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及其特征课件

信息及其特征课件


“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美国做了一项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 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测试者。实验要求被测试的人安静地 躺在实验室的一张舒适的床上,实验室内一片漆黑,非常安静,看不 见任何东西,也听不到一点声音,两只手戴上手套,并用纸卡住,吃 的喝的都事先安排好了,用不着移动手脚。总之,尽量剥夺被试者的 所有感觉信息。
第一章 信息与 信息技术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高中信息会考范围
必修:60分 信息技术基础 最基础的概念理论
word excel
简单实践应用
选修:40分
Frontpage 多媒体技术 网络技术基础 最基础的概念理论
数据库
VB
题型:选择50分、判断10分、填空10分、操作题30 分。
“感觉剥夺实验”
同一件事,每个人的看法可能都不一样。
❖“口说无凭”指的是说过的话无据可查,在进 行重大交易时,往往需要签订书面协议。(载体依附性)
❖通过卫星信号,我们可以安座在家中观看北
京奥运会的精彩比赛
(传递性和共享性)
❖小明将喜欢的电影刻成光盘 (可存储性 )
卖鞋、 卖梳子的故事
目前汽油价格高涨, 许多加油站用油非 常紧张。车子加油 要排很长的队,甚 至要开到几十公里 以外的加油站才能 加到油。司机和同 学们都获知了这么 一条信息,起的作 用一样吗?说明信 息具有什么特征?
信息具有价值的相对性。
思考?
今天是7月5日,天气炎热,李先生在7 月1日的报纸上看到一条信息“今明两天 到金鹰家电商场购买空调1台即获300元 现金券”。于是,李先生便前往金鹰家 电商场,却并被告知他不能享受优惠。 为什么?请结合信息相关知识分析一下 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价值性
那 7 个字是“中国将出兵朝鲜”
最杰出的情报专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一位名叫伯希尔德·雅各布的作家发表了一本 长达172页的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里,详尽地介绍了希特勒军队的组 织、参谋部人员配备、168名指挥官姓名、各军区情况,甚至包括新成 立的一些分队的情况。希特勒看到这本小册子后勃然大怒,责问其情报 顾问尼古拉上校这些关于国防军队的材料是从哪里得来的,尼古拉无言 以对。后来希特勒使用特务手段逮捕了雅各布,经过审讯,令人惊讶地 发现,他的小册子完全是从德国报纸布告、结婚告示等报道的片段材料 中搜集起来的,比如:他从某某上校在某地出席某人的葬礼,推断出某 部队驻扎到了该地,指挥官就是这位上校。事后,尼古拉不无感慨的说, 雅各布是他35年情报生涯中所见到的最杰出的情报专家,虽然他使用的 工具只有一把剪刀、一瓶浆糊、一个卡片盒,但他有一个情报人员的头 脑,以及长期坚持不懈地搜集、积累、研究和整理信息的恒心。
材 料 信息可以增值的
美国沃尔玛超市建立数据仓库,按周期统计产品的销售信息, 经过科学建模后提炼决策层数据。结果,他们发现:每逢周末, 位于某地区的沃尔玛超市连锁店的啤酒和尿布的销售量很大,而 且单张发票中同时购买尿布和啤酒的记录非常普遍。 分析人员认为这并非偶然,经过深入分析得知,通常周末购买 尿布的是男士,他们在完成了太太交给的任务后,经常会顺便买 一些啤酒。得出这样的结果后,沃尔玛超市的工作人员尝试着将 啤酒和尿布摆放在一起销售,结果,尿布和啤酒的销售额双双增 长。
时效性
过期了!
时效性
这张优惠券现在可以使用吗?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 下,还是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假如我有一种 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个人就 都有了两种思想。 (共享性)
有一句广告词说: 一传十,十传百,终于成了人人皆知的秘密。
信息也不会因被别人拿走而消失。
空城计


