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冷暴力之法律思考姓名:李艳茹班级:098111 学号:081109015 成绩:[摘要]家庭冷暴力不同于拳打脚踢的家庭热暴力,而是家庭成员之间出现矛盾时,采取冷淡、轻视、疏远的态度。
除此之外,家庭冷暴力还表现为言语攻击,经济制裁和性方面的控制,有意无意得人用精神折磨对方。
并且家庭冷暴力表现形式比较隐性,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且家庭冷暴力的危害很大,对受害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创伤,严重破坏家庭幸福。
但是至今家庭冷暴力在我国的法律上还是一个空白,法律上的缺失,法律规范的缺失也是家庭冷暴力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
面对家庭冷暴力发生日益频繁的趋势,可通过加强对人们的教育,注重男女平等、努力增进夫妻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沟通、发挥妇联和社会工作在解决家庭冷暴力中的作用、完善立法,提高可操作性这些防范措施对家庭冷暴力进行预防,同时,通过完善立法,加大对受害者的赔偿力度和搭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的措施对家庭冷暴力进行治理。
[关键词]家庭冷暴力界定立法漏洞预防对策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只有家庭的安宁才有社会的稳定。
然而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属于何种社会、经济、文化、种族及宗教背景,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问题。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冷暴力正日益成为破坏现代婚姻家庭的重要病毒,而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家庭冷暴力没有明确规定,对家庭冷暴力的研究日益提上日程。
1家庭冷暴力的界定、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家庭冷暴力不同于拳打脚踢的家庭热暴力,是一种表现方式隐性的家庭暴力形式。
所谓家庭冷暴力,也称之为家庭冷战,包括夫妻间、父母与子女间产生的精神暴力行为,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在产生矛盾时,对对方表现冷淡、轻视、疏远。
夫妻问家庭冷暴力的明显特征是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低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等等。
甚至表现为言语攻击、在经济上和性方面进行控制,有意或无意用精神折磨对方,使婚姻处于一种长期的不正常状态,影响对方正常生活。
[1]1.1 家庭冷暴力的界定人们通常理解的家庭暴力是指对家庭成员采取打、骂、冻、饿、禁闭、强迫过度劳动、有病不给治疗等方法折磨、虐待家庭成员。
这种暴力是看得见、听的见家庭热暴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油、盐、柴、米等问题而大打出手的现象逐渐减少,特别是在机关、事业单位更是很少出现或听见动之以拳脚、咆哮、谩骂声不绝于耳的家庭热暴力。
但在城市一些家庭,暴力形式不再仅仅局限于拳脚相加,还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家庭成员中的双方在产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殴打等暴力方式解决,而是对对方表现较为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
包括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夫妻间停止或敷衍性生活。
此外,还包括财产经济虐待,如扣留钱款,拒绝支付各种日常开支账单等。
这种被称为冷暴力的家庭问题,在一些城市家庭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所谓家庭冷暴力,也被称之为家庭冷战,包括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间产生的精神暴力行为,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在产生矛盾时,对对方表现冷淡、轻视、疏远。
夫妻间家庭冷暴力的明显特征是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低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等等。
甚至表现为言语攻击、在经济上和性方面进行控制,有意或无意用精神折磨对方,使婚姻处于一种长期的不正常状态,影响对方正常生活。
[2]1.2 家庭冷暴力的表现形式家庭冷暴力作为一种隐性的暴力形式,给对方的伤害比显性暴力更大,甚至还会造成精神隐疾。
一般情况下,家庭冷暴力大多出现在知识分子家庭,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言语攻击表现为用语言刺激攻击对方,一方对另一方明显的冷嘲热讽。
有一类人从来不喜欢赞美别人,哪怕是对丈夫或是妻子,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
比如妻子有些想法想征求丈夫的意见时,丈夫就说:“你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就跟别人学”、“你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模样,再漂亮的东西套在你身上也好不了”。
比如夫妻因为财务问题有异议,做妻子的就晓:“你要是像她老公一样能挣钱,我还用跟你说这些”、“如果你还是个男人,就别让我操这份心”等等一些刺伤人自尊心的话,以便达到伤害对方的目的。
(2)精神隔离和性漠视精神隔离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一种漠视,极少甚至不与对方交流,对对方的行为不管不顾,不关心对方的烦恼和家庭中的饮食起居,不再做以前一直由自己主动承担的家务;临时出门不再通知对方,没有任何原因地“失踪”让对方找不到踪影:懒得和对方说话,不喜欢单独面对对方。
更有甚者,对所存在的问题听之任之,逐渐丧失主动解决问题的主观意愿,觉得对方所做的和所晚的一切好像都与自己无关,只是为了维持婚姻形式,但是,两个人都要想清楚维持这种状况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这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状况。
性漠视则主要表现为对对方的性冷淡,敷衍甚至停止与对方过性生活。
(3)经济制裁包括对个人财产的毁坏,比如踢门、砸窗户、摔东西等。
还包括伤害宠物、扣留钱款,拒绝支付各种日常开支账单等。
1.3 家庭冷暴力的危害家庭冷暴力正日益成为破坏现代婚姻家庭肌体的重要病毒,故有人称之为“都市家庭新杀手”。
