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知人善任——唐太宗的用人之道
3、知人善任——唐太宗的用人之道
以为民也。当择贤才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 必也新而贤,旧而不肖,安可舍新而取旧乎!今 不论其贤不肖而直言嗟怨,岂为政之体乎!”— —《资治通鉴》卷192
22
三、任人唯贤,怜惜不肖
3、至公无私亲
《旧唐书·太宗本纪》史臣曰:
臣观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
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所以屈突、尉迟,由仇
7
一、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谁主张、谁担当 比者纲维不举,并为勋亲在位,品非其任,功势 相倾。凡在官僚,未循公道,虽欲自强,先惧嚣 谤。所以郎中抑夺,唯事谘禀;尚书依违,不得 断决。或惮闻奏,故事稽延。案虽理穷,仍更盘 下。去无程限,来不责迟,一经出手,便涉年载。 或希旨失情,或避嫌抑理。勾司以案成为事了, 不究是非;尚书用便僻为奉公,莫论当否。递相 姑息,唯务弥缝。
15
二、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王珪点评诸宰相
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每以谏诤为心, 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徵。才兼文武,出将入 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 彦博。处繁理剧,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至于激 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
(《贞观政要》卷二《任贤》)
徵传》
5
一、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任用政敌
贞观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 “王珪、魏徵,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 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徵往者实我所仇,但其 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 徵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徵 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 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 各赐钱十五万。——《贞观政要》卷二《任贤》
18
三、任人唯贤,怜惜不肖
1、论功行赏、不私于亲——唐太宗驳斥李神通
上面定勋臣长孙无忌等爵邑,命陈叔达于殿下唱名 示之, 且曰: “朕叙 卿等勋 赏或未 当 ,宜 各自 言。”于是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淮安王神通曰: “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 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
19
三、任人唯贤,怜惜不肖
知人善任
——唐太宗的用人之道
刘后滨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2017年9月
1
唐太宗用人的自我总结
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
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
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 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 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 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
8
一、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谁主张、谁担当
且选贤授能,非材莫举,天工人代,焉可妄加?至 于懿戚元勋,但优其礼秩,或年高耄及,或积病智 昏,既无益于时宜,当致之以闲逸。久妨贤路,殊 为不可。将救兹弊,且宜精简四员。左右丞、左右 司郎中如并得人,自然纲维略举,亦当矫正趋竞, 岂唯息其稽滞哉!”书奏未几,拜尚书右丞(正四 品下,《贞观政要》作尚书左丞,正四品上)。十 三年,迁黄门侍郎。——《旧唐书· 刘洎传》
13
一、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明白人之间的心计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侯君集的诬告 对李世勣的安排
李世勣墓出土的三梁进德冠
14
二、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 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 世之人!”德彝惭而退。(《资治通鉴》卷192)
诸蕃君长贞观中擒伏、 归化者形状” 。其中 包括阿史那思摩、执失 思力、阿史那社尔。
含血吮疮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 ——白居易《七德舞》
28
29
16
二、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唐太宗点评大臣
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古人不 过;而总兵攻战,非其所长。高士廉涉猎古今,必 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 谏耳。唐俭言辞辩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 无言及于献替。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愆违;而情 实怯懦,缓急不可得力。
17
1、论功行赏、不私于亲——唐太宗驳斥李神通
上曰:“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 脱祸。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 闼再合余烬,叔父望风奔北。玄龄等运筹帷幄, 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 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 同赏耳!”诸将乃相谓曰:“陛下至公,虽淮安 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遂皆悦服。
10
