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一、实验动物的基本技能和实验技术基础1.实验动物的标记大、小鼠和白色家兔的标记常用3~5%黄色苦味酸溶液涂于皮毛上标号。
常用的方法:1号---左前腿2号---左腰部3号---左后腿4号---头部5号---正中6号---尾根部7号---右前腿8号---右腰部9号---右后腿10号---不标记2.实验动物的捉持(大、小鼠)(1)小鼠的捉持用右手提起鼠尾,放在粗糙物(如鼠笼盖)上面,向后轻拉鼠尾;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其两耳颈背部皮肤,将小鼠固定在掌中,使其腹部朝上,然后以无名指和小指夹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
(2)大鼠的捉持捉持和固定方法基本同小鼠,无经验者可戴上防护手套,并应动作轻柔。
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鼠笼盖上,向后轻拉鼠尾;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图1 小白鼠捉持法3、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大、小鼠)(1)小鼠的给药方法灌胃(ig):将小鼠固定后,使颈部拉直,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插入口腔,压其头部,使口腔与食道成一直线,沿上腭壁向鼠口腔的后下方轻轻插入食道。
如遇阻力,可将针头抽出再插,以免刺破食管或误入气管。
一般给药量为0.1~0.3ml/10g(体重)。
图2 小白鼠灌胃法实验图3 小白鼠腹腔注射法皮下注射(H或sc):常在背部皮下。
轻轻捏起背部皮肤,将注射针头刺入皮下,稍稍摆动针头,若容易摆动则表明针尖位于皮下。
然后注入药液。
一般给药量为0.1~0.20ml/10g (体重)。
图4 小白鼠皮下注射法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一般给药量为0.1~0.3ml/10g(体重)。
肌内注射(im):多注射于后肢股部肌肉,一般每侧不超过0.1ml。
尾静脉注射(iv):将小鼠置于固定筒内,使尾部露在外面,用70%~75%的乙醇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9ºC温水中,待尾部左右侧静脉扩张后,左手拉尾,右手进针。
一般给药量为0.1~0.2ml/10g(2)大鼠的给药方法均同小鼠。
一般情况下,灌胃剂量为1~2ml/100g,皮下注射、尾静脉注射<1ml /只,腹腔注射为1.5ml /只,肌内注射为0.1~0.2ml/只。
此外大鼠尚有舌下静脉给药的方法。
图5 家兔耳部血管分布图6 家兔耳静脉注射法4、实验动物给药量的计算(1)药物浓度的表示方法溶液的质量(g)百分浓度(%)=—————————×100%溶液的体积(ml)(2)实验动物给药剂量一般按mg/kg(或g/kg)计算。
为了方便,大鼠和豚鼠可按每100g 计算,小鼠可按每10g计算。
给药剂量=药物浓度×给药体积(3)给药容量的计算:从已知药的浓度和已知给药剂量算出相当于每1kg体重应给药的毫升数(ml)。
例:小鼠体重22g,腹腔注射盐酸吗啡10mg/kg,药物浓度为0.1%,应注射多少毫升?药物浓度:0.1%=0.1g/100ml=100mg/100ml=1mg/ml给药剂量:10mg/kg=10ml/kg小鼠体重:22g=0.022kg10ml/kg×0.022kg=0.22ml或换算成ml/10g来计算较为方便:10ml/kg=0.1ml/10g。
这样再计算其他小鼠的给药量就很方便。
5、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1)颈椎脱臼法此法常用于小鼠。
用左手拇指、食指或镊子用力压住小鼠的后头部,同时用右手抓住鼠尾用力向后上方牵拉,使之颈椎脱臼,鼠立即死亡。
(2)空气栓塞法此法常用于家兔的处死。
用注射器将空气快速注入静脉,可使动物立即死亡。
(3)击打法适用于较小的动物,如家兔、大鼠和小鼠等。
提起动物的尾部,用力敲击动物头部,或用要木锤打击头部,致使动物死亡。
(4)断头法此法适用于蛙、蟾蜍、小鼠和大鼠。
用剪刀将动物头部剪断,由于脊髓娄离且大量出血,动物很快死亡。
二、实验记录的内容和实验报告的写作1、实验记录实验记录是将实验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长期保存备用。
其基本原则是真实、及时、准确、完整,实验过程中应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内容一般应包括:(1)时间、天气、温度;(2)实验标本:动物的种类、体重、标记和标号及如何分组等。
(3)实验药物:药物的来源、批号、剂型、浓度、剂量及给药途径。
(4)实验进程、步骤和方法的详细记录。
(5)观测指标的变化和原始的描记图纸。
2、实验报告的写作实验报告要实事求事地反映实验的基本过程,并要对实际所得结果进行整理、计算、统计学处理,然后进行科学地分析讨论,进一步阐明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材料] 包括仪器、药品和动物。
要尽可能详细、具体、明确。
[实验方法] 可简明扼要地叙述,但关键环节或步骤必须写清楚。
[实验结果] 应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可对一个教学实验小组或全实验室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对比,尽量总结出图表。
尤其有观察时效关系的,描出时效曲线,一目了然。
数据须进行统计学处理,选择的统计学方法要恰如,检验效率要高。
[讨论]和[结论] 讨论与结论是报告的核心,应包括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思考题的探讨、实验、实验方法及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分析、认识、体会和建议等。
