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疾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方法,为临床护理提高参考依据。
方法:对我院3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并针对现存及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心理干预及心理健康宣教。
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300例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用药方式得到改善,其中血压控制良好、症状明显改善200例,血压基本控制、症状有所改善者90例,血压有波动、症状无明显改善者10例,总有效率达%。
结论:切实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应对能力,对改善和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依从性,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字】高血压、心理护理、健康教育[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care of hypertensive disorders and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to improve clinical care reference. Methods: 270 cases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or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nd to focus on the existing and potenti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ccordingly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health coaching, 300 cases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mental state, quality of life and improved mode of administration, including goo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symptoms improved in200 cases, blood pressure under control, the symptoms have improved in 90 cases, blood pressure fluctuations,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ymptoms in 10 cas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 Conclusion: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care can reduce mental stress, mobilize patient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response capacity, to improve and eliminate negative emotions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compliance, improve efficacy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Keywords] hypertension, psychological care, health education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也是一种心身疾病,易发于中老年人。
其发病机制除躯体因素外,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情绪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或经常处于愤怒、恐惧、紧张等不良刺激下,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平衡失调;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液黏稠度增加而易患高血压,老年人由于机体的衰老及离退休后,活动范围缩小,生活变得以家庭为中心,易产生狐独与不安的心理状态,家庭成员的关系、子女的独立性、老年人对子女的依靠以及配偶的死亡可使老年人产生困惑,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是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复发的重要护理措施。
新邵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对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并针对现存及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心理干预及心理健康宣教,通过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300例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用药方式得到改善,现将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一2014年7月收治的300例高血压患者,男154例,女146例。
年龄45~86岁,平均岁。
本组患者均符合2008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I期88例,II期127例,III期85例。
合并有肾衰竭3例,脑血管疾病68例,冠心病24例。
方法对3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分析,通过查阅病例资料,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与患者亲自交谈等多种方式了解患者当前阶段的心理状态及潜在的心理问题,了解患者高血压的临床分级和可能病因,了解其家族、年龄、职业、环境,有无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嗜好,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等。
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做好心理护理。
护理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300例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用药方式得到改善,其中血压控制良好、症状明显改善者200例,血压基本控制、症状有所改善者90例,血压有波动、症状无明显改善者10例,总有效率达%。
2 高血压患者心理特征分析通过查阅病例资料,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与患者亲自交谈等多种方法,了解患者当前阶段的心理状态。
据大量临床资料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与他们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文化修养、生活与工作环境、意志力和性格特点密切相关。
主要表现有:(1)焦虑与紧张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发现血压升高后,患者对自己治疗和预后持有疑虑,整日忧心忡忡,精神紧张,担心血压降不下来会引起脑溢血、半身不遂等;(2)情绪波动见于新入院患者,由于环境改变、劳累、情绪激动等,不能适应新的角色,表现出心神不定,忧心忡忡;(3)猜疑心理患病后表现出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对医生的诊治及建议持怀疑态度;(4)恐惧心理患者常担心血压过高引起后遗症而致残,使生活质量下降,失去正常的工作能力。
(5)抑郁心理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对家庭没有贡献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而导致抑郁,也有的丧偶后,一个人独自生活,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老人长期生活在孤独与寂寞、单调等待之中,久而久之,便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而导致抑郁,表现情绪低落,消极颓废,悲观失望,难以入睡。
(6)偏执心理患者固执己见,不随和,多见于有一定医学知识水平,对治疗似懂非懂,按自己见解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知识要求医务人员缺乏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与安全感。
(7)沟通障碍与人际关系紧张:老年人由于脑组织萎缩脑细胞减少、脑功能减退而导致智力水平下降,记忆力减退,敏感、多疑、爱唠叨,对人不信任、斤斤计较等,造成与家人及围人沟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
3 心理护理方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的基础。
从患者入院起,尽量给患者安排一个舒适、安静、空气流通、温度适宜、远离危重病房的房间,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及时转换角色,介绍同室病友,向家属告知探视时间,并鼓励探视,向家属了解患者生活习惯、性格特征及爱好等 [2] 。
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忧虑和烦恼,使患者感到受尊敬、受重视,把忧虑和恐惧的心理转化到积极的配合治疗中。
加强护患沟通,消除患者的孤独和寂寞感增加与患者进行非医疗活动的接触,注意与患者情感上的沟通,根据患者的职业特点适当的称呼,切忌轻率直呼姓名和床号。
据国外心理学家研究资料,感情表达=言语(7%)+声音(38%)+体态语言(55%),可见语言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
因此,交谈中应使用礼貌性语言,说话声音要温和,回答询问语速要慢,让患者心灵上感到温暖;对抑郁、焦虑患者,护士应尽可能与他们聊家常,或让同室病友主动与其交谈,避免患者产生被遗弃感,缓解孤寂心理 [3] 。
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做好相应的护理护理人员应随时掌握患者在不同状态下的心理变化,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及有效的健康指导,通过恰当的语言和行为,影响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疾病的恢复,真诚地安慰与劝说可使患者改变对疾病的认识模式,积极的暗示可使患者身心进入积极状态,真诚的语言可以扭转患者的情绪状态,热情的鼓励,可以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3.1焦虑紧张患者的护理:对焦虑紧张的患者,我们应让其确立生存意义、正确对待身体的变化: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样。
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要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
不要抱侥幸心理,麻痹大意,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死亡,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仅应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向患者客观介绍近几年老年高血压的国际、国内治疗方案和相关背景知识,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与患者展开病情分析,邀请患者一起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介绍患者身边同类患者成功康复的病例,并对相关主治医师的业务水平进行客观介绍,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2 对抑郁患者的护理:对抑郁的患者,应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
这既可以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有规律地进行运动。
如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缓记力、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
.3 对沟通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的患者的护理: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
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对长期服药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工作患者对长期服药感到厌烦,常对药物的效果产生怀疑,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怕影响其他脏器功能,有的甚至将药扔掉,此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地解释和讲解服药的重要性,劝导患者坚持服药 [4] 。
4.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均应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让他们了解血压升高的诱因和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调节合理膳食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保持每天有足够的钾、钙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