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肺复苏护理常规

心肺复苏护理常规

心肺复苏护理常规
1首先护士应独立或配合医师快速准确进行“ABC"步骤心肺复苏,即保持气道通畅、人工呼吸、建立人工循环。

2 尽快建立心电监护与静脉通路、立即建立2条静脉通路,复苏时首选取正中静脉,距心脏较近,可输入大量得液体。

中心静脉可取股静脉,虽距心脏较远,但复苏抢救工作可以不必间断,并发症也较少。

3 对于发生室颤得患者应实施有效得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4复苏给药途径应首选静脉给药,其次选择气管给药,遵医嘱准确快速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碳酸氢钠等复苏药物。

5 建立抢救特护记录,详细记录抢救用药、抢救措施、病情变化、出入量及生命体征等。

6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皮肤潮红、多汗与二氧化碳潴留而致酸中毒得症状,并及时采取医治措施。

7维持循环系统得稳定,复苏后心律不稳定,应予心电监护。

同时注意观察脉搏、心率、血压、末梢循环(皮肤、口唇颜色、四肢温度、湿度、指/趾甲得颜色及静脉充盈情况等)及尿量、
8 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道管理,注意呼吸道湿化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对应用人工呼吸机患者应注意呼吸机参数(潮气量、吸入氧浓度及呼吸频率等)得监测与记录,吸入气体得湿化,观察有无人工气道阻塞、管路衔接松脱,皮下气肿、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等现象。

9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肺部感染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得发生。

10 保证足够得热量,昏迷患者可给予鼻饲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11 定期监测动脉血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急性中毒护理常规
1 迅速清除毒物,立即脱离中毒环境,终止继续接触毒物。

2 吸入性中毒,将患者迅速脱离中毒环境,移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给予吸氧与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3接触性中毒,应迅速脱去患者得一切污染衣物,彻底清洗污染部位。

4洗胃,为减少毒物得继续吸收,神志清醒得病人,可采取口服催吐洗胃。

昏迷患者以及服用大量药物者必须尽快采用洗胃管洗胃,一般在服用药物后4~6小时内洗胃效果最佳。

如果服用药物量比较大,或药物体内吸收较慢,即使时间超过6小时,洗胃对于服药得多数病人也就是非常必要得。

5 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及类型、脉率、血压、瞳孔、尿量等变化并记录、详细记录出入液量。

6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
7 生活护理,急性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昏迷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吞服腐蚀性毒物者应特别注意口腔护理,密切观察口腔粘膜得变化、
8饮食护理,病情许可时,尽量鼓励病人进食,少食多餐,急性中毒病人得饮食应给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得无渣饮食,腐蚀性毒物中毒者应早期给予乳类等流食、应保证患者足够得营养供应,必要时给予鼻饲营养或静脉营养。

9安全护理,防止惊厥、抽搐、烦躁不安患者坠床与碰伤。

对企图自杀得患者,应给予安全防范,并要有专人陪护。

10 心理护理,根据患者中毒原因、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对中毒得了解程度与心理需要进行针对性得心理疏导,给予患者情感上得支持。

镇静催眠药中毒护理常规
1 立即用温开水彻底洗胃,即使超过8—12h仍须洗胃、若病人呼吸衰竭,先做气管插管,施行辅助呼吸后再插胃管洗胃。

2 洗胃后注入33%硫酸钠50-60ml导泄或20%活性炭混悬液。

忌用硫酸镁,因镁离子吸收后可抑制呼吸中枢。

3 呼吸困难者,给氧气吸入,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4 促进意识恢复,按医嘱给予葡萄糖、维生素B1、纳洛酮。

5 静脉输液应用利尿剂、碳酸氢钠,促进毒物排泄、血压降低者,可给予多巴胺、阿拉明等升压药物。

6心电监护,出现心律失常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7注意观察病人意识、瞳孔变化、肌张力与腱反射恢复情况,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

8 记录24h出入水量。

注意观察尿量,保持每日尿量4000~6000ml,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9留取呕吐物、尿标本,及时送验。

10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肺部感染。

11病情危重者,可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血液灌流。

一氧化碳中毒护理常规
1 迅速撤离中毒环境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得地方。

平卧位,松开衣服,注意保暖。

2立即用氧。

轻度或中度中毒者用面罩或鼻导管给氧,氧流量4~6L/min、重度中毒病人可采用高压氧治疗。

3 呼吸循环衰竭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及强心剂。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行人工呼吸、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等,积极进行抢救。

4 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病人及呕吐者,使其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

5烦躁不安或惊厥时,加用床挡,以防坠床。

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输液量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发生肺水肿与脑水肿、
6 脑水肿者给予脱水剂与利尿剂,注意观察病人得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得变化。

7注意观察有无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记录24h出入水量、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

病情稳定后,进行健康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