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习题库答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复习题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大学生活的特点是什么,与中学生活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答:大学生活的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关系。
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在: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2、新的学习理念主要包含哪些内容,我们应如何树立新的学习理念,答:新的学习理念主要包括:自主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
进入大学,学习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要求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学会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而且要在综合素质上不断进步。
3、什么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答:勤奋,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
严谨,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
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创新,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树立共同理想是主题,培养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1值体系的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上的重大创新;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5、简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一、论述题1、谈谈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答: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丰富阅历、积累经验美、准备承担成人责任的过渡期,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期,是每位大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
怎样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大学期间健康成长和今后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是大学新生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大学生要尽快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1)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
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确定;学习自主性大大增加;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
(2)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
既要学会过集体生活,又要在集体中学会独立生活。
(3)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关系。
要求大学生独立、主动建立起各种人际关系,交往的需要明显增强。
(二)大学生要尽快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1)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生活能力。
2(2)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
(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4)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总之,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无论是学习、生活、交友乃至认识社会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
2、简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以及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答: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
我们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前进要发展,就会面临挑战,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
我们主要面临的挑战,一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要在现实基础上迎接挑战。
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
只有敢于迎接挑战,战胜挑战,才能把握和创造未来。
3、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崭新形象,答: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之所以成为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目标,是因为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的崭新形象是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4、谈谈当代大学生成才应具备的素质。
3答: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级专门人才素质的要求,大学生成才目标的规格要求是:第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素质。
第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素质。
第三,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古今结合、中西结合为底蕴的科学文化素质。
第四,以注重专长、专博结合、勇于实践为基础的能力素质。
第五,以健康体魄、不畏艰难险阻为支柱的身体素质。
第六,以乐观向上、坚韧不跋为主流的心理素质。
第七,以遵纪守法、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维护法律尊严为准第七,以遵纪守法、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维护法律尊严为准绳的法律素质。
绳的法律素质。
第八、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素养。
5、请结合实际,谈谈作为一名大一学生,在你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过程中有何认识和体会。
(1)从中学到大学,具有很大变化,大学新生要认识到这些变化。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4)培养优良学风。
(5)特别重视认识自我、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责任、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6)使自己具备成长成才的基本素质。
6、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答:这是《决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4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理想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力前进的向导。
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国家就没有前进的动力。
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要求的有机结合。
7、谈谈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以及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
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核心,决定人们行动的目的和方向。
法律素质也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影响人们行动的选择与实施。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
是人的各种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
道德素质是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5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面貌。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认识上、行为上执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
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意识,拥有必要的用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三项基本要素。
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地实施行为,依法维护各种正当权益,形成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8、结合自身和社会实际,阐述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要点:(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一小周是家里的独生子,入学时父母给他5000元作为一个学期的生活费。
到校后他就买了个2000多元的彩屏手机,又常和同学吃饭、唱歌,才一个多月,钱就不知不觉花了个精光。
某校园流行“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用,两三千元才算酷,四千五千真大户~”——摘自:新学期伊始,在湖北某高校新生接待点老师看到,一个小伙子身旁跟着几名中年男女,其中一妇女背着大包,汗流浃背。
“这是你母亲吧,”“不是,她是我家保姆。
”他回答道。
原来,这男生是独生子,从初中起,父母便给他请个保姆租住校外,定期来校打理生活。
——摘自:阅读上文,请分析:6(1)这是大学校园里的典型:“月光族”、“依赖族”。
他们的特点是什么,你有何感想,(2)结合材料本身,谈谈对大一新生如何适应大学新生活的认识,(3)你认为当代大学生怎样才能自觉塑造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崭新形象,答:(1)这是大学校园里的典型三族:月光族、依赖族、啃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