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质量控制措施与方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
安全是生命,质量是效益,加强施工质量管理,项目才能取得良好的收益。
优质工程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取胜的法宝,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将质量控制渗透到每个环节中。
一、制定项目质量目标。
施工中在符合设计文件及相关技术规、验标的前提下,按照质量目标的相应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二、建立合理、完善的质量管理及保证体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加以运行、实施、保持。
三、建立质量管理小组,明确质量责任负责人。
加强施工管理、技术、质检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学习,增强人员质量意识,严格按相应规、标准卡控,及时检查出存在施工质量问题及隐患,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整改、纠正,避免质量事故发生。
四、将质量控制渗透到每个施工环节中。
1、施工图核对。
接到设计文件(图纸)后,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和施工作业队技术人员共同进行现场核对及设计文件(图纸)的审核,全面领会设计意图。
查看设计文件(图纸)是否有短缺,设计容是否遗漏,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材料及工程量是否正确等方面存在问题及与现场情况存在的分歧进行调查、研讨,并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确定联系,将问题解决。
2、施工测量。
收到设计文件后,必须于开工前办理测绘资料移交手续,并会同设计单位到现场点交测量桩橛,办理相应的手续。
并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全线复测,复测过程中,完成测量桩橛的交接和补齐工作。
复测完成后,即向下一级进行测量资料交接手续。
由非项目部完成的控制测量成果,必须确定无误后方可采用;各级测量机构负责完成的控制测量,其成果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复核;独立建筑物、续建工程原始位置需进行控制复核;施工过程中进行测量必须认真检查复核。
在进行工程细部放样(如模板定位放样测量)时,要根据设计图纸对放样资料进行认真核实,放样时要进行换手测量。
放样工作完成后,应进行各种检查。
经检查,确信无误,方可正式施工。
对正在施工的工程,尤其是容易发生错误的环节进行抽查(或实行监控),抽查的部位、时间、采用的方法等,要在工程日志上做详细记录。
3、开工报告的审批。
在具备开工条件后,经监理部门认可和业主(建设单位)复审,申报开工报告。
开工报告中要说明该项工程机具设备配备、上场人员和管理人员分工、施工材料进场、工程数量复核情况以及准备开工日期、计划完成日期,对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工序、工艺流程、拟应用科技成果等进行详细的文字说明。
经业主(建设单位)批准,接到开工令和单位工程开工通知书后,方可展开施工。
4、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及存储管理。
所有材料、设备、构配件必须经外观检查,检验包括外形、尺寸、数量及合格证,合格后方可进场。
对进场水泥、钢材、砂石等材料及时进行二次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主体,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清理出现场。
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执行实验室给定的数据,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换算成施工配合比后,方能用于施工。
施工过程中,按批量对混凝土试件、钢筋焊接等试件进行检验,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
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尤其是混凝土外加剂在使用前要对其性能进行定期试验、检验,掌握其性能并制定出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才能在工程上使用。
设备及构配件进场前必须经过有检验资质的单位进行全方面的功能检验,各方签字确认合格后并出具检测报告后方可进场。
材料、设备、构配件的贮存要保证适宜的环境,钢筋要有防雨棚、水泥要有防潮措施;易燃易爆物品(油料、爆破器材等)按规定有专门存放地点;设备、构配件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防护,必要时设专人防护。
5、检验批、分部、分项、单位工程质量检查。
检验批划分、检验项目、频率、标准严格按验标执行。
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跟踪检查,对涉及到结构安全的工序进行重点检查。
施工队设置专职质量检查员对施工现场质量全过程控制检查。
同时实行“三检制”,即○1、自检。
操作人员自检和班组自检。
○2、互检。
同一工种或多工种之间进行不定期相互检查。
○3、交接检。
同一工种多班制上下班之间或多工种上下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
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应及时改正,经自检合格后方可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签认,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认可后,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凡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认可的工序或隐蔽工程不准覆盖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的检验。
在通知驻地监理工程师检查前,应通知项目部专业主管工程师、质检工程师检查,经自检合格后,按合同规定格式填写相应施工用表,通知监理工程师(或甲方代表)到现场进行检查,并在检查证上签字,方可继续施工。
影响安全的基础工程签证后应立即封闭,避免地质变化危及安全。
未经项目部专业主管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签证严禁自行覆盖,否则应揭盖补验,检查中发现地质与设计不符,及时与监理工程师(或甲方代表)、设计单位联系解决。
项目部专业主管工程师、质检工程师将进行不定期抽查和重点检查,严格控制质量。
7、质量管理。
设置专职质量员,将反映工程质量和质量管理工作的真实情况做好原始记录,定期以质量信息的形式上报,项目部及时掌握工程总体质量情况,以便弥补不足,加强质量管理。
