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实验指导目录实验一神经生理实验1.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1.2 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 1.3 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实验二血液生理实验2.1 红细胞计数 2.2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实验三循环生理实验之蛙心起搏点及心肌特性3.1 蛙心起搏点3.2 心肌特性实验四循环生理实验之蛙心灌流4.1 蛙心灌流实验五循环生理实验之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及其影响因素5.1 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及其影响因素实验六消化生理实验7.1 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7.2 小肠吸收和渗透压的关系7.3 离体肠段运动描记实验七泌尿生理实验8.1 尿的分泌及其影响与调节实验八泌尿、循环、呼吸生理综合实验(综合计划 07级)实验九肌肉生理实验9.1 阈刺激、阈上刺激与最大刺激9.2 肌肉的单收缩9.3 肌肉的强直收缩和收缩总和实验一神经生理实验年月日星期1.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目的和原理: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它的离体组织所需要的生活条件又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因此在实验中常用蟾蜍或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研究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如: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肌肉收缩的机能等。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实验器材和药品:中式剪子,眼科剪,眼科镊,蛙板,玻璃分针(玻璃勾),探针,锌铜弓,培养皿,大头针,棉花,线,任氏液,纱布等。
实验方法:1、破坏脑脊髓取一只蟾蜍或蛙,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保定好,用探针从枕骨大孔垂直刺入,然后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再向后刺入脊椎管捣毁脊髓。
此时蟾蜍四肢松软,呼吸消失,表示脑脊髓破坏完全。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提起蟾蜍的背部,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0.5-1.0厘米处剪断脊柱(见图),用左手捏住蟾蜍骶髂关节以下的脊柱,使蟾蜍头与内脏自然下垂,右手持中式剪刀,沿脊柱两侧剪除皮肤肌肉和一切内脏(注意勿损伤坐骨神经),仅留骶尾联合以下的后肢、骶骨、脊柱及由它发出的坐骨神经。
3、剥皮剪去泄殖腔外口的皮肤后,用镊子夹住脊柱断端的皮肤边缘,剥掉躯干及后肢的全部皮肤,然后将已剥掉皮肤的后肢,背位放在预先用任氏液浸湿过的清洁蛙板伤。
4、分离两腿用玻璃分针分离和挑起坐骨神经丛,剪断神经下的骶骨及骨盆联合前缘的软组织,留下一块椎骨。
沿脊髓正中线剪开脊椎,将剪开的脊椎骨连同神经分别放在左右大腿的肌肉上,此时须注意不得伤及两侧坐骨神经,最后在骨盆联合部猛然剪开两腿,将两条腿浸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5、分离坐骨神经取一只腿,背面向上放在蛙板上,用玻璃分针沿股二头肌及半膜肌所形成的肌沟,剥离肌膜,露出位于肌沟深处的坐骨神经,,然后沿神经走向仔细分离坐骨神经。
6、完成坐骨神经小腿标本在膝关节上方将股骨周围所有的大腿肌肉完全分离,从膝关节附近剪掉肌肉,露出股骨后,在膝关节以上1厘米处剪断股骨,即成为坐骨神经小腿标本。
7、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跟腱下穿线结扎,贴股面剪下跟腱,使腓肠肌与周围组织脱离。
在膝关节下将其他组织完全剪断,即成为有一段股骨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见图)。