一、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李靖与唐太宗的心照不宣 五月丁亥,御史大夫萧瑀劾奏李靖破颉利牙帐,御军 无法,突厥珍物,虏掠俱尽,请付法司推科。上特 敕勿劾。及靖入见,上大加责让,靖顿首谢。久之, 上乃曰:“隋史万岁破达头可汗,有功不赏,以罪 致戮。朕则不然,录公之功,赦公之罪。”加靖左 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加真食邑通前五百户。未几, 上谓靖曰:“前有人谗公,今朕意已寤,公勿以为 怀。”复赐绢二千匹。——《资治通鉴》卷193贞观四年
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
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资治通鉴》卷
198贞观二十一年五月)
2
唐太宗的用人之道
一、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二、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三、任人唯贤,怜惜不肖
四、兼听纳谏,奖劝正直 五、中华夷狄,爱之如一
3
一、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见人之善,若己有之”实际是要化为己有
9
一、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任用不同政见者≠收买人心 太宗谓侍臣曰:“亮有义兒五百,畜养此辈,将何 为也?正欲反耳。”命百僚议其狱,多言亮当诛, 唯将作少匠李道裕言亮反形未具,明其无罪。太宗 既盛怒,竟斩于市,籍没其家。岁余,刑部侍郎有 阙,令执政者妙择其人,累奏皆不可。太宗曰: “朕得其人也。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 此言当矣。虽不即从,至今追悔。”遂授道裕刑部 侍郎。——《旧唐书· 张亮传》
25
五、中华夷狄,爱之如一
“天可汗”的威望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26
五、中华夷狄,爱之如一
文成公主入藏(贞观十五年) 自从贵主和亲后, 一半胡风似汉家。
(唐)陈陶:《陇西行》
27
五、中华夷狄,爱之如一
“天可汗”的威望
“昭陵六骏”与“十
四国君长像” ,“写
24
四、兼听纳谏,劝奖正直
2、隋炀帝的教训
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 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
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 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 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 无毋尽言!” ——《资治通鉴》
6
一、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谁主张、谁担当
贞观十一年治书侍御史(后来改为御史中丞,正四品 下)刘洎上疏:“尚书万机,实为政本,伏寻此选, 受授诚难。……伏见比来尚书省诏敕稽停,文案壅 滞,臣诚虽庸劣,请述其源。贞观之初,未有令仆, 于时省务繁杂,倍多于今。左丞戴胄、右丞魏徵, 并晓达吏方,质性平直,事应弹举,无所回避。陛 下又假以恩慈,自然肃物,百司匪懈,抑此之由。 及杜正伦续任右丞,颇亦厉下。
唐太宗手下的强人
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敬德、杜如晦、 侯君集
魏徵、王珪、韦挺 李靖、李勣
4
一、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任用政敌
徵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所。及败,太 宗使召之,谓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徵曰: “皇太子若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素器之, 引为詹事主簿。及践祚,擢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 男,使安辑河北,许以便宜从事。徵至磁州,遇前 宫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锢送诣京师。…… 释遣思行等,仍以启闻,太宗甚悦。——《旧唐书· 魏
(《资治通鉴》武德九年九月己酉)
20
三、任人唯贤,怜惜不肖
2、不分新旧、任人唯贤
房玄龄尝言:“秦府旧人未迁官者,皆嗟怨
曰:‘吾属奉事左右,几何年矣!今除官,返出
前宫、齐府人之后。’”
21
三、任人唯贤,怜惜不肖
2、不分新旧、任人唯贤
唐太宗:“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朕
与卿辈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故设官分职,
二、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唐太宗点评大臣
岑文本性质敦厚,文章华赡;而持论恒据经远,自 当不负于物。刘洎性最坚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 诺,私于朋友。马周见事敏速,性甚贞正,论量人 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称意。褚遂良学问 稍长,性亦坚正,每写忠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 依人,人自怜之。——《资治通鉴》卷197
12
一、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功臣善终的背后 初,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总管,以后军期,靖薄责之,
甑生因有憾于靖。及是,与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告靖谋 反。太宗命法官按其事,甑生等竟以诬罔得罪。靖乃阖门 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十一年,改封卫国公, 授濮州刺史,仍令代袭,例竟不行。十四年,靖妻卒,有 诏坟茔制度,依汉卫、霍故事;筑阙象突厥内铁山、吐谷 浑内积石山形,以旌殊绩。十七年,诏图画靖及赵郡王孝 恭等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11
一、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李靖与唐太宗的心照不宣 御史大夫温彦博害其功,谮靖军无纲纪,致令虏 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太宗大加责让,靖顿首谢。 久之,太宗谓曰:“隋将史万岁破达头可汗,有功 不赏,以罪致戮。朕则不然,当赦公之罪,录公之 勋。”诏加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真食邑通前五 百户。未几,太宗谓靖曰:“前有人谗公,今朕意 已悟,公勿以为怀。”赐绢二千匹,拜尚书右仆射。 (《旧唐书· 李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