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类型电影的认识

对类型电影的认识

1 参见郝建的 影视类型学 颜纯钧等的 文化的交响 中国电影比较研 究 当代电影 2000 年第 期的 类型电影 专题 电影艺术 2003 年第 期 第
期的专题探讨 以及贾磊磊 张颐武等对各种类型片的分类探讨等 2 托马斯 沙兹 安德鲁 图多 里克 阿尔特曼等的著作和有关文章都曾被
翻译介绍到国内 如 类型电影 2000 叙事和类型 重构美国电影类型 电影 类型读者 美国电影类型 等
现象学起因于对西方哲学传统在现代社会中遭遇窘境 的解决 它质疑实证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基础 进而 要求 回到事物本身 发现事物的本来面目 并由此论 证人认识事物的可能 就文艺美学方面来讲 现象学美学 强调对作者 作品整体 内容 的呈现与反映 现象学曾 经深刻地影响了俄国形式主义和日内瓦学派 后者的批评 实践表明 现象学作为现代研究方法 在解读具体本文时 具有突出的优点 当然 悬置历史和存在的提法只有在了 解现象学的话语逻辑之后才能做出评判 在分析 解读中
一 类型电影的划分 类型划分的问题很复杂 一直是困扰理论家们的难 题 概括起来 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类型名称 的广度 也就是覆盖面的问题 二是类型的规范 即具备 什么样的特征才能成为一个类型中的一员 三是类型定义 的整体性 也就是说每个类型的定义都仿佛在说明一部作 品只属于一个类型 四是类型的发展观念 即类型是在一 种标准化的运作中不断发展的 传统的类型定义集中于文本的内容 如主题或环境 或形式 包括结构和风格 方面 这种从文本自身的特征 来定义某一类型的方法有时恰到好处 有时也会遇到许多 问题 如有些电影类型从内容角度看属于一种类型 而从 形式看则属于另一类型 应该说 从题材角度划分类型是
关键词 类型电影 理论 本土类型
近年来理论界对类型电影的研究日益重视起来 既有 对新时期以来中国类型电影的创作特征的读解与分析 有 对电影史上出现的类型化创作倾向的梳理与总结 也有对 美国类型电影较为详尽的介绍与评析 1 类型电影研究在 中国电影史上还从未得到过这样的青睐 这与近些年来中 国电影的艰难处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面对以美国电影为代 表的进口大片的市场挤压 自身信誉的每况愈下 其他传 媒娱乐业的激烈竞争 中国电影确实需要一副灵丹妙药 类型电影似乎就是这副药的主要成分 美国无疑是世界上 类型电影发展最为充分 形态最为完备的国家 电影生产 在量上的积累为电影研究提供了基础 美国类型电影理论 自成体系 著述颇丰 对类型电影有着很深入的洞察与理 解 2 从上个世纪 60 年代起 类型电影研究一直不曾间 断 形成了一种延续的学术话语 应该说 无论从电影自 身的生产上 还是从电影研究上 美国的类型电影都是中 国类型电影创作和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参照系 这里 笔者想谈谈对类型电影的几点基本认识 希望能对中国类 型电影的发展提供理论的参考Noຫໍສະໝຸດ 19131万方数据
最不合适的 因为它忽略了如何处理题材的问题 本文的特征表识仍是认识类型的起点 从广泛意义
看 归纳各个类型特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叙事 相似的 有时是程式化的 情节和结构 可预测的情境 段落 冲突及结局 二是人物的塑造 相似的人物 个性 动机 目的和行为类型 三是基本的主题 话题 题材 社 会的 文化的 心理的 行业的 政治的 道德的 及价 值观 四是环境 地理的或历史的环境 五是视觉图谱 与 以上几点联系密切 一组熟悉的视像如环境的装饰 服 装的设计 道剧的安排 某些定型演员 有些也许会因此 成为明星大碗 的选择 熟悉的对话方式等 六是拍摄技 术 风格或形式方面的成规 包括照明 录音 色彩的运 用 剪辑等 观众对此的认识远不如对内容的认识那样自 觉
国电影的本文时运用现象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也许可以 获得对中国电影本文意蕴的把握 中国电影作者留下的作 品固然是关注的中心 但由于大量原始拷贝的缺失 使得 今天的研究者面临没有对象进行研究的窘境 这种局面 下 悬置影像 投入现有材料本身 不失为一种补偿 在 现象学哲学认识论基础上 结合叙事学和意识形态批评 自然地实现中国电影研究的最终目的
一般来说 并没有关于哪些影片归属于某个类型的严格 格规定 一个类型中总有一些不太符合整体定义的影片 因 此很难对不同类型做出即此非彼的判断 各种类型经常重 叠 交叉 甚至混合 有些类型虽很容易凭直觉辨认 但却 难以定义 另外 一个类型的某些特征也不一定是其独有的 只不过这些特征相对突出 类型是重复和差异的体现 其中 差异尤为重要 简单的重复无法吸引观众 可以说 一个类 型内任何一部影片都必定有所不同
对类型电影的认识
路春艳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讲师
提要 类型电影成为当下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 美国类型电影成熟的生产体制和深入的类型研究都是中国 类型电影创作和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参照系 本文主要从理论的层面探讨类型电影的一些基本问题 包括类型的 划分界定 类型中的真实性问题 类型电影的艺术可能性等问题 对本土类型电影的创建提出理论参考
影 视 现 状 研 究 The Phenomena of Chinese Film & TV
现实关注和批判意识决定了它同社会现实的密切联系 二 战前后 卢卡契 葛兰西和法兰克福学派诸人把西方马克 思主义美学推进到新的阶段 其中也涉及了对电影这一大 众文化的深刻批评 意识形态批评遂成为电影学术界经常 采用的视角和方法 使严肃规范的学术品格和强烈反省的 现实关怀兼备 由于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同中国近 现 当代社会进程基本上同步 二者的交互影响显而易见 但 是 中国电影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关系并不同于西方电影同 政治活动的关系 指出并证明这一点 对理解中国电影的 意识形态属性非常重要
李渔曾在 香草亭传奇 序 中提到 然卜其可传 与否 则在三事 曰情 曰文 曰有裨风教 情事不奇不 传 文词不警拔不传 情文俱备 而不轨乎正道 无益于 劝惩 使观者 听者哑然一笑而遂已者 亦终不传 三美 俱擅 词家之能事毕矣
自现象学的视界来看 李渔的观点和时下我国文艺创 作生产活动中的 三性统一 命题是相通的 于是又回到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上来 中国电影产业化的命题决定了中 国电影创作生产的面貌 在这个前提下 中国电影叙事的 地位才能够被认识 进而 中国电影叙事学将不仅是对历 史的钩沉 还具现实的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