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博马原第三单元题目一套问题1从1953年起,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展开,“改造”的实质是( D)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B、个体手工业互助合作C、对私营资本剥削加以限制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问题2 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B)A、东欧剧变B、苏联解体C、第三世界的崛起D、中国的强大问题3《共产党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一系列任务,下列表述中没有被提及的是(B)A、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B、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健全市场经济体制C、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D、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问题4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A)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问题5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是因为(D)A、它要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B、它要颠覆旧政权C、它以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落后的社会制度D、它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问题6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A)①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②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③帝国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④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⑤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特例A、①②③④⑤B、①②C、④D、①②③④问题7在列宁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有(A)A、《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B、《国家与革命》C、《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D、《反杜林论》问题8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D)A、生产力高度发达B、商品经济充分发展C、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问题9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问题10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表现在(C)①人们树立了高度自觉的劳动态度②人们完全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进行劳动和参加社会活动③人们摆脱了封建思想、利己主义的资产阶级观念的束缚,树立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④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市场交换规则,欺诈行为减少⑤人们习惯于履行社会义务,不拿报酬地为社会工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⑤D、②③④问题1119世纪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是(B)A、德国的圣西门B、英国的欧文C、英国的马尔萨斯D、德国的傅里叶问题12下列关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描述不正确的是(D)A、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C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D、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问题13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C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问题14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
”。
对马克思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C)A、这次革命根本就不是无产阶级B、其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社会主义者的正确领导D、革命爆发的原因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问题1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A、集体领导制度B、个人负责制度C、群众监督制度D、民主集中制问题16“巴黎公社时期,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
”这里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B)A、资本主义工业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B、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尚未建立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激化D、第一国际未能起到领导作用问题17从历史上看,人类解放就是(D)A、实现绝对自由B、不受任何约束C、摆脱规律的制约D、摆脱盲目必然性的奴役问题18关于共产主义基本特征中表述准确的是(B)A、社会关系极大提高,人们精神境界高度和谐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社会关系高度发展,人们精神境界极大和谐D、社会关系高度发达,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问题19下列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的是( D)A、圣西门B、傅立叶C、欧文D、洛克问题20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D)A、伟大目标B、长期目标C、艰巨目标D、最终目标问题21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大广场于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广场边上有著名的“白天鹅之家”餐厅,餐厅门上面有块铜牌,用法语、荷兰语、英语和德语写着:“卡尔•马克思自1845年2月至1848年3月生活在布鲁塞尔”。
马克思在此居住期间最有可能完成的任务是(D)A、研究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B、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C、第一次与恩格斯见面,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D、发表《共产党宣言》问题22余良早教授在《科学社会主义新论》一书中提到,全球化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带来愈益增大的风险。
这些风险是(B)①公民的民主理念得到确立并巩固的风险②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动荡的风险③全盘西化的风险④国家主权弱化的风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问题23在苏维埃俄国领导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负责人是( A)A、列宁B、斯大林C、布哈林D、托洛斯基问题2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提供的深刻教训中,不准确的表述有(B)A、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绝不能向资本主义世界开放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D、必须坚决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问题25二战后的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一行列的是(C)A、波兰B、南斯拉夫C、联邦德国D、捷克斯洛伐克问题26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的正确理解是(C)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的根本原因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C、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D、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具有较大的偶然性问题27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B)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C、两大阵营的形成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问题28共产主义社会,(A)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A、每个人的自由发展B、社会精英的发展C、统治阶级的发展D、社会政党的发展问题29社会主义民主是(C)①所有人的民主②绝大多数人的民主③人类最高类型的民主④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⑤目的和手段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②③⑤问题30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D)A、通过改革实现的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通过资本家的良心发现实现的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问题31从苏联解体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答:(1)、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应该始终抓住这个中心不放。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照抄别国的模式最终会落得失败的结局。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注重执政党的建设。
在思想上必须提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在组织上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4)、“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苏联剧变的直接原因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即主动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权,苏联的经验告诉我们,批判“左”的教条主义要用历史的观点,要全面分析,不能简单地否定历史。
(5)、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改革必须深深扎根于本国国情,改革的成败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以经济的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衡量标准。
(6)、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体系,这种开放不仅内部是开放的,而且对外部也应该是开放的。
(7)、警惕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进行的“和平演变”。
问题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材料2: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材料3: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
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
……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1956年1月25)《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所有制。
——毛泽东:请回答:⑴材料1中,《共产党宣言》的主张是什么?⑵十月革命后,苏俄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消灭私有制的?⑶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采用什么方式来消灭私有制?有何作用?⑷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答:⑴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⑵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⑶用和平的方式。
作用: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
⑷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而在实践中,必须与本国具体国情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