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酒店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
酒店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
门做起,因此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讲,酒店 具备,只有认真分析,才能心中有数,才能 强毕业实习阶段的管理与控制。实习,并非
业不是他们的首选。
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只有将学校学到 是学校教育的终结,实习生也非企业的 “ 廉
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理论知 价工人”。校企双方应紧密配合,加强对实
根据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显 识升华,才能成为当代酒店业所需要的管 习学生的心理引导和协调管理,应为学生制
Time s Fina nce
交流与思考
酒店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
蔡梦寥 任昕竺 吕伟成
摘 要 & 酒店业作为旅游业的示范性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酒店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急需大量的 高素质专业人才,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选择酒店就业的比率越来越低,已在酒店工作的大学生员工流失现象也呈逐 年递增趋势。这种供求的严重错位,是我国酒店人才市场中存在的一种现实状况,是社会、企业、学生、院校等多方因素相互作用 所构成的,而扭转这种供求错位现状,缓解酒店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对我国酒店业及旅游教育事 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港等旅游景点较少的区域,这一比例高达 “ 控制人”;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将人力资源
90% 以上。然而,这一从业人群极不稳定, 视为一种 “ 成本”,将 “ 人”当作一种 “ 工具”,
苏州市星级饭店的一线员工平均岗位年流 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而缺乏 “ 人本”
观念,没有将 “ 人”作为一种 “ 资源”,去对其 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再加上传统的人 事制度的影响,使得部门领导为保其位而不 给下属以机会展示其才能,使得有才之士大 量流失,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是 现有酒店的一个通病。
训练,增加学生的行业实践机会,使学生能
左右的占 26.2% ,这与酒店的现状相比偏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
高。酒店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工作时间
应树立从基层做起的思想,要认 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较长,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少,工作的轻松自 识到进入酒店工作后,不从服务员做起,就
为摆
由度不高,而工资待遇相对其它行业水平 不会有事业的成功。基层工作为大学生施 脱旅游类专业人才的供需错位局面,必须通
494 所,中等职业学校 713 所。2003 年,旅 销售部、公关部管理人员等,俨然上演了一
游院校在校生总计为 459,004 人,其中旅 出同行大聚会,这对上述酒店的冲击可想
游高等院校 199,682 人,旅游中等职业学 而知。这引起了各大酒店高层的高度重视,
校 259,322 人 。 中 国 现 有 旅 游 涉 外 酒 店 并相继策划着人才贮备的长期战略。
偏低等,使得酒店业不具备行业的优势,这 展才华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生应该克服 过校企合作办学的平台,来构建人才对接的
也是大学生毕业后不愿选择酒店就业和酒 怕苦心理,要有耐性,避免产生急于升迁焦 培养体系。首先企业应将人力资源计划渗
店人才流失的主要因素。
躁情绪,树立从零开始的理念,培养从大处 透到学校的教育阶段,采用定向委培、定单
着眼,小事入手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求 式培养等多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将企业的
根据学生调问卷结果显示, 职心态。
用工计划与学校的招生培养计划对接,将企
旅游 类 专 业 大 学 生 中 有 66.7% 首 选 旅 行
业的培养计划溶入到学校教育中,在整个教
社,26.5% 选择外企公司,仅 17.7% 选择酒
关键 词 & 酒店 人才 流失 供求 分析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供求现状
动率接近 100% ,个别岗位达 300% ,也就
( 一) 全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供求 是说,每三四个月就要换一个人。而随着国
现状
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的相继入驻,使得酒店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开设 业所需专业人才更为短缺,前不久美国万豪
在调查的人群中,有49.1% 的大学生希望能在一年内得到提升,26.2% 的大学生希望在二年内得到提升,他们对自 己将来发展的期望值较高,而事实上在酒店 行业中要想短期内得到提升的机会不会太 大,这就出现学生的发展意愿与酒店的现实 情况相背离,导致许多毕业生最终放弃去酒 店就业的意愿,从而使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
育过程中灌输企业文化、职业意向,激发职
店业。由此可以看出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对
在工作中遇到挫折要认真分析 业自豪感,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重点
酒店的认识不仅不够,认同度还不高,而相 失败的原因,是主观努力不够还是客观要 实施有针对性的职业引导和职业教育,培养
