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说情节中的摇摆。

2.了解小说的运行模式和运行动力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归纳小说情节中摇摆的作用。

2、探究小说摇摆的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回忆阅读方法
1.我读懂了____?
2.从哪里读出来的?
3.怎样读出来的?
4.我还想到了以前学过、看过的____?
5.我不懂的地方是____?
二、分组展示讨论成果,重点分析情节的“摇摆”
不拘泥形势,可以课本剧展示;每组一人发言,多人补充;其他组对发言小组进行点评;教师适度引导。

(一)课文2---6段。

小说的第一次摇摆及妙处。

(二)21---27段这部分,集中描写清兵卫买葫芦时的内心状态:“心头发着跳”“喘着气”“急匆匆地说完”“跑回家去”“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

这些细节表现出清兵卫丰富的内心世界:高兴——担心太贵——庆幸不贵——担心被
别人买去——买到后的心花怒放,反映了他对葫芦的痴迷。

如果删去的话,情节就成了直线运行:喜欢——买来。

这样情节运行就过于平淡,毫无悬念,难以调动读者的阅读劲头。

相反,有了这些细节构成情节上的摇摆,就能使小说情节富于张力,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三)、28---36摇摆的妙处
①引起读者的兴趣②使情节跌宕起伏
③有利于刻画人物④有利于深化主题
(四)、0.1=50=600
作者在设计“卖葫芦”这一情节时,并非直线型的,一步到位的,而是运用众多细节递进式地表现出葫芦的价值,在情节摇摆中又进一步凸显了清兵卫惊人的鉴赏天赋。

在曹文轩看来,“好看的、并且是有意味的小说,不是一支离弦之箭,而更像一群有着好心情的鸟。

它们在天空下盘旋、跃升、俯冲,……在留下无数撩人的无形曲线之后”①,才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所以,优秀的小说家善于运用摇摆的技巧来“打磨”他的作品,小说如同工匠手中的原石,在情节的反复、回旋、冲突中,逐渐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三、回忆学过课文或阅读的小说中的摇摆的情节,探究摇摆的方法。

1. 相错法
“相错成文,则语势矫健”,就是说写文章要相错成文,才能避免平板、单调。

2.张弛法
3. 抑扬法《林黛玉进贾府》
抑扬顿挫,这是一种褒扬和贬抑互相交错的手法。

对要赞美肯定的人或事,
先贬责、否定,是为欲扬先抑;对要贬责、否定的人或事,先赞美、肯定,是为欲抑先扬。

如果要赞美什么,一开笔就连篇溢美之辞,或要贬责什么,一下言则横加指责,那么,文章就是一褒到底,或者满篇贬言,波澜不兴。

采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方法,就能使文势跌宕曲折,起伏变化,给读者以新、奇、美的享受,文章也因此有了生气。

王夫人因说:……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

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

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tāo),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4、误会法
就是借助人物之间的各种误会造成一定的矛盾冲突,从而铺排情节。

美国一家杂志悬奖文字简短、情节曲折的文章,结果题为《猎狮》的文章获首奖。

全文如下:
伊丽薇娜的弟弟佛来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尔去非洲打猎。

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尔猎狮身死——佛来特”。

伊丽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
弟弟:“运其尸回家。

”三周后从非洲运回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具狮尸。

她又赶发一个电报:“狮收到。

弟误,请寄巴布尔尸。

”很快,又收到非洲回电:“无误。

巴布尔在狮腹内。

”这篇短文以电报为线索,缀连出猎非洲、猎狮身死、运狮回家、尸在狮腹等情节,写得一波三折,摇曳多姿,而且情节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

5、巧合法《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

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

这李小二先前在东京时,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脱免。

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意今日却在这里撞见。

“无巧不成书”几乎成了过去说书人的口头禅。

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要想引人入胜,设置巧合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法。

如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安排了许多巧合。

篇首写林教头巧遇李小二,为下文写李小二知恩图报埋下伏笔。

后写李小二巧遇陆虞侯,牵出林冲上街买刀准备复仇的情节。

再写草料场巧遇大风雪。

正是风大雪紧,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是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大石头顶住庙门,从而听到了仇人的谈话,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于是忍无可忍,愤而杀敌,实现了性格上的质的飞跃。

整篇课文,连设巧合,环环相扣,推动着情节发展。

6、突转法《项链》
她在镜子跟前脱下了那些围着肩头的大氅之类,想再次端详端详无比荣耀的自己。

但是陡然间她发出了一声狂叫。

她已经没有那串围着颈项的金刚钻项链了!
四、课堂小结:
1、上档次地阅读小说,作有品质的阅读。

2、同学们或许有着和清兵卫相似的经历,但那已经是过去式,老师更希望你们成为家长时,再回想一下本文,想想该如何做?
五、作业:
用小说情节摇摆的方法,续写《清兵卫与葫芦》的结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