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和作用专题讲解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和作用专题讲解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专题讲解知识点讲解辨析并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初中阶段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打比方、引用、分类别、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说明方法的运用目的在于更好地表述说明内容,因此,辨析说明方法应从文章说明的内容出发,进而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下面着重讲一下上海中考考纲里要求掌握的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四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1)定义:为了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和情况,有时只从道理上讲解,人们不易理解,这就需要列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举例说明时常有“如”、“例如”等标志语。

(2)作用:①列举具体事例说明事物特征,能收到认识具体、印象深刻的效果。

②列举两个以上的实例,或是为了让读者明白说明的内容具有普遍性,或是为了从不同角度揭示说明对象的不同特性。

【经典范例1】生物入侵者 (节选)“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

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

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问题:本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这类题目的答题基本步骤是:判断说明方法——分析说明内容——指出说明效果。

答题基本模式: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文章举出的例子,具体而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令人印象深刻。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具体而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对本地物种造成的极大威胁,令人印象深刻。

【经典范例2】大自然的语言(节选)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问题:为什么这一处举两个例子呢?【解题思路】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了两个例子。

为什么这一处举两个例子呢?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

这种现象一般人比较陌生。

你不信吗?那就举例子给你听,只举一个,你还以为有偶然,举两个,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答题基本模式: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文章列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参考答案:上面这段文字列举两个实例,主要是为了让读者明白经度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具有普遍性,使人确信不疑。

2.列数字(1)定义: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数字有约数和确数,不管哪一类数字,都能起到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列数字。

(2)作用:①列举确数,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有一个具体确定的准确认识。

②列举约数,准确说明不能进行实测又缺乏可靠资料的实际情况,只能作大致的估计判断。

【经典范例】中国石拱桥 (节选)(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问题: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这类题目的答题基本步骤是:判断说明方法——分析说明内容——指出说明效果。

答题基本模式: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文章列举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参考答案: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意思是说卢沟桥的11个石拱最短的16米长,最长的21.6米长,其他石拱的长度在16米至21.6米之间,也是各不相同。

这些数据,都是经过科学的测量得来的,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卢沟桥的规模。

3.作比较。

(1)定义: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

作比较包括类比和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

(2)作用:通过与另一事物的比较说明事物,可使事物的特征鲜明突出,形象具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经典范例】向沙漠进军 (节选)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古代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的文明都是在这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但是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

问题: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这类题目的答题基本步骤是:判断说明方法——分析说明内容——指出说明效果。

答题基本模式: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文章把……与……进行比较,鲜明突出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参考答案:画线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古代的地中海沿岸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如今有些地区变成了荒漠,形成强烈的比较,鲜明突出地说明了沙漠对人类的严重危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列图表(1)列图表是指采用绘制图形或表格的方法进行说明。

为了把十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就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形象。

(2)作用:使人看了一目了然,直观清晰。

箭头上的数字表示,这一行动所需要的时间,例如15表示从把水放在炉上到水开的时间是15分钟。

从这个图上可以一眼看出,办法甲总共要16分钟(而办法乙、丙需要20分钟)。

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应当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

同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总共不过4分钟,大可利用「等水开」的时间来做。

问题:选文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这幅箭头图,在调查的基础上标出完成一项工程所需的时间和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初步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复杂的工序,难以一一用文字表述,改用图表,简单明了,有利于理解。

参考答案:通过图表使统筹方法的原理能醒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专项练习重金属污染就在我们身边①重金属一般以天然浓度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而重金属污染指的是由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重金属污染事件在国内外都频频发生。

②20世纪60—80年代,是美国、日本等国重金属污染的高发期。

其中,日本因汞污染引起的水俣(yǔ)病就曾轰动世界。

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

仅2011年1—8月,全国就发生11起重金属污染事件;2010年,重金属污染事件发生了14起。

2008年—2009年,贵州、湖南、广西、云南、河南、陕西均出现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如2009年8月,陕西省凤翔县3个村发生851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2008年10月,广西河池砷污染导致450人尿砷超标。

③有益的金属元素,浓度超过某一数值也会有剧烈的毒性,使动植物中毒,死亡,重金属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和人体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就会造成人体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④现阶段我们需要重点防范的金属元素主要有铅、镉、汞、砷、铬五种。

请看下表:⑤重金属侵害人体的最主要途径就是食物和引用水。

动物的肝脏、贝类海鲜含重金属量普遍较高,应减少摄入量;自来水在管道中积蓄太久,易于管道及水龙头发生化学反应,造成自来水中铅含量超标。

⑥工业革命以来,重金属作为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无论用量和种类都越来越多,由此出现的影响和破坏环境的事件也就不断增加。

重金属本无罪,是人类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将它变成了刽子手。

只有理性,科学地发展,才能有效阻止重金属污染的进一步漫延,避免悲剧的扩大。

1.第③段空格处应分别填入的词语是()A 即使而且或者B 即使甚至如果C 虽然而且如果D 如果甚至或者2.本文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3.(1)本文第②段意在说明;(2)第⑥段告诉我们,造成重金属污染的根本原因是。

4.下列对“重金属污染就在你身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重金属一般以天然浓度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B 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C 有危害的重金属元素,很多来源于日常用品。

D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可能受到重金属侵害。

5.阅读下列资斜,再结合木文,说说随意抛弃旧电池会带来哪些危害?【资料一】我国每年大约产生废电池近44亿节,我国生产的电池主要成分为锰、汞、锌、铬等重金属。

废电池无论暴露在空气中,还是随垃圾深埋地下,其重金属成分都会随渗液溢出。

参考答案:1.B2.列图表直观而简明地介绍了铅、镉、汞、砷、铬五种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及易受害人群。

3.(1)重金属污染事件在国内外都频频发生(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问题,我国尤甚)。

(2)人类盲目追求经济发展。

4.A5.(1)人接触废电池渗液中的重金属会损害健康;(2)废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环境(主要是土壤和地下水);(3)我国废电池量大,是一个巨大的重金属污染源。

微波武器冯永平①微波是一种高功率电磁波,可以用特殊的天线汇聚成方向性极强、能量极高的波束,在空中以光速沿直线传播。

②所谓微波武器,指的是利用微波束的能量直接杀伤目标或使目标丧失作战效能的武器。

微波武器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统构成。

③微波武器可用于杀伤人员。

其杀伤机理可分为“非热效应”和“热效应”两种。

“非热效应”是由弱微波辐射引起的,它会使人烦躁、头痛、神经紊乱、记忆力减退。

而“热效应”则是利用强微波辐射照射人体,通过短时间内产生的高温高热,造成人员伤亡。

另外,微波武器还有一大绝招,即它能穿过大于其波长的所有缝隙以及玻璃等绝缘体,进入目标内部,杀伤里面的人员,甚至连封闭工事及装甲车辆内的战斗人员也难逃脱它的“魔爪”。

④微波武器还可以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

当其发射的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达到0.01~1微瓦/厘米时,可使相应波段的雷达和电子系统无法工作;当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增加到10~100瓦/厘米时,则可烧毁任何工作波段的电子元器件。

微波武器可以攻击的目标非常多,从洲际导弹、巡航导弹、飞机、坦克、军舰,到雷达、计算机、通讯器材,只要是处于强微波的覆盖区内,就可能受到攻击而丧失作战效能。

⑤微波武器还是隐形武器的克星。

隐形武器能够隐形的关键是广泛采用了能吸收雷达波的材料和涂料。

微波武器发射出的高能量微波束能使隐形武器因升温而受到破坏,轻则瞬间被加热,导致机毁人亡;重则即刻融化,变成轻烟一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