实验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目的和原理】观察给药途径不同,动物对药物反应有何不同。
【实验动物】小白鼠,体重18-24g,雌雄兼用【实验器材和药品】小鼠笼、天平、注射器(1ml)、大烧杯、小鼠灌胃器、10%硫酸镁、0.5%戊巴比妥钠【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1.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编号并称重。
1号小白鼠腹腔注射10%硫酸镁溶液0.3ml,2号小白鼠经口灌胃10%硫酸镁0.6ml。
观察并比较两鼠有何不同现象发生,为什么?鼠号给药途径剂量(ml/只)呼吸肌张力大便1号2号2.戊巴比妥钠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3只,编号并称重。
观察小鼠正常活动情况及翻正反射,然后用0.5%戊巴比妥钠,分别从不同途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给药0.1ml/10g,观察小鼠反应,记录小白鼠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的时间、翻正反射消失及恢复时间,计算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
鼠号给药途径剂量(ml/10g)睡眠潜伏期(min)睡眠时间(min)1号2号3号【思考题】同一药物、同等剂量以不同途径给药将会出现哪些不同反应?实验三急性毒性(LD50)的测定【目的】通过实验学习测定药物LD50的方法、步骤及计算过程,观察受试药品一次给予动物后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原理】药物给药剂量与动物死亡率间呈正态分布,以对数剂量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作图,可得到一对称S型曲线,其两端较平坦,中间较陡,说明两端处剂量稍有变化时死亡率的改变不易表现出来,在50%死亡率处斜率最大,该处剂量稍有变动时,其死亡率变动最明显,即最灵敏,在技术上也最容易测得准确,所以人们常选用LD50值作为反映药物的指标。
若将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单位,则对数剂量与机率单位呈直线关系,用数学方法可拟合其回归方程式,可精确地计算LD50及引起任何死亡率的剂量及相关数据。
【器材和药品】注射器(1ml)、天平、小鼠笼、苦味酸;盐酸普鲁卡因。
【动物】18~22g健康小鼠50只(正式试验),雌雄各半(雌鼠应无孕),实验前禁食12h,不禁水。
【方法】1.预试验目的是寻找引起0%和100%动物死亡的剂量范围,以便正式实验时确定各组剂量。
一般是取小鼠9~12只,分3~4组,选择组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腹腔注射给药,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及100%死亡率,至少应找出引起20%~80%死亡率的剂量范围,以保证量-效曲线跨越足够的范围。
普鲁卡因小鼠腹腔注射(ip)引起0%和100%动物死亡的剂量范围的参考值为:最小剂量(Dmin)121.3mg/kg,最大剂量(Dmax)290mg/kg。
2.剂量计算及药液配制(1)剂量计算根据预试结果找出Dmax及Dmin,设正式实验的剂量组数为n,剂量公比为r,则各组剂量为Dmax·rk-1,k为第几组,一般选用4~5组动物,r为0.6~0.85为宜。
例已知普鲁卡因Dmin=121.3mg/kg,Dmax=290mg/kg当n=6时,r=0.84, 各组剂量为:1. 290 mg/kg2. 290 mg/kg×0.84 = 243.6mg/kg3. 290 mg/kg×0.842= 204.6mg/kg4. 290 mg/kg×0.843= 171.9mg/kg5. 290 mg/kg×0.844= 144.4mg/kg6. 290 mg/kg×0.845= 121.3mg/kg(2)药液配制①药源充足时的配药方法最高浓度药液(母液)的配制小鼠腹腔注射体积为0.2ml/10g= 20ml/kg,每组药液量为4ml左右,为留有余地,各组动物所需药液体积定为6ml。
求出所需母液体积(V)及母液所需药量(M)V=各组动物所需药液体积/ (1-r)= 6 / (1-0.84)=37.5mlM = V ´ Dmax/(20ml/kg)=37.5´(290/kg) /(20ml/kg)=543.75mg各剂量组药液按下法稀释:543.75mg+生理盐水至37.5ml,混匀→第一组取6ml↓31.5ml+生理盐水6ml,混匀→第二组取6ml↓31.5ml+生理盐水6ml,混匀→第三组取6ml↓31.5ml+生理盐水6ml,混匀→第四组取6ml↓31.5ml+生量盐水6ml,混匀→第五组取6ml↓31.5ml+生理盐水6ml,混匀,为第六组药液②药源紧张时的配药法各组所需母液的体积(ml)为:第一组6 第二组6*r第三组6*r2 第四组6*r3第五组6*r4 第六组6*r5母液总体积(V)=6´(1+ r+ r2+ r3+ r4+ r5)总药量(M)=母液总体积´Dmax/(20ml/kg)计算出V、M后,取药量M,用生理盐水稀释至Vml,用移液管精密吸取各组所需的母液量,加生理盐水稀释至6ml,即为各组试验药液。
3.动物分组:将小鼠雌、雄分开。
分别称重,同一重量段(如18.0—18.9g)小鼠放入一个笼内,标记小鼠。
雌、雄小鼠分别按重量顺序分层随机分为6组,使不同性别和体重的小鼠能均匀分配于各组,每组10只。
4.给药:各组动物分别腹腔注射相应浓度的药液0.2ml/10g,立即详细观察,记录动物反应情况、死亡时间和数目。
在24h内作多次观察,以后每天观察1次以上,连续观察7~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