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1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运用(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镌.刻(juān)佞.臣(nìnɡ)绮.户(yǐ)潜.移默化(qiǎn)B.嘈.杂(cáo)粗糙.(cāo)聘.请(pìn)咬文嚼.字(jiáo)C.挑剔.(tì)氛.围(fèn)跻.身(jī)不屈不挠.(náo)D.依偎.(wèi)吞噬.(niè)潺.潺(chán)茅塞.顿开(sè)2.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清清的江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好一幅美丽的栩栩如生....的“春水鱼游图”。

B.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C.碳酸饮料含磷酸,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体骨骼,常喝碳酸饮料,大量磷酸的摄入会影响钙的吸收,引起钙、磷比例失调,影响骨骼健康。

D.昨天还在施威的强降雨已经逐渐减弱,不过,扰人的雨水并未偃旗息鼓....。

在新一股冷空气的影响下,又有一场强降雨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孕育。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C.通过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D.随着国家信用体制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到2017年,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下列句子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B.“你疯了!”鲁智胜不死不活地说:“人家大工厂不是慈善机构,什么人都照顾。

”C.你这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你可曾忘记了那小小的孩子,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筑巢又离开了你的鸟儿似的孩子?D.“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

”那人问道。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伟人细胞》情节巧妙,记叙了初一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曲折过程,说明了人一定要有理想的道理。

文章语言幽默,采用大胆夸张手法,营造了会心一笑的喜剧效果。

B.散文《往事依依》通过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

C.《本命年的回想》按时间顺序写了十件事,再现了京郊运河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D.《幼时记趣》采用总分结构,写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小事,表现了童年的乐趣。

6.下列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3分)①归结起来,有两种态度是正好相反的。

②前者是错误的,注定会失败;后者是正确的,必然会胜利。

③人们对待事物运动的力量可以采取种种不同的态度。

④一种是积极疏导使之顺利发展。

⑤一种是堵塞事物运动发展的道路。

A.③⑤④①②B.③①⑤④②C.①⑤④②③D.①②⑤④③7.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在下列田字格中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8.课文内容默写。

(9分)⑴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⑵,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鲁迅《社戏》)⑶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十五夜望月》)⑷求剑若此,?(《刻舟求剑》)⑸成功的花,!(冰心《成功的花》)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对联六副》)⑺,人杰地灵。

(《对联六副》)⑻《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

9.名著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

(9分)【活动一】进入中学,语文课就为你开启了一扇文学之门。

生活化的语文学习,个性化的阅读写作成为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请你也参与进来吧,相信你一定会收获满满。

⑴语文老师出示了一道知识竞答题,请你完成:《小王子》是国作家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

(2分)⑵小张同学阅读《小王子》后,感觉小王子非常可爱,想建议语文王老师在星期一下午举行一次“我心目中的小王子”读书报告会,怎样对王老师说呢?请你替小张写下这段话。

(3分)【活动二】⑶对联,是我国古老的文化形式。

研究对联文化,是一项重要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作为本次活动中一个“搜集对联”小组的负责人,你们准备怎样开展活动?请拟定两种具体的调查方法。

(4分)二、阅读理解。

(51分)(一)阅读古诗,完成10~11题。

(6分)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0.王安石评张籍的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4分)11.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

(15分)管仲不谢私恩管仲束缚①,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②封人③而乞食。

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⑤,能之使,劳之论。

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注]①管仲:春秋时齐桓公的宰相。

束缚:被捆绑。

②绮乌:城邑名。

③封人:防守边疆的人员。

④适:正好,恰好。

⑤贤之用:用贤明的人。

12.解释加点字(4分)⑴如子.之言⑵封人怨.之⑶遽.契其舟⑷拔.山倒树而来13.选出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当的一项()(3分)例句:自鲁之.齐A.故时有物外之.趣B.是吾剑之.所从坠C.观之.正浓D.至之.市14.翻译句子(6分)⑴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⑵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⑶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15.简要说明上文所含的主要道理。

(2分)(三)阅读叶轻驰的《怀抱太阳的月亮》一文,完成16~18题。

(14分)①对于月亮,母亲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②母亲读过大学,在那个年代,算是少有的女知识分子。

文人爱月,女文人更爱月,这点在母亲的身上印证无遗。

从年轻时起,一到晚上,母亲喜欢坐在院子里,身边点一盏煤油灯,手捧一本书,在一地月光中静静地沉迷在书中的世界里。

③可后来,母亲终究没能圆自己的梦。

母亲的梦想,就是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中,教一群可爱的学生,每晚都能沐浴在山野中的月光中。

可毕业那年,外婆生了场大病,身体从此三天两头地出问题。

外公去世得早,外婆膝下仅有母亲这个独生女。

无奈,母亲放弃了梦想,回到城里教书,陪伴在外婆身边。

④一样的月亮,只是城里的月光少了些纯净,多了几许嘈杂。

对于母亲来说,这是她一直引以为憾的事。

⑤在那个时代,家家户户都是儿女成群,唯有母亲家里,竟只生了她一个。

可每次说起这事,外婆总带着骄傲的神情说,自己只生了一个,却比别人家的成群儿女都管用!确实,母亲至孝,将外婆照顾得无微不至。

⑥后来嫁给了父亲,母亲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父亲身体本来不好,在母亲的细心调养下,反倒日渐好了起来。

