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曾国藩挺经智慧》中悟出的人生大境界

从《曾国藩挺经智慧》中悟出的人生大境界

从《曾国藩挺经智慧》中悟出的人生大境界曾氏宝典:1.[原典]:“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

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

”2.[原典]:“星冈公教人常言‘晓得下塘,须晓得上岸。

’又云:‘怕临老打扫脚棍’。

兄衰年多病,位高名重,深虑打扫脚棍。

自金陵告克之后,常思退体藏拙。

”3.[原典]:“大约凡做大官,处安荣之境,即时时有可危可辱之道。

古人所谓富贵常蹈危机也。

”4、[原典]:“处大位大权震享大名自古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总须想法将权位二字退让少许,灭去几成,则晚节渐可收场耳。

”5.[原典]:“莫买田产,莫管公事,吾所嘱者,二语而已。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富贵人家宜牢记此二语。

”6.[原典]:“谆谆慎守者但有二语:曰‘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而已。

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

”7.[原典]:“古来成大功大名者,除千载一郭汾阳外,恒有多少风波,多少灾难,谈何容易!愿与吾弟兢兢业业,各怀临深履薄之惧,以冀免于大戾。

”“阿兄忝列高位,又窃虚名,时时有颠坠之虞——深恐吾全盛之时,不克庇荫弟等;吾颠坠之际,或至连累弟等。

”8.[原典]:“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

往往积劳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

吾兄弟但在积劳二字上着力,成名二字则不必问及,享福二字则更不必问矣……金陵一城,沅(曾国荃,字沅甫)与荃(李鸿章,字少荃)各克其半而已,此亦非甚坏之名也。

何必全克而后成美名哉……盖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与人分名即受福之道。

”9.[原典]:“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注解]:屠羊说:战国时楚国的一个屠户。

伍子胥为报杀父兄之仇,帮助吴国攻打楚国。

楚国败亡,楚昭王逃难到随国。

屠羊说跟着昭王逃亡。

在流浪途中,昭王的许多问题,包括生活上衣食住行,都是他帮忙解决,功劳很大。

后来楚国复国,昭王派大臣去问屠羊说希望做什么官。

屠羊说答道:“楚王失去楚国,我也失去了卖羊肉的摊位,现在楚王恢复了国土,我也恢复了我的羊肉摊,这等于恢复了我固有的爵禄,还要什么赏赐呢?”昭王再次下令,一定要他接受,于是屠羊说又说:“楚国失败,不是我之错,所以我没有请罪杀我;现在复国了,亦非我之功劳,所以不能领赏。

”10.[原典]:“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

未有常全而不缺者。

‘剥’也者,‘复’之几也,君子以为可喜也。

‘夬’(ɡuài)也者,‘姤’之渐也,君子以为可危也。

是故既吉矣,则由吝以趋于凶;既凶矣,则由悔以趋于吉。

君子但知有悔耳。

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

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

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乎?”[白话]:“我曾思考《易经》中的道理,考察盈虚升降的原因,才知道人不可能没有缺陷。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

没有总是十全十美而没有缺陷的事物。

‘剥卦’是讲阴盛阳衰,小人得势君子困顿,可是这正孕育着相对应的‘复卦’阳刚重返、生气勃勃,所以君子认为得到‘剥卦’是可喜的。

‘夬卦’是讲君子强大小人逃窜,可是这也暗藏着相对应的‘姤卦’阴气侵入阳刚,小人卷土重来,所以君子认为得到‘姤卦’也仍然潜伏有危险,不能掉以轻心。

所以本来是吉祥的,由于不知改过而走向不吉祥。

本来是不吉祥的,由于改悔而向吉祥发展。

君子只有知道有灾祸,才可以忍受得住缺陷而不去追求过于完美的东西。

小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时时要追求完美。

完美得到了,而过错和凶灾也就跟着来了。

如果众人都有不足,而一人常常十全十美,老天爷难道会如此不公平吗?”吝:《易经》中的“吝”有两种意思:一是“小过错”。

二是“有了过错而不愿或不知改悔。

”11.[原典]:“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粟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小忍以待其定。

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

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

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

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白话]:“静下来细细思考,古往今来已有亿万年,而且没有穷尽。

人在其中生存,只不过几十年的时间,恰与一刹那相似!大地广阔几万里,无法知道它的边缘,人在上面生活,睡觉休息,活动游走,白天只需一间屋子,晚上只需要一张床!古人和近人写作的书籍,浩如烟海,人的目光所能涉及的地方,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世事千变万化,有各种途径的美名,而人一辈子的力量所能达到的,不过是太仓中的一粟!懂得了时间的无限而我所经历的时间极短,那么碰到了忧患逆境,就需稍作忍耐,等它安定。

