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总分120)一、基础知识(9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3分)A 瘫.(tān)痪攲.(qī)斜憔.(qiáo)悴匿.(nì)笑B 霎.(shà) 时朗润( lǎngrùn) 怦.( pēng)怦菡萏..(hàndàn)C 应和.(hè) 抖擞.( shǒu) 澹澹.(dàn) 看.( kàn)护D 卖弄(nong)烘.(hōng)托酝酿.(niàng)梦寐.(meì)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 酝酿茏罩花枝招展呼朋引伴B 宛转铭记洗耳恭听得意扬扬C 响晴荫蔽形影不离絮絮叨叨D 决别恩泽波光粼粼美不胜收3、下列句子只用了一种修辞手法的是()(3分)A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二、语言表达题(7分)4、仿写句子,要求与所给的句子的话题、句式、修辞都相同。
(4分)人类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
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5、语言表达某旅游景点有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这则告示告诉游客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
(3分)默写(11)6、默写(11分)⑴,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⑵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⑶春天像,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朱自清)⑷《观沧海》中体现了作者有气吞山河、一统天下之势的诗句是:⑸默写出《次北固山下》中的颈联:⑹《天净沙秋思》中抒发游子之悲的诗句是:⑺何当共剪西窗烛,⑻,志在千里。
(《龟虽寿》曹操)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⑽子在川上曰:“。
”(《论语》)三、阅读理解(一)文言文阅读(11分)《论语》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1)吾日三省.吾身。
()(2)学而不思则罔.()(3)传.不习乎()(4)择其善者..而从之()8、翻译文中两个划线的句子(4分)(1)(2)9、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
(3分)(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16分,每小题2分)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不过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水波粼粼..()11解释成语“各得其所”并造句。
解释:造句:1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13家庭出现分歧时,文中说:“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其原因是:①②③后来“我”决定委屈儿子的原因是。
14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5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品质,体现了的家庭关系。
16文末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言外之意?请简单说一说。
17选文反映了一家人之间怎样的思想感情?。
后母的三巴掌(16分)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
”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
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
“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有。
”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
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
“嗯?”后母揭开席一怔。
“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
”二奶奶小跑走了。
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
”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
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
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
“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
借人求人多难。
”我吃饭时说。
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
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
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
”18这篇文章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描写人物时使用最多的是描写。
(2分)19给下列字注音(2)拽()沓()揪()抠()20简要概括引出“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3分)答:21“后母的三巴掌”给“我”的深刻教益分别是:(3分)。
22简析后母的性格特征。
(3分)23文中后母的教子方法准确吗?为什么(请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谈谈,很多于30字)(3分)答:作文(50分)梦,睡眠时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影像活动,人们常常做各种各样的梦……花季少年爱做“梦”,梦也能够是一种理想或追求,还能够是对生活的思考与希望……请以“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要求:(1)字数很多于500字。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
(3)书写整洁,字迹工整清晰,易于辨认,卷面干净。
否则扣分。
答案1、C2、C3、D 6004、略5、文明游玩,爱护环境。
不要破坏旅游景区的设施和环境。
意思对即可。
6、我寄愁心与明月择其善者而从之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日月之心,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⑴反省⑵迷惑⑶老师传授的知识⑷好的方面8、⑴别人不了解我却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⑵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9、略10 qí lín11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造句(略)12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侯我依赖她一样。
13①母亲听我的②儿子听我的③妻子在外也听我的原因:母亲年迈难走小路。
14景色描写。
美好的景物烘托了一家人和谐、美满。
15爱幼和谐亲密16暗示了人到中年,肩负着赡养父母,抚养孩子的重任,在家庭、社会里都充满了使命感。
17这家人互敬互爱、相互体谅,家庭氛围和谐、美满。
18亲的三巴掌语言19瓜;藏钱;不想念书(抓住大意即可,允许灵活表达))20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协助他人的含义;念书的重要性(言之成理即可,也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21爱子心切,教子严厉(必须抓住“严厉”来回答)22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