知另一种(顺推或逆推),或找出现象明显、易于推断的一种物质,然后左右展开。

其共同规律是:抓住现象,执因索果;试探求解,最后验证。

(5)给出物质间转化关系的代码型推断题。

解题指要:此类推断题的特点是用代号表示各物质的转化关系,要求“破译”出各物质的分子式或名称等,看起来较复杂,其实在解题时,只要挖掘题眼,顺藤摸瓜,便可一举攻克。

例如:有3种固体:铁粉、铜粉、氢氧化铜;6种溶液: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亚铁、硝酸钠、硫酸、硫酸钠。

它们中的某几种物质在常温下相互转化关系用下列式子表示:①溶液A+溶液C→固体甲+溶液D;②固体乙+溶液B→溶液E+无色气体F;③固体甲+溶液B→溶液C+水。

试判断固体甲、乙、丙和溶液A、B、C、D、E、F各是什么物质(均用分子式表示)。

此题属代码型推断题,破译密码的关键是找到突破口。

②、③中有特殊物质生成,可作为解答本题的突破口,对照反应物和运用规律:Fe跟稀H2SO4反应有无色气体生成(置换反应),Cu(OH)2和稀H2SO4反应有水生成(中和反应),故固体甲是Cu(OH)2、固体乙是Fe粉,固体丙必定是Cu粉;溶液B是H2SO4溶液,生成的溶液C和溶液E分别是CuSO4和FeSO4;再由①推出溶液A和溶液D分别是NaOH和Na2SO4,剩下的一种溶液F无疑是NaNO3(6)给出物质范围的表格型推断题:解题要点:解答表格型推断题的要决是:列表分析,对号入座;直观明快,又防漏解。

答题时要注意:看清要求,合理运用化学用语,认真书写,规范解答。

二、对于信息题的解法(1)阅读理解能力:解答信息给予题的依据是题目所给信息。

因此,通读题目,获取信息,就是解答信息题的首要的关键的一步。

但是好些题目,特别是以文字叙述方式给予信息的题目,不仅篇幅长,而且信息隐含,并还有许多无用信息,这就更要求考生有快速、准确、全面地获取有用信息的阅读理解能力。

(2)观察分析能力:有些信息给予题,特别是有机信息合成题,重要的信息常隐含有反应方程式或物质分子结构中,解题时需要认真研究化学方程式的变化形式,以及化学变化的部位、结构、方式和条件等。

(3)数据处理能力:有些题目的信息,隐含在所给数据中,需分析处理数据,从数据中得出信息和规律。

(4)类比能力:有些信息题,只需依据所给信息,进行简单类比就可解,将题目所给新知识、新物质与所掌握的知识或物质进行类比就可以提出正确解答。

(5)迁移创新能力:利用信息正确模仿迁移。

总之,解答信息迁移式试题,关键是如何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

根据信息的来源方式,要充分利用外显信息,善于挖掘潜在信息,正确排除干扰信息,通过模仿、转换、迁移、联想、类比、筛选等方法的灵活运用,迅速达到解题目的。

三、简答题的解答:简答题是近年化学高考在第二卷中常出现的题型。

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思维的完整性,推理的严密性和表述的条理性。

近几年化学高考题中简答题的分值占到10%左右,在总分值中已占有一定的份量。

简答题看起来似乎不难,但要准确回答确不易,学生多感到有力无处使,造成失分较多。

学生在简答题中常见错误是:①基础知识不牢固,对有关概念、基本理论理解不透彻,不能回答出知识要点;②思维混乱,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表达不规范,不能用准确的化学用语回答问题。

如何才能准确、完整、简练、严谨地解答此类题呢?我认为,除应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外,还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抓住答题的关键和要点、使用准确化学用语表述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加强此类题解法的指导。

下面就以高考题为例,分析这类题的解答方法。

[例1].甲、乙两瓶氨水的浓度分别为1摩/升和0.1摩/升,则甲、乙两瓶氧水中[OH-]之比(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说明理由。

答案:在同一温度下,对于同种弱电解质,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

甲瓶氨水的浓度是乙瓶氨水浓度的10倍,故甲瓶氨水的电离度比乙瓶氨水的电离度小,所以,甲、乙两瓶氨水中[OH-]之比应小于10。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训练。

[例2].在25℃时,若10个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和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和之前该强酸与强碱的pH值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