有一段时间,为了让父亲专心工作,母亲还请了长假,专门照顾父亲的生活。

后来,在母亲的支持下,父亲的工作渐渐出了成果。

别人家的老夫老妻三两天头吵架,可父亲和母亲生活了大半辈子,却不曾红过脸。

父亲不善言辞,可每次和旁人提及母亲,脸上总是难掩的幸福。

⑦再后来,有了姐姐和我,母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如那温柔的月光,照拂着我和姐姐的成长。

在那个物质并不丰裕的年代,每次单位发了东西,母亲总是先分出奶奶和外婆的那一份,然后是父亲和我们姐弟的。

轮到母亲时,往往便所剩无几。

⑧母亲是个传统的女人,一生为了父母、丈夫和子女,却甚少考虑到自己。

其实,如母亲这般的女子,在很多家庭中并不少见。

也许,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

⑨有一次,见到母亲坐在阳台上,在月光中,微微眯着眼睛,一副陶醉的样子。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母亲便是那怀抱着太阳的月亮。

她的一生,都围着太阳转。

而她生命中的太阳,是父母,是丈夫,是子女,却不曾是自己。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突然明白了母亲的月亮情结。

母亲对月亮情有独钟,也许正是因为在月亮中,她看到了自己的人生。

⑩中秋节临近了,这是母亲最喜爱的节日。

我想,今年的中秋节,应该让我们几个子女做那个怀抱着太阳的月亮。

而母亲,才是我们生命中应该拥抱的太阳。

16.文中多次写到母亲对于月亮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请一一概括出来。

(至少三点)(6分)17.联系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⑴外婆总带着骄傲..的神情说,自己只生了一个,却比别人家的成群儿女都管用!(2分)⑵父亲不善言辞,可每次和旁人提及母亲,脸上总是难掩的幸福..。

(2分)18.母亲为家庭倾注了全部心血,作为子女,你想打电话给电视台点歌栏目主播,请求点播一首歌祝贺母亲40岁的生日。

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4分)(四)阅读聂鑫森《永远的鹤》,完成19~22题。

(16分)①太阳渐渐地西斜了,夕阳的余晖洒遍了偌大的一片湿地保护区。

水如胭脂,而一小块一小块并不相连的洲土上,萋萋芳草也被染上了一层醉人的嫣红。

那些丹顶鹤,或在水边觅食,或在洲土上尽兴地起舞,或振翅高飞,发出一串串清脆的长唳。

②年轻的谭立,一个人在瞭望竹楼上,整整守望了一天。

师傅杜三早饭后,驾着船领给养去了。

他要把船划出湿地,三十里水路啊,再泊船上岸,到镇上把给养和报纸挑回船上,然后又划回到这里。

回来的时候,天就落黑了。

③临走的时候,杜三对谭立说:“你给我睁大眼睛,好好地看住这些鹤,得防着那些盗鹤贼。

”④谭立说:“师傅,我都做了三年护鹤工了,你放心吧,保管一根鹤毛也掉不了。

”⑤谭立就这样守了一天,拿着望远镜看了一天,盗鹤贼连个影子也没有,却让他越看越感到孤单、寂寞。

公鹤、母鹤成双成对,互相嬉戏,互相唱和,情意绵绵。

而他呢,至今还没有女朋友,整个湿地保护区,除了师傅杜三和他,连个人影儿也没有。

⑥忽然,谭立听见有凄厉的鹤唳声传来,拖得很长,带着颤音。

谭立大吃一惊,拿起望远镜仔细地搜索起来。

他看到在三百米开外的一片浅浅的水面上,一只母鹤的细腿似乎被什么咬住了,正在拼命地抖翅挣扎;旁边的一只公鹤,焦急地胡乱扑打翅膀。

是怎么回事呢?⑦谭立操起一把木桨,顺着竹楼的梯子飞快地奔到地面,再窜到水边,解开船缆,“咚”地跳上船,然后着力地划起桨来。

小船绕过一块一块的小洲,迂回着朝母鹤的方向划去。

虽是暮春时分,风凉嗖嗖的,不一会儿,谭立的后背就渗出了一层热汗。

⑧小船划到离母鹤大约十米远的地方,水浅得载不动船了。

谭立停下船,把鞋、袜、长裤脱下来,跳到水里,水不深,但很清澄,看得见水底密密匝匝纠结在一起的绒绳般的丝草,像柔软的绿绒毡毯。

他突然明白了,肯定是丝草缠住了母鹤的细腿。

他一步步朝母鹤靠近。

公鹤见有人来,“呼”地飞了起来,母鹤则拼命挣扎,惊惶地鸣叫……谭立知道,此刻母鹤越挣扎,丝草会缠得越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