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一单元【体现课标思想】教学这一单元要使学生产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知道我们的生活充满爱;懂得不要因为没有人监督就放弃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继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的表达顺序;能够按一定的顺序复述课文等。
【教学目标】继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的表达顺序;能够按一定的顺序复述课文等。
【教学重点】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的表达顺序;能够按一定的顺序复述课文等。
1、我们爱你,中国【教学目标】学会本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0个字。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通过正确、流利的朗读理解诗歌语言。
通过默读课文,简单的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歌颂祖国的,学习作者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事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以吟诵、感悟、抓词语展开想像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感情,激发爱国之情,同时积累词汇,学习归纳方法。
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背诵方法:“一个基础(熟读)”、“一条线索(抓住顺序)”、“一把(关键)词语”背诵课文1-4小节。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可通过具体的数字帮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
能简单的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歌颂祖国的,学习作者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事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理解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积累语汇。
【教具准备】课件:地图、图片、歌曲【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0个字。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通过正确、流利的朗读初步理解诗歌语言。
通过默读课文,简单的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歌颂祖国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习归纳,初步体会作者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事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初步体会祖国的可爱。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意思,默读初步感悟诗歌语言,学习简单归纳,初步体会祖国的可爱。
【教学难点】能简单的归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歌颂祖国的,感悟归纳的方法。
初步体会作者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事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上网或其他途径了解文中相关的事物;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同伴交流。
二、新课导入: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说说歌曲内容。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诵祖国的诗歌。
板书课题:1 我们爱你,中国3、教师范读,学生谈谈诗歌中展示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组成的词或不理解的词。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出示生字,读准音,识记形。
②读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生活实际理解,交流。
③指名分节朗读,要求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从哪几方面歌颂伟大祖国的?边读边划出重点词句。
4、初步理解,归纳交流。
幅员辽阔(地域)山河壮丽(山川)物产丰富(名产)文化灿烂(多民族)民族伟大(历史发展)奋发开拓(民族精神)5、诗歌可分为几个部分?第一段(1):祖国幅员辽阔。
第二段(2-6):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7):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6、朗读全诗,初步体会祖国的可爱。
四、学习第一段1、读诗。
2、理解诗歌中的部分词语: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3、思考:(1)这一段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借助地图)(2)“啊,我们爱你,中国”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1、指导写字:巩固生字的读音,自己找出形近字比较组词。
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2、朗读诗歌。
3、抄写课后四字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正确、流利的朗读理解诗歌语言。
学习作者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事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以吟诵、感悟、抓词语展开想像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感情,激发爱国之情,同时积累词汇,学习归纳方法。
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背诵方法:“一个基础(熟读)”、“一条线索(抓住顺序)”、“一把(关键)词语”背诵课文1-4小节。
【教学重点】以吟诵、感悟、抓词语展开想像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感情,激发爱国之情,同时积累词汇,学习归纳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事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中国地图,这就是我们的祖国,它就像一只雄鸡,永远充满昂扬的斗志,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的怀抱,(板书:中国)默读诗歌,发现这首诗歌有什么特点?结构相同,反复出现5次“我们爱你”——表达了强烈的爱。
(板书:我们爱你)二、新授1.第一小节(1)读第一小节,提出不懂的问题:有可能提到帕米尔高原,结合地图指出在西部的位置。
(2)结合地图方位和诗句,说说读懂了什么?——祖国面积辽阔。
品味词语:想像北方“银装素裹” 南方“盎然春色”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说。
(3)想象读,读出祖国地域之辽阔,读出赞美和自豪。
