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媒体应对

体育媒体应对

名词解释2个1、组织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综合认识后形成的印象和评价。

指的是组织自我期望形象,它是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内在动力和方向,标准与目的。

特征:(1)组织形象的客观性公众心目中的组织形象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公众头脑中固有的。

它是公众在对组织各方面有了具体的感知和认识之后才逐渐形成的印象,是一个组织各方面活动和所有外在表现这一系列客观状况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所以组织形象有着鲜明的客观性。

(2)组织形象表现的主观性任何一个组织形象在不同的公众心目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所以说为了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社会组织应该全面重视自己的每项活动,力求把每件小事做好,以使得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3)组织形象的相对性组织形象的好坏既受同一定的参照物相比较所表现出来的优劣的影响,又受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其中任何一种要素的变化都会对组织的形象产生作用,因此组织形象具有相对性的特征。

(4)组织形象的稳定性组织形象是组织综合行为的结果。

一个组织的形象一旦形成,不论是其内在理念还是外在形象,都会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在一定的公众心目中形成一种心理定式,它不会随着组织行为的某些变化而马上改变的,所以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体育公共关系是指体育组织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采取一定的行为规范,促进体育组织与相关体育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信任与合作,为体育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体育公共关系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组织、也包括体育组织中的个体,客体是公众。

体育公共关系的基本功能是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协调内部和外部的关系。

3、各种采访类型概念随即采访是指采访者在没有事先与受访对象约好,而受访者通常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在不特定的场合,记者围追或者堵截采访受访者的情况。

记者专访是指媒体记者为了掌握更多的信息来源,对受访者事前约好进行的一对一的采访,一般这样的采访持续时间较长,且内容涉及比较丰富,问题较多、较深入记者招待会(press conference)是指政府机构、政党团体、社会组织或者个人邀请新闻记者参加的公开发布新闻的会议。

记者招待会也称为新闻发布会,是新闻发布者在同一场所、同时接待许多记者采访的形式新闻发布会既是组织和个人宣传本人立场和观点的场合,又是记者猎取各自所需要、感兴趣的新闻的机会。

记者招待会一般由新闻发布者介绍情况,或者做简单的发言,然后在限制的时间内让记者提问,由新闻发布者提问解答简答:3个4、组织形象界定(1)按组织形象的内容可分为特殊形象和总体形象特殊形象是某一或少数几个方面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或者组织在某些特殊公众心中形成的形象。

如企业的良好服务使某些顾客形成了组织“优质服务企业”的形象,企业的某一次慈善捐款给公众留下了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的形象。

总体形象是企业各种形象因素所形成的形象的总和,也是各种特殊形象的总和。

对一个组织而言,就应该努力追求总体形象和特殊形象的统一和谐。

(2)按照组织形象的真实程度可分为真实形象和虚拟形象真实形象是指组织留给公众的符合组织实际情况的形象。

虚拟形象是组织留给公众的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形象。

(3)按照组织形象的可见性可分为有形形象和无形形象有形形象是指那些可以通过公众的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的组织形象,包括产品形象(如产品质量性能、外观、包装、商标、价格等)、建筑物形象、员工精神面貌、实体形象(如市场形象、技术形象、社会形象等),它是通过组织的经营作风、经营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等形象因素体现出来的。

无形形象是通过公众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而形成的观念形象。

5、媒体是组织传播的主要载体组织形象传播的媒体是用以记录和保存信息并可吸引人重视信息的载体。

在公共关系中,媒体与信息密不可分,离开了媒体,就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流,因此,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任何传播都需要一定的媒体。

组织形象的传播媒体是多方面多形式的,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等都是媒体,但这是广义的媒体。

狭义的媒体,一般主要是指新闻媒体。

在组织形象的传播中,常见的传播媒体主要有语言媒体、印刷媒体、影视媒体和网络媒体。

1、语言媒体这里的所谓语言媒体,一是指人际传播或群体传播中面对面的语言交谈、口头沟通,二是指新闻媒体中的广播语言。

语言媒体是组织形象传播中的重要一环,人际传播中的口头沟通,面对面的交换意见、看法,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而且还可以进行思想、情感、态度、观点方面的交流。

而广播语言的快速性、直接性和不分文化程度的普遍性,使语言媒体的传播上了一个新的档次。

广播媒体是语言传播的一种形式,而其内容则更多的属于新闻传播的范畴。

2、印刷媒体印刷媒体是指印刷文字将信息和意见传递给公众的一种传播手段。

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企业内部刊物、简报和其他宣传品等。

它具有传播面广,传播内容详细深入,便于公众自由选读、重复查阅、易保存等特点。

但同是印刷媒体,其又各有不同,因此对其传播方式和内容也应区别运用。

就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体而言,组织形象传播的侧重点在于向他们提供有关组织的新闻线索,沟通组织与大众传播的关系,以策划传播。

