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各题(一)元琰为人善良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

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

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

家贫,唯以园蔬为业。

尝出行,见人盗共菘①,元琰遽退走。

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

”于是母子秘之。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选自《南史•隐逸下》【注释】①菘:白菜。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元琰遽.退走()(2)母问其故.,具以实答()(3)向.所以退,畏其愧耻()(4)自是.盗者大惭()2.翻译下面句子。

走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琰“待盗者”“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

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⑤海外诗:指轼被贬时所作的诗。

⑥气索:气短。

⑦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 前后类.如此()(2)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3) 往往以多相夸.()3.翻译下面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表现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心不在马襄主学御(驾车)于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俄而与于期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最要紧的),马体安于车,人心调(谐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赶上)于臣。

夫诱道(诱导,把马引到正路上去)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通“尚”,还)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非子》1.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襄主学御于.王于期先则恐逮于.臣B.子之.教我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C.此君之所以..后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D.先则恐.逮于臣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下面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A.三易马/而三后B.此君之/所以后也C.先/则恐逮于臣D.马体/安于车3.翻译下面句子。

(1)而后可以进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先后心皆在于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襄主比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①。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

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

”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②,当不至有所龃龉③。

”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④,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⑤?”师颔其首曰⑥:“汝言亦不为无见。

”其人出,语人曰⑦:“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⑧。

”【注释】①面:当面。

谀:奉承。

②辄:就。

③龃龉(jǔyǔ):上下牙齿不齐。

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

④直道:直率的方式。

事:对待。

⑤欤:呢。

句末疑问语气词。

⑥颔首:点头。

⑦语:告诉。

⑧止:通“只”。

1.文中“高帽”一词的意思是什么?其修辞方法是什么?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②当不至.有龃龉()3.“某备有高帽一百”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怎样说?4.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你有何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彬仁爱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光祖《言行龟鉴》【注释】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翻译下面句子。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介绍武惠王是“国朝名将”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通过哪两件事刻画了武惠王怎样的德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巨商蓄鹦鹉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白《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乃特具车马携至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

”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半年方.得释()(2)就笼与语.曰()2.翻译下面句子。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鹦鹉甚慧”的“慧”表现在哪些方面?(应答出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观月(有删改)孝祥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2)尽却:全部退去。

(3)童隶:书僮仆役。

(4)正黄:纯黄。

1.翻译下面句子。

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临水之观,宜.独往()(2)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3.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