8、用锌铜弓检查标本用经任氏液润湿的锌铜弓迅速接触坐骨神经,如果腓肠肌发生明显而灵敏的收缩,则表示标本的兴奋性良好,即可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已备实验之用。
注意事项:1、在剥离标本时,不能用金属器械触碰神经干。
2、分离时,一定要把神经周围的结缔组织剥离干净。
3、不能使皮肤分泌物和血液等玷污神经和肌肉,也不能用水冲洗,以免影响组织的兴奋性,要随时用任氏液湿润神经和肌肉,防止干燥。
4、从第4步起每步均用锌铜弓检察标本的兴奋性,如兴奋性太低或丧失,表明神经的结构或机能受到损伤,则应放弃此标本,重新制作。
实验结果分析:1、任氏液的生理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不能用金属物品触碰神经干?1.2 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目的和原理:了解双相和单相动作电位的形成和波形,并熟悉Pc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
双相动作电位:将两个记录电极置于神经干的正常部位时,描记出的曲线是双相的,叫做双相动作电位;若将一记录电极置于正常部位,另一电极置于损伤处,则记录出的曲线是单相的,叫做单相动作电位:伪迹:刺激电流沿神经干表面的电解质液传导到记录电极下而被引导、放大出来的电信号,几乎与刺激信号同时出现。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实验器材和药品:示波器,前置放大器,电子刺激器,神经屏蔽盒,蛙类手术器械,滤纸片,棉球,任氏液。
实验方法:1、制备蟾蜍或蛙坐骨神经标本与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方法相同,只是将坐骨神经分离至趾部,然后两端结扎,将坐骨神经从机体上完全分离,不带任何组织。
2、连接Pc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刺激器使各仪器同步。
3、将标本放入湿润的屏蔽盒中,调节各仪器的参数至屏幕上明显地显示出伪迹和双相动作电位的波形。
注意事项:1、神经的两端不可碰在屏蔽盒壁上,也不要把神经两端折叠在电极上,以免影响动作电位的大小及波形。
2、刺激的强度要由弱到强,逐步增加至适宜强度,以免过强刺激伤害神经标本。
3、检查刺激电极与引导电极之间接地是否良好,并采用各种方法减少伪迹。
4、在操作过程中要防止神经标本因蒸发而干燥。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中,在一定范围内,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度随刺激强度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否与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全或无”定律相矛盾?为什么?实验二血液生理实验年月日星期2.1 红细胞计数目的和原理:了解红细胞计数的原理并掌握其计数的方法;用特制的计算红细胞的吸管,吸取一定量的血液,用稀释液将血液稀释100或200倍,然后将稀释后的血液置于记数室中,在显微镜下记数一定容积的稀释血中的红细胞数,再将结果换算成每升血液内的红细胞数。
实验对象动物血液实验器材和药品显微镜,采血针,酒精棉球,95%酒精,75%酒精,生理盐水,蒸馏水,血球计(红细胞稀释吸管,记数板),手摇计数器,盖玻片,栽玻片,乙醚,1%的氨水。
实验方法1、洗记数板和红细胞血管:吸血管中血迹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清洗三遍,然后用95%酒精洗两次以除去管内的水分,最后,吸入乙醚1-2次,以除去酒精。
每次排除管内洗涤液时不可用嘴吹,以免吹入水气,可将橡皮管折叠积压数次,便可驱尽。
计数板只能用自来水和蒸馏水相继冲洗,然后用擦镜纸轻拭,切不可用酒精和乙醚洗涤。
2、了解血球计的构造血球计由计数板和红细胞稀释吸管组成,计数板为长方形玻璃板,中间有四条平行槽沟,在中间两条槽沟之间,有一条横槽沟,使其构成长方形的平台。
平台比整个玻璃板的平面低0.1mm,所以当搁上一块玻璃片后,平台与盖玻片之间距离(高度)为0.1mm。
两平台中心部分各有一计数室(见图),为每边3mm长的方格,并划分为9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平方毫米,体积为0.1立方毫米。
四角的大方格又各分为16个中方格,使用于白细胞计数。
中央的一个大方格则由双线划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面积为0.04平方毫米,体积为0.004立方毫米,每个中方格又分为16个小方格,适用于红细胞计数(有的计数室划分为16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也划分为16个小方格,但其小方格的面积均相同)。