——借助课件演示背诵(4)结合内容,为本段补充一句:我们爱你,爱你的(地域辽阔)师:诗歌还分别从哪几方面歌颂了祖国呢?请你默读诗歌,为每节诗,补充一句:我们爱你,爱你的2.第二小节(1)引领学生概括出“名山大川”(2)把你了解的诗中提到的美景介绍给大家。
(3)借助图片,说出对这些美景的感受,引出“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缥缈”“波澜壮阔”的理解和想象。
(4)读出特点,读出感受。
训练想像读,将文字转化成画面。
师:祖国的美景数不清,你还知道有哪些名山大川呢?——读出赞美、自豪之情。
3.第三小节(1)概括出“名特产品”(2)引领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这些产品的情况——英文“中国”的来历,与瓷器的关系。
——古代闻名的丝绸之路。
——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这些都是享誉世界的名特产品。
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名特产品?(3)欣赏图片,读出特点,读出赞美、自豪。
4.第四小节(1)你能发现诗中有哪些民族吗?(2)补充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大家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5.第五小节(1)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成就。
(2)谈谈身边的变化,看看国家的成就(图片),想像未来的发展。
(3)读6.第六小节(1)说说硕果,从斗争史中感受民族精神。
(2)读7.第七小节怎样读出颂扬之情。
本节四行我们要读出节奏变化。
三、巩固1.出示图片,选择词语与之对应银装素裹盎然春色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缈波澜壮阔光洁绚丽壮丽巍峨2.我们生活在风景优美的北京郊区,这里的特色众多,把你知道的内容与同学分享。
了解同学想表达的内容,据此分组。
开展小组活动:要求:要抓住重点介绍,不要面面俱到。
注意要说明白,言之有序。
听的同学边听边思考,评选“怀柔特色小导游”。
小组交流,评选“北京特色小导游团”。
【板书设计】:1、我们爱你,中国山河无比壮丽物产闻名世界我们爱你,中国民族风物迷人我们爱你,中国文化古老灿烂奋发开拓2、拐杖【教学目标】学会14个生字(其中2个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能够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句子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按照顺序说一说围绕拐杖发上了哪些事情。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够结合一段话谈出自己的感受,并把感受写下来。
理解课文的含义,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能试着举一举身边的事例。
【教学重点】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按照顺序说一说围绕拐杖发上了哪些事情。
【教学难点】能够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句子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10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能够利用工具书词语的意思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到描写表示时间的语句,理清课文的思路。
能按照顺序说一说围绕拐杖发上了哪些事情。
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到描写表示时间的语句,理清课文的思路。
能按照顺序说一说围绕拐杖发上了哪些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找到描写表示时间的语句,理清课文的思路。
能按照顺序说一说围绕拐杖发上了哪些事情。
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哪些人拄拐杖的人,你觉得他们需要哪些帮助?今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个拄拐杖的人,咱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新授1.学习生字轻读课文,读准字音。
再读书后田格里面的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说一说使用什么方法记住的生字)说一说每一个生字的部首(重点指导独体字的部首确定方法)画出生字组成的词,在小组里读词语。
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词语的意思(使学生掌握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连字义、联系上下文等)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画下来(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读认读词语观察生字的占格特点,认真练习书写生字。
点评学生的书写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1)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文章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事情的主人公是谁?在书上进行画批。
请同学回答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车上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车上发生的事情。
利用给文章分段,(1)(2——8)(9)教师巡视进行订正回顾分段的方法(2)再读课文2——8段,一边读一边在书上画一画有些哪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语句。
订正并板书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的。
读2、3自然段试着用几个词说一说“小姑娘、我”都做了什么?(可以在书上画一画有用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时间我小姑娘刚上车靠站再启动车到站请同学把这些词语进行串联,就是段意。
引导学生看板书,使学生感受到事情是围绕拐杖发生的。
能够引导学生结合表格内容说一说有哪些事情。
3.再读过文章后你有哪些内容不理解,把他画下来,旁边画上问号。
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问题,教师进行点评。
三、巩固朗读课文布置作业1、写生字2、形近字组词3、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
能按顺序说说围绕拐杖都发生了什么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提示写一段话。
4.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按顺序说说围绕拐杖发生了哪些事情。
教学难点能结合上下文体会“我”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读课题:《拐杖》你想到什么?2、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围绕拐杖发生了哪些事情呢?自己再读读课文。
二、新授(一)、以拐杖为线索1、文中执拐杖的人是怎样的人?——健康的人板书我2、“我拿拐杖的变化:拿——拄——提3、就是由于这一“拄”引出了乘车的过程中,“我”受到一位充满爱心的小姑娘的无微不至的照顾。
围绕拐杖发生了哪些事情呢?自己读文说一说?内容上,讲的是“我” 为丈夫买了一根拐杖,为了放松自己的手脚,无意间拄着拐杖行走,被一位小姑娘当做“脚不方便的人”,一路上受到关照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