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虹桥机场swot分析

虹桥机场swot分析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焦栋王哲王凯王存凯徐牧凡于嘉滨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上海虹桥机场如何运用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在综合分析上海虹桥机场发展现状及其枢纽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阐述其面临的问题,并给出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虹桥机场swot分析
一虹桥机场的机遇
近年来,中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

2010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中国的外贸也逐步回归正常发展轨道。

中国2009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353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全年进出口总额2875.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1%。

同时,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也十分迅速。

2009年上海GDP14901亿元首次超过香港,人均GDP11320美元,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上海已逐步成为面向全球,为长江三角洲和全国经济提供服务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服务型经济、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带动着上海国际航空运输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市场资源和历史性机遇,也对上海国际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虹桥机场的现状
虹桥机场位于上海市西郊,距市中心仅l3公里。

虹桥机场自1996年以来屡获中国民航业组织的”旅客话民航”活动、旅客吞吐量800万人次以上机场组第一名。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扩建前占地面积26.4平方千米,拥有跑道和滑行道各一条。

其中跑道长3400米、宽57.6米(4E级),停机坪达51万平方米。

有停机位66个,其中有13个登机桥位,48个远机位,2个专机位,2个货机位,可满足各类飞机的起降要求。

每日平均起落航班达540架左右,高峰小时起落飞机达85架次,年运送旅客量超过1488.92万人次,已开通了到达91个国内国际城市的航班。

并且虹桥机场扩建工程已完成能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和飞机起降量30万架次的要求,主要包括1座36.26万平方米的2号航站楼(T2),1条长3300米、宽60米的平行跑道和3条平行滑行道,以及站坪、货运站、业务用房、能源中心、市政道路等相关配套设施。

2010年3月16日零时起,除春秋航空公司及往返日本、韩国的国际包机航班仍在1号航站楼(T1)运营外,其余航空公司的国内航班全部迁至2号航站楼(T2)运营。

三虹桥机场的优势
虹桥机场的巨大优势主要来自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优越的地理位置
上海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流域的交汇处,地处太平洋西岸,位于亚、欧、美三角航线上。

因此,上海的机场具有很好的地理优势。

在航程方面,上海飞往北美西海岸和欧洲的航行时间约为10小时,飞往亚洲主要城市的时间不到5小时,有利于从亚
洲地区经上海前往欧美。

2 巨大的吞吐量潜力
目前,上海两大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一位,国际旅客吞吐量约占全国的40%,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速度名列全国前茅。

预计到2015年,以上海为中心的立足国内、面向亚洲和欧美的枢纽航线网络将正式成熟,通航点数量和航班周频都将超过世界枢纽机场的平均水平,上海两机场的客货吞吐量上稳居亚太地区前列。

3 强大的经济辐射力
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城市,其快速发展带动了相邻的江苏、浙江相关地区的快速发展,其周边各个主要城市也主动和上海接轨。

随着“世界制造中心”的东移,高科技电子、纺织、汽车、医药产业等企业纷纷落户“长三角”地区,为航空货运提供源源不断的货源。

上海机场的两小时飞行圈覆盖区资源丰富。

这一区域不仅覆盖我国80%的前100城市、54%的国土面积,还分布着我国90%的人口,是全国93%的GDP产出地,而且还覆盖亚太地区,主要是日本和韩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大部分内陆区域。

在全国机场当中,上海虹桥机场潜力非常巨大,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条件,最有可能尽快建成国际级超大空港。

此外,就机场本身而言,在扩建后拥有了双候机楼和双跑到,使其可以满足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和飞机起降量30万架次的要求,并且站坪、货运站、业务用房、能源中心、市政道路等相关配套设施也逐渐完备。

以上都造就了虹桥极强的竞争力。

四发展中的问题
上海虹桥机场地处市区,甚至可以用深陷市区来形容,在飞机起降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尾气,电磁波等给附近(沙申小区,茂盛小区等)的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和影响。

据当地居民反映,飞机起降的巨大噪音让他们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下半夜飞机依旧高频次低空飞行,这使得居民安心睡眠的愿望成为了一种奢望。

然而对于居民反映的问题,相关部门却总是拖延,飞机照样吵,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以及乡村居住环境的噪声标准值,白天等效噪声值为55分贝,夜间为45分贝;商业、工业混杂区的等效噪声值为60分贝,夜间为50分贝;城市中交通干线两侧,白天噪声的等效噪声值为70分贝,夜间不超过55分贝。

医学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噪声如果超过50分贝,长时间处在这种环境里,人的神经系统就会受到影响。

噪声平均每提高3分贝,噪声能量就会增强一倍。

噪声污染严重,甚至会破坏人体的听觉系统。

经常处于噪声困扰之中,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

有研究显示,长期在机场、铁道附近生活或者工作的女性怀孕后,婴儿智力低下和畸形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种种迹象显示噪音对于人们的健康有着多么明显的危害,但现实却是虹桥附近的居民却一直活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

除了噪音扰民问题外,虹桥机场本身的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少乘客反映机场出租车排队等候时间过长,与首都机场,广州白云机场等同等级机场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

另外,虹桥机场服务不够完善,曾出现因突发原因安检不过,但后来安检通过,但是航班却已经飞走的情况。

安检核查过程中飞机有义务等待旅客。

这是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的。

假如时间过长,在与当事人沟通后安排下班飞机离开那也是人之常情。

结果当事人从头到尾被晾在一边直到工作人员说
安检通过,但是飞机已走,请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样种种事件的发生,都反映了虹桥机场存在下层服务人员不按规章办事,工作存在随意性,管理人员管理统筹不当的现象。

再有虹桥周围有不少与其竞争的机场以杭州萧山机场和上海浦东机场最具威胁,如何同周围的机场合作、竞争、共赢也是虹桥面临的一大问题。

四未来发展战略
1 客运方面
由于虹桥机场周边的机场众多,而高铁的开通表面是给航空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但是对于虹桥机场而言沪杭高铁,沪宁高铁的开通是给虹桥机场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虹桥机场的未来客运发展应该定位在“长三角国际客运枢纽”,做好“空陆”、“空铁”大枢纽运输的结合,将周围的南京禄口机场,杭州萧山机场等机场的国际营运路线通过“空铁结合”的结合的方式,将华东地区的国际旅客集中到上海虹桥机场,这样可以确保虹桥机场的国际航班的上座率,并减少了华东地区其他机场国际航线的资源浪费。

2 货运方面
由于分工和定位的要求,虹桥机场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物流仓储设施,并努力拓展货运代理功能,积极实现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

“十五”期间,虹桥机场的工作重点是对机场及周边环境的货运仓储业进行综合治理,改变当前货运管理和运作的混乱局面,并制订虹桥机场货运仓储发展的总体规划,适时启动物流配套设施的建设,为现代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由于上海浦东机场主要是以国际物流货运业务为主,虹桥机场应当与浦东机场优势互补,大力发展华东地区国内航空物流。

因此虹桥机场的未来货运发展应该定位在“华东地区国内航空货运枢纽”,成为华东地区的货运集散地,使虹桥机场的货运能力大幅提升。

综上我们对于上海虹桥机场的总体定位是“国际客运,国内物流”,“长三角国际客运枢纽”和“华东地区国内航空货运枢纽”,两条腿走路,综合全面发展,做成亚洲一流,国际前列的大型枢纽机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