同 学
实验开始时,被试还能安静的睡着,但稍后,便开始失眠,焦躁 不安,急切地寻找刺激,想唱歌,打口哨,自言自语,用两只手套相 互敲打,或者用它去探索这间小屋。虽然每天都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 但他们也难以坚持3天以上。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做一些 简单的事也会频频出错,精神无法集中。据说,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 上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物状态或事件真相才是信息 。 3、同样的信息,可以加载于不同的载体
之上。
信息的一般特征
(2)价值性
例3:一条线和一万美金
20世纪初期,美国最大的福特公司的一台电机出现故障,很多人搞了两三 个月都修不好。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有人向公司推荐了当时已经移居美国的德 国科技企业管理专家斯坦门茨。斯坦门茨在电机旁边仔细观察、计算了两天后, 就用粉笔在电机的外壳上画了一条线,说:“打开电机,在记号处把里面的线圈 减少16圈。”人们半信半疑地照他的话去做,结果,毛病果真出在这里。电机修 好后,有关人员问他要多少酬金,他说:“一万美元!”啊?一万美元!那人还 以为自己听错了呢!于是,便要求斯坦门茨列一张帐单说明费用的支出。斯坦门 茨写到:“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这条线9999美元。”
戴尔计算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迈克尔·戴尔有这样的论断:“其实PC 和网络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 PC和网络只是工具而已,其目的都是 为了获取更多、更及时的信息。”
(一)信息无处不在(Do you know?)
1、身边的信息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 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 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
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天都在 获取和传递信息。
1、什么是信息?信息靠什么来承 载和传播。
2、信息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
从图像中,你获得什么信息 呢?(著名泄密照事件)
这张照片刊登于1964年的《中国画报》封面。照片中,大庆 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 毛大雪,握着钻机手柄眺望远方,在他身后散布着星星点点 的高大井架。铁人精神整整感动了一代人,但此照片无意中 也透露了许多的秘密。日本情报专家据此解开了大庆油田之 谜,他们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衣着判断,只有在北纬46度至 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此推断大庆 油田位于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并通过照片中王进喜所握 手柄的架式,推断出油井的直径;从王进喜所站的钻井与背后 油田间的距离和井架密度,推断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 有了如此多的准确情报,日本人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 采用的石油设备。当我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 的设计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庆幸的是,日本当时是出 于经济动机,根据情报分析结果,向我国高价推销炼油设施, 而不是用于军事战略意图。 题外话:当今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不仅让人们能在旅游时留 下更多美好瞬间,同时还可利用网络让世界各地的人分享美 景。但大家在不断“咔嚓”的同时,往往缺少安全保密观念, 不经意地拍摄了一些关键军事设施、战略要地的图片,上传 到网络或者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其实,这些不经意的“咔嚓” 能给国家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当慎之又慎才对。 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军事禁区等特殊地点和场合禁止拍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陆地、 水域军事禁区管理单位以外的人员、车辆、船舶进入禁区, 禁止对禁区进行摄影、摄像、录音、勘察、测量、描绘和记 述,经军区级以上军事机关批准的除外;使用军事禁区的摄影、 录像、录音、勘察、测量、描绘和记述资料,应经军区级以 上军事机关审查同意。”看来得注意了。
蒙塔尔著名的实验
意大利洞穴专家蒙塔尔曾进行了次著名的实验。在一年 的时间内,蒙塔尔只身居住在68平方米的溶洞内,里面的 生活起居、娱乐健身设施一应俱全。他可以在里面看书、 写作、给果树和蔬菜浇水等等,除了不能与他人进行交往, 其他生活内容完全正常。可在一年之后,他的体重下降了 21公斤,脸色苍白,免疫功能降到最低点;如果两人同 时向他提问,他的大脑就会紊乱;他变得情绪低落,不善 与人交谈,丧失了交际的能力。蒙塔尔后来说:“过了这 一年我才知道,人只有与人在一起时,才能享受到作为一 个人的全部快乐。这场实验使我明白了人生的奥秘:生活 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
信息是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 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 。
信息的一般特征
例1:我们怎么知道古代发生的事? 例2:你怎么知道今天要上什么课?
(1)载体依附性
信息和载体的关系(载体依附性)
请把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和实际例子连线:
A 用语言传递和交流信息 B 用文字传递和交流信息 C 用声波传递和交流信息 D 用电波传递和交流信息 E 计算机网络传递和交流信息
人们对信息的定义
信息论的奠基人香农(C.E.Shannon)从通信工程 的角度,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指的是有新内容和新知识的消息。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Norbert Wiener)则提出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 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我国信息论学者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 的状态和存在形态、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和外部 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5、信息具有时效性。例如:找路时,使 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学校昨天 通知各班班干部明天下午4点开会,而班 干部小明晚上7点才看到通知。时效性
6、信息具有真伪性。比如:本拉登死了, 但是尸首没人见到,所以他可能真死了, 也可能没有。结果是?真伪性
信息的特征
请用连线把下面关于信息特征的资料正确连接:

们 思

考 信









总结:信息的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 体。例如:一张《功夫》电影的光盘,信息是 通过声音、图象、文字来传递; 我们的学籍 档案,我们的个人信息通过文字和纸张来传 递 。载体依附性
2、信息是有价值的,又是可以加工和处理。例 如:打电话时,要把 发话人讲话的声音转换 成电信号,通过电话线路传送,在受话端再把 电信号转换成声音的形态。可加工处理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