对与其他行业,酒店工作要从一线服务部 求太高,是客观条件苟刻还是主观条件不 和训练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其次,应加
8000 多个,星级酒店 3000 余家,按说酒店
苏州酒店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具有
人力资源在供给的数量上应不存在问题, 一定的代表性,以下仅以该地区为例进行分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酒店管理专业 析探讨,仅供参考。
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广州某全国重点高
二!导致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求错位的
校酒店管理专业的 98 届 35 名应届毕业生 因素分析
留在酒店工作。杭州某高校近 5 年旅游管 业,又被认为是 “ 吃青春饭,老来一场空”,特
理专业毕业生分配到杭州市的酒店企业的 别是对大学生而言,要他们从基层做起,同
学生的流失率达 77.6% ,2001 届毕业生进 中职毕业生甚至外来民工站在同一起跑线
入酒店工作不到 1 年,其流失率达 56.3% , 上,面对面的去伺候客人,在自尊心上过不
人,仅占总人数的 11.4% 。根据市旅游局提 其核心竞争力,导致人才流动过快。
供的数据,2004 年全市旅游行业的直接从
业人员为 4 万人左右,间接从业人员超过
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是
20 万。在 4 万多名直接从业人员中,酒店业 以 “ 事”为中心,只见 “ 事”,不见 “ 人”,强调的
的从业人员约占 76.6% ,而在太仓、张家 是单一方面的静态的控制和管理,其目的是
旅 游管 理 专 业的 高 校 越 来 越 多 , 截 至 到 集团旗下的 “ 万丽”开业,在业内掀起了轩然
2003 年底,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 包 大波,其招募的 300 余名正式员工,其来源
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只开设有旅游系或旅 主要是本市的四星级以上酒店,尤以吴宫喜
游专业的院校)1,207 所,其中高 等 院 校 来登、凯莱、竹辉饭店三家为多,从清洁工到
示,大学生在择业时受社会观念的影响最 理型人才。
定个人的 “ 职业计划”,提高实习生对饭店工
大,占 49.5% ,其次是家庭因素,占 23.6% 。 ( 三)加大旅游类专业教学改革力度,构 作的适应性,以保证能顺利度过 “ 准职业人”
社会与家庭对酒店职业的认同不高,导致了 建校企对接人才培养体系
的实习期,并能很好的留在饭店继续工作。
2000 届毕业生进酒店工作不到 2 年,其流 去。再者,社会和家长对这一行业的认同度
失率达 88.9% ,此外,通过对杭州市 10 家 不高,更有甚者,部分家长认为酒店是藏污
酒店的调查表明,近 3 年来,酒店招聘大学 纳垢的地方,反对子女从事酒店业,特别是
生 168 名,到目前流失 111 名,流失率为 从事酒店的服务工作。
5.2% ,2000 元以上占 2.9% 。而学生问卷调 势,确定适当的期望值,及时协调个人志愿 学习方法转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
查显示,他们在转正后的最低收入预期( 年 与酒店业的需要的关系,合理定位,树立稳 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专业技能的
薪) 在 2 万元左右的占 34.4% ,2 万 5 千元 定的专业思想。
66.1% ,其中朝晖酒店不到 1 年流失的大学
( 二)酒店因素分析
生有 81 名,占流失人数的 73% ,有个别饭
店连续 3 年新招聘的大学生几乎无一例外
酒店业从业人员进出频率过高揭示了
地在 1 年内流失。酒店业专业人才频频告 该行业的“ 先天不足”— — —进入门槛低。在
急,猎头公司高薪挖人而不得,由此而引发 旅游行业所有的从业人员中,只有酒店业是
中,现仅有 8 名学生到酒店行业就业。上海
( 一)社会因素分析
某高校旅游系毕业生,毕业分配到酒店中第
酒店管理属于服务性行业,社会传统观
一年的流失率高达 50% ,在其后的两年中, 念认为服务就是伺候人的工作,从事服务性
流失率为 80% ,五年后,只有少数几个人仍 行业的人似乎就低人一等,而从事酒店行
的人力资源争夺也愈演愈烈。
几乎没有什么门槛的,只要附和基本的要求
( 二) 苏州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供求 ( 外貌、人与人的交流等)即可。这一现象导
现状
致了酒店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根据
苏州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和 对苏、锡、常地区 100 所三星以上酒店进行
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个城市,其旅 的社会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酒店从业人员
游业的发展始终处在领先地位,然而星级酒 中,86.6% 的人员属高中及以下学历,大专
店难留人的问题也十分突出。苏州某高校 学历占 10% ,本科以上的只占 3.4% ,至于
自 1998 届至 2005 届近 500 名旅游类专业 研究生学历的更是廖廖无几。这使得酒店
毕业生中,目前仍在酒店业工作的仅 57 管理专业人才在毕业初的几年里无法显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 发展,酒店业从传统的旅游接待型向商务型 转变,由早先的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从 比拼硬件设施到竞争服务质量,这一系列的 变化都为酒店的人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也对员工的外貌、专业技能、外语能力 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酒店业迫切需要有 丰富旅游管理或从业经验的高素质、高学历 的人才,而实际在招聘时,酒店所注重的外 在条件、语言能力、工作经验和文化程度这 四个因素中,往往文化程度是放在最后。大 学生具备高素质、高学历,但缺少工作经验, 几乎所有的酒店都认为大学生应该从基层 做起。而作为一名具备以上能力的大学生, 就业后与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员工站在同一 起跑线上,最低起薪也不过 800- 1000 元, 即使做到领班,每月也只有 1500 元左右的 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学生的工作 热情,动摇了其从事该行业的信心,最终导 致人才的大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