家庭冷暴力所造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许多受害者长期生活在家庭冷暴力的阴影下,她们的身心受到严重损害,这也是诱发受害者犯罪,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1.3.1对受害者的心理和精神造成极度摧残家庭冷暴力使受害者在精神上遭受极大的创伤,在人格尊严上受到莫大的侮辱,使许多受害者长期处于痛苦的煎熬中,有的甚至失去生存的勇气,走向绝路。
如某市妇女许某的丈夫冷眼对她,不与她沟通达两年之久,许某精神濒临崩溃。
另一妇女因不堪丈夫的冷暴力愤而跳河。
有的妇女难以忍受丈夫的冷漠,把吵一架当成一种奢望,深受家庭冷暴力之苦的男女,心理上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女性大多有委屈感,感情变得脆弱易激动,心理上常处于孤独状态,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男性往往因此变得多疑、自私、自卑、不愿与人交流、家庭冷暴力作为一种隐性的暴力形式,给对方的伤害比显性暴力更大,甚至还会造成精神隐疾。
[3] 1.3.2 家庭冷暴力破坏了家庭幸福家庭冷暴力是影响婚姻家庭的重要因素,长期受家庭冷暴力侵害的家庭以爱情维系的婚姻关系就会受到损害、扭曲,直接影响着家庭的幸福,是造成家庭破裂的重要原因。
有这么一个案例,丈夫在妻子生下儿子后不久,即不再理睬妻子,夫妻双方分房而卧,双方碍于面子没有离婚,儿子从小就与母亲共睡一床,待儿子17岁那年,妻子由于长期的心理、生理压抑,唆使儿子与自己做出了乱伦之事,从此,儿子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变得精神恍惚,最后导致了精神失常,丈夫对自己长期冷落妻子造成的恶果追悔莫及。
[4]1.3.3 家庭冷暴力危害社会安宁与稳定家庭冷暴力不仅仅对家庭有影响,它的危害涉及社会。
长期遭受冷暴力侵害而不懂得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受害者,有的寻求自杀解脱,有的卖淫、找情人、赌博、吸毒,甚至为报复而伤害对方,有的人把对配偶的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打骂、伤害孩子,给社会造成一定影响。
[5]2 对家庭冷暴力的法律规制及缺失2.1 国外立法和我国立法现状目前,已有44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专门的法律。
国际社会非常重视人权保障,联合国1993年通过了《消除对妇女暴力宣言》,1999年11月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1月25日为“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
我国2001年修订婚姻法在司法解释中引进了家庭暴力的概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条的规定,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从上述规定可见,我国关于家庭暴力的界定限于以作为方式实施的家庭暴力,并不包含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的冷暴力,即我国所谓的家庭暴力仅限于身体暴力这一种形式,并包含精神暴力。
上述定义虽然提到精神伤害,但是这里的精神伤害不属于家庭精神暴力范畴,是附属于身体暴力的精神伤害,庭冷暴力在我国立法上尚属空白。
2.2 家庭冷暴力的立法争议法律总是在一种行为被认为是侵害国家、集体或个人权益时才被制订出来,以对这种行为进行约束和惩罚。
同时,法律有其独特的调整对象,不可能包罗万象地穷尽所有的行为和事件。
它的调整范围只限于那些有必要运用国家强制力去干预的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中的有些方面用法律干预是不适宜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目前我国法律没有关于家庭冷暴力的规定,那么在家庭暴力法日益完善的过程中,我国是否要对之进行立法干预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法学界人士有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不宜将家庭冷暴力纳入法律调整范畴,理由是:首先,家庭冷暴力的概念难以界定。
“冷”是一个感官感受的形容词,难有统一标准。
其次,对于消极的不作为,法律难以干预,将其纳入法律调整,法律将会有形同虚设之嫌。
第三,有可能削弱对家庭暴力的打击力度。
家庭暴力是要保护受害人的人身权,其中,身体健康权、生命权是首要的,如果无限扩大家庭暴力的外延,反而会使立法最基本的目的都难以实现⋯。
另有人认为,家庭冷暴力频发与我国相关立法缺失有关,我国应立法规制家庭冷暴力。
立法的缺失直接导致司法实践的无法可依,常常使受害者在主张权利、请求保护时于法无据,更深层次的影响是导致施暴者主观上无所畏忌。
立法的缺失还导致法律救济滞后。
面对家庭冷暴力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制定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专门法是根本途径。
如果能够将冷暴力纳入家庭暴力的范畴,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依照婚姻法追究施暴者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这也符合婚姻法的立法本意。
我认为,通过法律规制家庭冷暴力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首先,家庭冷暴力发生率之高、危害性之大使得法律手段的介入成为必要。
中国法学会关于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课题四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在我国,家庭冷暴力的发生率已居三种家庭暴力形式之首心。
就家庭暴力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来看,家庭冷暴力已经成为或者必然成为我国家庭暴力的主要形式。
同时,家庭冷暴力的危害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家庭冷暴力使直接当事人遭受精神创伤,形成心理和精神隐疾,使其他家庭成员遭受伤害,造成家庭成员间的疏离和怨恨,甚至导致家庭分裂、亲人离散,进而给社会带来不稳定。
可见,不将家庭冷暴力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难以达到现代社会反家庭暴力的宗旨。
其次,将家庭冷暴力纳入法律规制范畴是完善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必然趋势。
我国对家庭暴力进行法律规制的起步比较晚,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对家庭暴力法律规制的相关规定散见于相关法律或者政策性文件中。
相关立法尚不完善。
当前国际层面和其他国家关于家庭暴力的界定中都包含了家庭精神暴力。
就其他国家的立法和实践来看家庭精神暴力被纳入家庭暴力的界定中,与其他形式的家庭暴力一并由家庭暴力法进行调整。
根据我国的家庭暴力状况,将家庭冷暴力纳入法律调整是完善我国家庭暴力法不可缺少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