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走
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啜泣、纳罕、迂回、训诫、瘦骨嶙峋、小心翼翼”等词语。

2.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能力目标
1、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2、鉴赏课文中由事推理的感悟美。

德育目标
在阅读中感悟和思考生活哲理,激励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意,研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及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
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课文内容,获得教益。

教学方法
1.朗读复述法。

本文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作者从童年的一次“脱险”经历,感悟到战胜艰难险阻的人生哲理。

通过朗读感知文意,朗读以“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三点要求给予指导和评价。

复述故事情节,体味记叙的周密。

2.设疑研讨法。

通过有创意的设疑,引导学生多角度阅读、研讨,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朗读质量。

课时安排
2课时
创意说明:变读设计即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创造性地“导”,学生创造性地“读”,以改变课文内容、改变学生角色的阅读方式,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最大限度地张扬学生的思维个性,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春/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咫尺天涯路/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于是就没有了下一步/于是就没有了路/路尽天绝处/不妨尝试着再走一步/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一、朗读感知
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生词的方式大声地练习读音。

落实如下词语:闷热训诫凸出迂回凝视瘦骨嶙峋啜泣头晕目眩小心翼翼
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的方式练习、体会。

(同学们活动)
表情朗读“暮色苍茫……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这一部分。

再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朗读“暮色苍茫……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这一部分。

3.朗读时要体味作者的感受。

集体朗读文中最后一段,注意语速与重音,体味作者在这一段中所抒发的人生感悟。

二、理解课文
我们学习课文,首先要认识它。

要从整体上把握它,要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它。

这就叫做认识课文,理解课文。

1、变标题———理解内容
可从不同角度自拟标题,这既是建立对课文内容及主旨初步理解和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又是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主旨更进一步理解和把握的策略和方式。

可有如下说法:
第一次爬悬崖脱险永远不能忘记战胜恐惧八岁的记忆
最初的那一小步没什么了不起战胜自己才能相信自己
星光下的悬崖当朋友离我而去父亲的话2、变角色———认识人物学生分别以内德、杰利、父亲的口吻讲述这一故事,注意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例如,内德是那些不关心“我”的孩子们当中的一个,他也是那些无情地嘲笑“我”的孩子们当中的一个,在他和其他几个孩子眼中,“我”是一个可笑的“胆小鬼”,他在这整件事情当中,心里是怎么想的? 怎么说的? 又是怎么做的? 事后有没有再认真反思过自己?
再如杰利,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他为什么明明“有点不放心”,却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从他离去到叫来“我”的父亲,这中间的过程是怎样的? 其间可能发生了一些什么? 他怎样对“我”的父亲讲述这件事?
还有父亲,当他发现身体一直弱不禁风的孩子这么晚了还没回家时,他的心情如何? 他做了些什么?当他从杰利口中得知这件事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在赶往悬崖的路途当中,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跟杰利谈了些什么?
通过变角色讲故事,可以更为真切地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准确深入的认识人物形象。

三、课后作业
让学生作出种种有可能的设想,为故事设计一个新的结局。

写于习作本上
第二课时
一、变结局———拓展思维
让学生交流为故事设计一个新的结局。

例如:杰利找到的是“我”的母亲..
杰利没有找到我的任何亲人..
杰利在途中劝说伙伴们一起回来帮助“我”..
杰利被伙伴们恶作剧地拉走,不允许他去报告“我”的家人,也不允许他独自来帮助“我”..
二、研讨主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这件事虽已过去了,但作者却从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哲理,试用文中的话表明这一哲理。

怎样理解这一哲理?
题目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关键是化整为零。

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

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三、延伸拓展,
启发学生联想:我们生活中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例证以爬山为例,将爬上山顶的大目标化为爬山途中一个个不小目标;以学习为例,树立短期目标,进而连缀成为长远目标……
四、提出希望
1. 师送学生一首诗──《一步》:一步走不完长征路/长征却少不了每一走/一步登不上高山顶/一步却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请珍重你的每一步。

然后提出希望。

五、搜集例证
文章通过“我”的一次“脱险”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个生活哲理:战胜一个一个的困难,一点一点地向前迈进,便能一步一步地接近成功。

这种哲理通过一个八岁孩子的经历证明了出来,其实,还有很多人的奋斗经历甚至自然界的某些现象都是对它极好的证明。

学习本文,让学生多方搜集这种素材进行例证,能够对课文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对学生自己的成长也将更为有益。

熟读课文,明确主旨,然后列举各种例子来证明本文作者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1. 人的例子(古人的例子、今人的例子、外国名人的例子、身边成功人士的例子、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
2. 自然界的例子(动物、植物、矿产..)
课文扩读材料
和时间比赛
林清云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过世了。

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

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断断续续地维持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

他们知道与其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可那总有一天要醒来) ,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呢?”我问着。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

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

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过完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能回来了。

”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了我一个谜语,这谜语比课本上的“日历挂在墙壁,一天撕一页,使我心里着急”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也比作文本上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家里的庭院里面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林鸟飞过空中归巢,它们飞得多么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 也永远不是今天了。

而或许明年飞过这条路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那么快,使我的心里不只是着急,更多的是悲伤。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

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

”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前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得跳跃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

以后我时常做那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才能完成的作业,我10 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20 年, 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比自己原来有的时间跑快一步,如果跑得快,有时可以快好几步。

那几步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
使用建议:这是一篇哲理散文。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指出了做事取得成功的一个秘诀,这就是:和时间比赛。

虽然“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比自己原来有的时间跑快一步,如果跑得快,有时可以快好几步。

那几步很小很小, 用途却很大很大”和《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样,它也是通过回忆自己儿时的经历告诉了人们该怎样一步一步渐渐靠近成功。

两篇作品都有着丰富细腻的情感,都融理于情,思想有深度,却又都是用形象化的描述让读者感情受到感染,心有所动,进而思想产生感悟,思有所得, 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

这是一种大处着眼、小处着笔的写法。

所不同的是,这篇作品由一些细碎的生活片段组成,而《走一步,再走一步》全文只叙述了“脱险”这一个事件。

这篇作品中的“我”从小就有一种奋斗的勇气与决心,而《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我”是由软弱自卑渐渐变得坚强自信。

全文完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