知道了大地的宽广而我所居住的地方是如此的小,那么碰到了名利争夺之事,就应退让隐忍。

知道了书籍是如此的多而我所看过的书是如此的少,就不会因为稍有心得就沾沾自喜,而应当考虑选择其中好的去持守。

知道发生的事情很多而我所处理的很少,就不敢夸耀自己的功名,而应当考虑推举贤人以共同去处理。

如果这么做了,自私自满的偏见就会慢慢清除了。

”三、《易经》溯源1.《易经》的剥卦为“盈虚消息”的原始出处。

【剥,第廿三卦。

内卦坤、外卦艮。

通称“山地剥”。

剥为剥落之意。

】剥卦的彖辞:“剥,剥也,柔变刚也。

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

顺而止之,观象也。

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意思是:“剥,就是剥落的意思,即阴柔剥落阳刚的现象。

不利有所往,是因小人道长,往必有灾。

君子顺而停止,不敢有所往,是因能观察此种现象。

君子崇尚盈虚消息之理,是因天道之行原有此种现象。

2.《易经》第41卦损卦是在表述盈虚消长的现象和道理。

【损,内卦兑、外卦艮。

通称为“山泽损”。

损,为“减损”之意。

】损卦的卦辞说:“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曷(h ē何也)之用,二簋(ɡu ǐ盛食物的器具)可用享。

”意思是:“在损之时,须有孚信,才能大吉,没有灾害,并且可以守住正道,才可以利有所往。

在减损的时候,何以用之呢?减损之时,因财物减损,故只要装两个簋的食物就可以享祀鬼神了。

”损卦的彖辞做了进一步的表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

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意思是:“损卦,是说损下卦的兑泽,来增益上卦的艮山,使其看来更高。

它的道理是上行的。

损而有孚信,即能获得大吉无咎之利,可以合于正道,利有所往。

居损之时,何以用之呢?二个簋的食物可以享祀鬼神。

二簋的节约,它的应用是有时间限制的,因为减损刚而增益柔也是有时间限制的。

天地之道,在减省、增益、盈满、空虚,都有一定的变化规则和时间的限制,我们要顺应这个规则,与时俱行,不要违反它。

”损卦的象辞说:“山下有泽,损。

君子以惩忿窒欲。

”意思是:“山下有泽,是损卦的象征。

君子观察此现象,即以惩戒自己的忿怒,窒塞自己的欲望。

”3.益卦是从另一角度阐述盈虚消长的现象和道理。

如果把损卦颠倒过来看就变成了益卦。

按照《易经》的道理,损卦和益卦互为综卦。

【益,第四十二卦。

内卦震、外卦巽。

通称为“风雷益”。

益者,“利益”之意。

】 我们来看益卦的彖辞:“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

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利有攸往,中正有庆。

利涉大川,木道乃行。

益动 剥卦 损卦益卦而巽,日进无疆。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意思是:“益卦,它象征着君子为人民服务,减损了自己的享受,而增益人民的幸福,所以人民喜悦无穷。

并且以君上的尊严,还礼下他的人民,使得他的道德大为光明显耀。

利有所往,是因为九二、六五皆得阴阳之正位,且处于内外卦之中,所以既中且正,而有喜庆。

利于跋涉大川,是因巽木可以做船,且巽风震动,可以行而度过大川了。

增益而动,又能巽逊,所以能够天天增益,以至于无穷。

就好像上天以云雨、阳光、空气的施惠,使得大地万物生生不息一样。

凡是增益之道,应该随时而俱行。

”益卦的象辞说:“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意思是:“风雷互相增益,是益卦的象征。

君子见此现象,则见到善处,可以增益我的,就立即迁移于善。

有了过失,足以妨害我的,就立即改过。

”4.《易经》第55卦丰卦也表述了盈虚消长的现象和道理。

【丰,内卦离、外卦震,通称为“雷火丰”,为“丰盛”之意。

】丰卦的彖辞说:“丰,大也。

明以动,故丰。

王假之,尚大也。

无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意思是:“丰,是大的意思。

下卦为离明,上卦为震动。

明而动,所以能至大丰。

王者至此,是丰卦说崇尚丰大的关系。

无忧宜日中,是说应该照彻天地,泽被生民。

日正当中,就会有偏斜之时;月亮盈满,就会有渐渐销蚀的现象。

天地的道理,盈满和空虚,皆随时而消减盈息,何况于人呢?何况于鬼神呢?”5.《易经》乾卦上九爻的《文言》:“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其为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意思是:“乾卦上九爻辞‘亢龙有悔’的‘亢’字的意义,是指只知道进取,而不知道退守;只知道存在,不知道灭亡;只知道取得,不知道丧失的现象。

只有圣人才知道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道的道理。

”四、唐浩明解读曾国藩:“人生大境界——花未全开月未圆”古往今来,在军政舞台上活跃着的人物,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强者性格,而且这些强悍者又大多是强到底硬到头的角色。

但同样身为军政首领,曾国藩却既具强悍气势,又藏求阙心态。

在这个舞台上,如曾氏者并不多见。

求阙心态同样是曾氏性情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研究曾氏,决不能忽视这一点。

早在道光二十四年三月,他在给诸弟的信中就讲到了求阙(阙者,空缺、亏损也):“兄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

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乎?今吾家椿萱重庆,兄弟无故,京师无比美者,亦可谓至万全者矣。

故兄但求缺陷,名所居曰求缺斋。

盖求缺于他事,而求全于堂上。

”第二年,他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题为《求阙斋记》,说明为什么要将居室命名曰求阙斋:“国藩读《易》,至《临》而喟然叹曰:天地之气,阳至矣,则退而生阴;阴至矣,则进而生阳。

一损一益者,自然之理也。

”“物生而有嗜欲,好盈而忘阙……若国藩者,无为无猷,而多罹于咎,而或赐之福,所谓不称其服者欤?于是名其所居曰求阙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