红细胞稀释细管如图所示,其上有刻度0.5、1.0、101。
3、将血液样品混匀用红细胞稀释吸管精确吸血至刻度0.5处,然后立即吸取稀释液(生理盐水)至刻度101处,然后用手指按住吸血管的上下端,轻轻摇动,使血液与稀释液充分混合均匀,此时稀释倍数为200倍;如果吸血管是超过刻度0.5,可进而吸至1.0处,然后再吸入稀释液至101处,摇匀备用,此时稀释倍数为100倍。
4、计数调整好显微镜,要注意显微镜的载物台应绝对水平,以免红细胞向一边集中,光线不可太强,可调节显微镜的虹彩和集光器。
计数时,选用四角及中间的5个中方格(共80个小方格),数出其中所有的红细胞数,计数顺序如图所示。
对压线的红细胞,计数时按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计数,计数出80个小方格中红细胞的数量。
计算 n(一个小方格中的红细胞数、个)=5个中方格的红细胞数/80v(立方毫米)=1/20(长)*1/20(宽)*1/10高k=稀释倍数N(红细胞数、个/mm3=n/v*k然后将结果换算成个/L注意事项:1、吸血时不应将气泡吸入。
2、中方格之间红细胞数相差超过15个时,表示红细胞分布很不均匀,应重做。
3、吸血管、盖玻片及计数板等用过后,必须立即洗涤干净。
2.2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目的和原理:测定正常动物的红细胞脆性。
将血液滴入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中,可以检查红细胞膜对低渗透压的抵抗力有多大。
开始出现溶血现象的低渗盐溶液浓度,为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小抵抗。
开始全部溶血的低渗盐溶液浓度,为红细胞的最大抵抗。
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小表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高,反之表示脆性低。
前者代表红细胞的最大脆性,后者代表红细胞的最小脆性。
实验对象:动物血液实验器材和药品:试管架,试管,滴管,吸管,1%NaCl溶液,蒸馏水。
实验方法:1、制备各种低渗盐溶液取试管10个,作好编号,按顺序排列在试管架上。
参照下表所示剂量向各试管中加入1%NaCl溶液,然后再加蒸馏水,制备成各种低渗盐溶液。
2、将血液样品混匀用吸管吸取血液向十个试管中分别滴加一滴,充分混合,然后在室温下静置1小时,观察实验结果。
3、判定标准A、一小时后试管内液体变成完全透明,说明红细胞完全溶血。
引起红细胞刚好全部溶血时的盐溶液的浓度,即为最大抵抗力。
B、试管内上层为透明红色液体,下层为浑浊红色,表明部分红细胞发生溶血,刚好引起部分红细胞发生溶血的盐溶液浓度,即为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
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1、何谓红细胞的渗透脆性?2、红细胞抵抗力与红细胞的脆性有何关系?实验三循环生理实验之蛙心起搏点及心肌特性年月日星期3.1蛙心起搏点目的和原理:观察蛙心脏各部分活动的先后顺序和频率,来分析心脏活动规律及其产生原理,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自律性的高低是不一致的。
在哺乳动物以窦房结(两栖类叫静脉窦)的自律性最高,正常的心脏搏动每次都由窦房结发出冲动,沿传导组织引起心房、心室收缩。
所以窦房结又称为哺乳动物的心脏起搏点。
蛙等两栖类动物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它收缩的先后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球。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实验器材和药品:蛙板,探针,玻璃分针,中式小剪,眼科剪,镊子,蛙心夹,大头针,线,滴管,任氏液。
实验方法:1、取一只蟾蜍,用探针破坏脑和脊髓,仰卧固定在蛙板上。
用镊子提起腹部中央的皮肤,先剪一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切口伸入皮下,向左右两侧肩关节方向剪开皮肤,分离后剪掉,用镊子轻轻提起甲状软骨,在腹肌上剪一小口,将剪刀深入体腔,沿皮肤切口方向剪下一块三角形肌肉,即可看到心包内跳动着的心脏。
小心剪开心包,暴露心脏。
2、首先分清心脏各个部分,然后注意观察静脉窦、心房、心室之间的活动顺序,并记录心搏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