项目部及时了解、掌握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质量监督部门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每周以书面形式下发到施工队,并提出具体的措施。
8、业资料编制及管理。
设置专人对设计文件、图纸、验标、规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及施工业资料的编制、装订等。
各级技术资料均按施工项目种类,专业和容的不同分类、分项保管,并编制目录。
属竣工资料围的业资料,随工程施工进度同步编制、整理。
确保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
第一节质量控制点第二节主体框架结构施工分部分项控制措施及方法2.1 主体框架结构施工2.1.1 模板工程1、选用的材料及质量要求:1)剪力墙面板采用XXXmm 厚多层板,要求边角整齐、表面光滑、防水耐磨、耐酸碱、易于脱模,不得有脱胶空鼓。
方木:采用XXX×XXXmm。
穿墙螺杆:采用钢筋冷拉加工,穿墙螺杆套管采用硬塑料管,径ф162)模板骨架、支撑架、操作平3)水性脱模剂。
4)模板拆除:①必须由施工员开具拆模通知单后,方可进行拆模。
②不承重模板应在砼强度达到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失时方可拆除,R>1.2Pa(夏季在终凝后一天,冬季在终凝后二天)。
③梁:跨度L<8M 时,R≥70%,跨度L≥8M 时,R=100%,楼板70%,悬挑部位=100%,楼梯模板砼强度R≥70%。
④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砼有影响结构安全质量问题时,应停止拆除,并报告技术负责人经研究处理后再进行拆除。
⑤已拆除模板及支架的结构应在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当施工荷载大于设计荷载时,应经研究加设临时支撑。
2、安全措施(1)模板不得使用腐朽扭裂的材料,顶撑要垂直底脚平整,坚实,并用顺拉杆和剪刀撑拉牢。
(2)支模应按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禁止利用拉杆攀登上下。
(3)支设4m 以上的立模,四周必须钉牢,操作时要搭设工作台。
(4)支设独立梁模应设临时工作台,不得站于柱模上操作和在梁底模上行走。
(5)拆除模板应经施工技术人员同意,操作时按顺序分段进行。
(6)拆下的模板要分类堆放,叠整齐,高度要适中,防止倾倒。
(7)拆模外墙板靠放时要平衡,吊装时严禁从中间起吊,防止倾倒。
(8)起吊时应用卡环和安全吊钩,不得斜牵起吊,严禁操作人员随模板起落。
(9)拆除模板应先拆穿墙螺杆和铁件等,起吊模板时,模板与墙面应脱离。
3、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1. 制订环境保护控制措施:建筑施工工地是一个主要的环境污染源,尤其为噪声、粉尘及废水,而这些环境污染将直接影响社区生活环境。
因此,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保持正常施工、创建文明工地的主要条件之一。
2. 防止施工噪声污染:人为的噪声控制措施: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3. 减少作业时间: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尽量安排到白天作业;晚间作业如超过22:00时,尽量利用噪声小的机械施工。
4. 易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作业,应尽量放在工厂车间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尽量采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
5. 施工现场的强噪音机械如:电锯、电刨、砂轮机等,施工作业尽量放在封闭的机械棚;或在白天施工,以致不影响工人与居民的休息时间。
6. 防止空气污染:建筑施工垃圾多,应使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处用翻斗车,推拉至地面,严禁随意凌空抛散造成扬尘。
施工垃圾要及时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零星水泥采用专库室存放,卸运时要采取有效3.1措施,减少扬尘。
3.1.1质量保证措施技术部门制定施工方案,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技术交底:交图纸、交方法、交规程、交标准;每次支模前,应对模板材料验收,不符合要求的应更换或修复,不能滥竽充数;班长、工长、质检员应随时对支模操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完工后,质检员组织工长、班长、质检员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转入下道工序;配合工种要做到钢筋不偏移,测量放线准确。
3.1.2质量控制点构件中心线、标高:模板支架包括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截面尺寸、标高、接缝严密情况以及预埋件、预留洞的位置。
3.1.3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柱模容易产生的问题:截面尺寸不准,砼保护层过大,柱身扭曲;梁、板模板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梁身不平直,曲线不流畅,梁底不平,深梁截面控制不好,梁侧面鼓出,梁上口尺寸加大,板中部下挠;梁柱结点不规整,变形较大。
3.1.4质量对策柱模支模前按图弹位置线,扶正钢筋位置,柱子底部做小方盘模板,保证底部位置准确,根据柱子截面大小及高度,设计好柱箍尺寸及间距,柱四角做好支撑及拉杆;梁板模板应通过设计决定出纵横龙骨的尺寸及间距,支柱的尺寸及间距。
使模板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防止浇砼时模板变形;梁柱结点部位施工要严格按施工方案设计制作异形模板,施工时重点监控,确保质量。
3.2 钢筋工程3.2.1 质量保证措施检查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复试报告,证明进场材质合格: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使其执行施工规要求和设计要求;严格按照图纸和配料单下料和施工:对使用的机具应经常检测和调整;制作完毕的钢筋统一用料牌标识,料牌上标明规格、数量、使用部位,堆码整齐:合理安排人力,安排好各工种的配合;焊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正式施焊前必须按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同时检查焊条、焊剂的质量,焊条、焊剂必须烘干;焊接钢筋端头不整齐的要切除,焊后夹具不宜过早放松。
根据钢筋直径,选择合理的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每批钢筋焊完后,按规定取样进行力学试验和检查焊接外观质量,合格后,才能进行绑扎;加强成品保护,设置专人照看,严禁蹬踩和污染成品,浇筑砼时设专人看护和修整钢筋,焊接时要有看火人员及必要的灭火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