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

浅谈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

浅谈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摘要: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关键部分, 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地处河北的农村信用社又有着与其他省份相区别的优势因素和不足之处。

就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制约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因素。

本文描述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了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现状;优势;需要解决问题;对策和建议一引言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关键部分, 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地处河北的农村信用社又有着与其他省份相区别的优势因素和不足之处。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是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地方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服务“三农”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宗旨,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是河北省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河北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几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效果明显,“支农服务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发挥,对改善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解决“三农”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中的特殊性,最大化的发挥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作用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二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及优势(一)股份制改革迅速河北省农村金融改革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主,2003年中央政府正式颁布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提出“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在这样的总体改革要求下,2004年河北省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第二批试点单位,拉开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序幕。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省级联社的建立和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

2005年全省157家市、县级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自愿入股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首批农村商业银行在沧州、廊坊等地组建。

2011年底,河北省共有26家县级联社全面启动股份制改革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县级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截止2013年3月,河北省共有11家农村信用社改成功,其中成立农村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的有:博野、抚宁、武安,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有:井陉、宣泰、滦平、围场、大厂、宽城、清河、邢台。

(二)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有很大上升《2010年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中显示:2009年底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情况(如表1),从中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地位非常重要。

据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社提供的资料,截至2010年6月底,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共有各级机构4908个,资产总额达6524亿元。

由此可见,农村信用社逐步发展成为省内从业人员最多、营业网点最多、服务区域最广的银行类金融机构。

表1 主要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情况(2009年12月31日)单位:个,人(三)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据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数据显示:2005年-2011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及拨备前利润增长迅速(如表2)。

截至2012年末,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达7461亿元,其中贷款余额3744亿元,负债总额达7112亿元,其中存款余额6043亿元,在全省银行类金融机构存贷款市场份额中均占20%;涉农贷款余额3136亿元,占比达84%。

表2 2005年-2011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及拨备前利润统计表(单位:亿元)数据来源: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官方网站/(四)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河北省联社持续加大投入,创新完善服务手段,努力推动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实现电子化、多样化、现代化。

建成了综合业务系统,加入了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银联系统和全国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实现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与全国银行业机构的结算联网。

截至2012年末,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信通卡”存量1995.6万张,设立助农服务点36628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9%,布放POS机38991台,开通取款机1960台、存取款一体机654台,网银客户达11.5万户,电子化水平迅速跻身全省三甲。

三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攻坚之年。

河北省农村金融体系中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市场份额大、支农作用强、服务范围广、社会贡献多,是名副其实的支农主力军,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市场定位不明确国务院2009年印发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中提出:一要按市场经济规则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二是要按照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

但是前者属于商业性银行的特征,后者又属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征。

对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来说,作为商业性银行就要以利润最大化为发展目标,围绕盈利开展工作,进行规划。

但作为政策性银行来说,又不能与政府支持“三农”的相关金融政策相背离。

这种双重身份对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来说,阻碍了其前进的脚步。

(二)产权关系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在理论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产权是明确的,是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性金融组织,同时合作制作为一种产权制度,具备四个不同于一般金融机构的基本特征,即自愿性、互助共济性、民主管理性、非盈利性。

但是在实践中,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清,出资人缺乏控制权。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事实上的产权主体变异成国家或集体,该集体并非全体社员组成的集体,而是一个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较为含混模糊的集体。

这就造成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的产权虚置,真正的产权主体被架空。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治理结构由行业管理部门自上而下安排决定,由行业管理部门主导决定“三会”,相关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流于形式。

如有些农村信用社的理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班子基本上呈“三合一”状态,决策权、经营权高度集中,领导班子取代理事会决策,监事会、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形成少数人垄断控制局面。

(三)不良贷款比率偏高,历史包袱沉重《2010年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中指出,农村信用社由于长期承担着支农的政策性职能,在经营过程中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在农村金融体系中不良贷款率最多,在截止2010年末,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良率,大型商业银行为1.73%,农业发展银行为2.97%,农村信用社为11.53%,农村商业银行为2.47%,农村合作银行为2.72%。

(如图1)图1 2010年末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良率在不良资产和政策性包袱的重压下,农村信用社长期处在资不抵债的境地。

农村信用社虽然采取了多种清收方式,但进展缓慢,甚至清收利息都十分困难。

近三年来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主要依靠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作为资金来源发放小额农户贷款。

清收不良贷款如果得不到很好解决的话,将直接影响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进度。

(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欠佳金融生态环境就是指金融业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外部环境,主要有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以及制度环境等。

一个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利用各种服务设施、服务手段以及服务途径对周围的生态资源进行利用,从而使得周围的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优化。

具体到农村信用社而言,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主要金融生态风险表现为:1.农村信用基础较差农村诚信教育和宣传工作仍然滞后,社会信用文化建设缓慢,农村企业和农户的诚信意识薄弱,虽然农户信用意识近年有较大的总体提升,但企业信用机制缺失严重。

企业缺乏必要的信用管理措施,信用关系法律保障不完善,守信者未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未得到严厉制裁,导致银企信用关系恶化,拖欠、躲债、赖债行为的发生造成资金运转环境恶化和金融秩序的混乱,给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机。

2. 信用体系不健全农村征信业尚无专门法律或法规,农村征信业在定位、发展模式、发展方向等方面都没能明确。

农村社会信用信息征集体系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有效地收集并准确地评估农村金融系统的信用信息,也无法在经营机制上依赖于筹资者的真实信用状况以做出决策,导致了农村逃废金融债务现象,贷款人诚信缺失导致的道德风险对后续贷款行为的影响十分巨大,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造成极其不利的冲击。

四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一)明确定位,服务“三农”鉴于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的双重身份,要把握好定位,在改革发展中就要有所侧重。

2011年中国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姜丽明指出,从2011年开始,要通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达到以下目标,即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高风险机构全面处置,历史亏损挂账全面消化。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金融主力军”的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要把市场立足“三农”,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三农”资金需求领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千家万户合理有效的资金需求,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加大改善农村民生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二)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

设立社员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社员代表大会的事务处理。

定期召开社员大会,做到还权于社员,把涉及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与发展及高管人员的选举、撤销等重大问题交由社员讨论决定,其经营情况应向社会公布,充分听取社员参与民主管理的好意见、好建议;实行理事长与主任分设,细化、固化二者的职权范围,明确二者的具体义务、职责和权力。

理事长负有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权,使其真正行使职权;信用社主任负有日常经营权,使其在日常的经营工作中,严格按信用社的规章,操作办理,并接受理事长的监督;建立名副其实的监事会制度,赋予监事会更大的权力,如对业务、财务的审计权,对管理层的监察权,对理事长、主任重大决策的否决权等,使监事会行使的职责不受制于理事长和主任。

同时,监事会应广泛听取和收集社员的建议,听取各界对农村信用社的反映,特别是服务”三农”的效果及问题,及时向理事会和主任提出改进建议,对社员代表大会和全体社员负责。

出台一定优惠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城镇居民、工商企业乃至外资企业投资农村信用社,扩大其资金实力,从根本上改善其股权结构,使其真正做到产权明晰。

(三)调整资金支持政策,降低不良贷款比率人民银行要密切监测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资本充足率提高、不良贷款下降等情况,积极落实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及历年挂账亏损专项票据置换工作。

考虑把农村信用社承担的政策性业务剥离给农发行,制定适合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特点的五级分类、拨备、核销办法和问责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