而简报、内部刊物等属于组织的宣传品,则要注意统一部署,相互协调,力求最大限度最有效地传播组织信息,树立组织形象。

3、影视媒体这里主要是指的电视媒体,它是当今在世界范围内最普及的一种传播媒体。

它极快的传播速度,极大的传播面,极强的可视性,生动的形象展示和现场感,形成了对人类社会和公共关系传播的强大促进作用,成为公众最喜爱的传播媒体。

可以这样说,在当今世界不想利用影视媒体的组织几乎没有,从事公共关系传播的人们,下尽功夫研究的则是如何把影视媒体的利用发挥到极至。

但它的缺陷是受播放时间和设备限制,制作成本高。

也有人从传播手段上把广播和影视一起归并为电子媒体。

4、网络媒体这是最新兴的一种传播媒体,目前网络传播和网上公共关系成了国际公共关系界的一个新的热门话题。

建立一个区域、全国、全球一致的传播网络,使各地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互通信息,这种传播网络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它的最大特征是几乎消灭了时空限制,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种,不同的语言,在同一个时间内,可以随时进行文字、数据、图像、声音等多媒体的相互交流沟通,使得偌大的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虽然它在传播媒体中出现最晚,但它的方便快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众,成为最有前景的传播媒体。

6、中国残奥代表团的媒体沟通途径1、残奥报道的主力军——传统大众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无可争议成为奥运以及残奥会宣传的主力军,也是奥运会以及残奥会期间全国乃至世界公众主要的新闻来源。

以往届奥运期间专家对于电视收视率的统计,电视收视率在奥运比赛转播期间一般较平时增长40%,而报纸的销量也会有显著增加。

这里以电视为例,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不重复电视观众已经达到32亿人,累计观众达到196亿人次;2000年悉尼奥运会不重复电视观众达到37亿人,比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增加了5亿人次;2004年雅典奥运会不重复电视观众已达到39亿人,全球61%的人观看了该届奥运会,有97.5%的不重复电视观众欣赏了比赛盛况。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视观众则最少达到40亿。

2、残奥报道的新势力——网络新媒体当所有的传统媒体为2008年北京奥运的宣传蓄势待发之时,以网络媒体为主的新媒体也开始准备抓住这个媒介发展的历史契机,力争搭上这趟奥运经济文化发展的快车。

一批比较有实力的网络新媒体开始凭借开辟专题网页,制作一些低成本专题访谈类节目,开展一些网友的现场互动,自主的将奥运会以及残奥会宣传开展的有声有色。

而这些创新型的大众媒介宣传方式甚至常常产生惊人的宣传效果。

3、残奥报道的海外军团——国外媒体力量2008年残奥会是一场世界级的盛会,我国作为东道主将这次盛会的宣传目标设定为,不仅仅是宣传比赛本身,更要借奥运这个平台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各个重大成就,同时也将展示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丰硕经济与社会成就。

而作为东道主中国残奥代表团的宣传展示意义,将远远超出取得好成绩,还要通过参与比赛来彰显东道主好客、友好、谦让等礼仪,同样也是展示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社会人文关怀水平。

7、社会团体新闻发言社会团体的特殊性:★社会团体的行政色彩、专业性与对象性行政色彩:“官民二重性”。

一方面,它们作为“公民社会组织”而存在,另一方面,它又与政府有着孕生与寄生的关系。

专业性:许多民间组织所承载的社会道德、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精神层面的追求,比政府部门更加专业化,缺少行政策划的色彩。

对象性:如妇联、工会、老年等组织。

★社会团体新闻发言人的地位和作用民间组织代表的是一部分公众的利益,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可以在公众与政府间架起桥梁,公众有了表达愿望的场所,政府有了推行政策、检验政策的助手。

另外,公众通过民间组织的新闻发布制度可以监督政府,形成社会力量的平衡。

职责:(1)社会团体新闻发言人的身份社会团体不应另设专职的新闻发言人,而由团体的首脑或担任重要职务的人承担此任。

(2)社会团体发布的主要信息倡议:民间组织代表公众、表达公众的声音,对社会上一些关注民生的问题提出倡议和意见,如教育收费、计划生育等。

监督:就是代表公众监督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实施情况,反应公众的意见和情绪,监督政府本身的运行措施。

传达:就是非政府组织担起向公众及时传达政府的政府决策,让公众及时掌握政府的最新规定。

面对的问题:(1)力量相对弱小,影响力不够民间组织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说它是政府机关,它没有政府机关的权威和权力,说是群众团体,又没有群众团体应有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这种境况限制了社团新闻发言人的作用,使人们对他们的关注度不够。

(2)缺乏新闻发布的主动性社会团体的新闻发言人在表达群众的呼声、对政府进行监督时,总是显得有些被动。

往往是政府发布了相关的信息,或是媒体已经通过其它途径获取信息进行了报道,它们的新闻发言人才“跟班”似的完成任务。

(3)经验不足,更须专业化培训我国民间组织对新闻发布制度的了解少,探索新闻发布制度的规律,研究如何结合中国的国情,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闻发布制度,对于他们的距离更远。

因此,对新闻发言人进行专业的培训,不断提高新闻发布的专业水准,就更我紧迫。

论述:2个8、运动员如何应对媒体运动员应对媒体随机采访的技巧1、注意体态和表情语言,不要拒人以千里之外记者随机采访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多获取新闻信息,或者拿到一些独家信息。

运动员对记者的工作首先要在心理上给予理解,了解他们也是为了工作。

在受到记者的围追堵截时,运动员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要面带微笑,更不要有鲁莽或者强横的动作去推开记者。

2、适当满足媒体记者的提问要求在随机采访的时候,由于时间和场合的原因,记者的提问往往比较着急,语言速度较快,而且一般情况下提问人数会比较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