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8讲 牙周手术治疗

第18讲 牙周手术治疗

第二阶段 手术治疗
主要目的
消除病因、停止炎症过程。 矫正牙周病造成的组织破坏或病损。 保持长期疗效、防止复发。 促进牙周组织新附着。
手术治疗时机
基础治疗后2~3M
牙石和菌斑已除尽,口腔卫生状况良好。 软组织坚韧,出血减少。 牙周袋仍≥5mm,探诊出血或溢脓。 牙槽骨外形不规则,需手术修整。 根分叉病变需行根向复位术、截根术、半牙切 除术、分根术、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等。
1.
[手术步骤]
1. 2. 3. 4. 5. 6.
常规消毒、麻醉、铺巾。 测量牙周袋深度并标记牙周袋底。 牙龈切除。 清创、修整。 冲洗、压迫止血。 放置牙周塞治剂。
[手术要点]
标记牙周袋底(牙周探针测量或牙周袋 记号镊)。 2. 切口位置在标记线根方2mm。 3. 外斜切口;刀刃与牙长轴呈45°,若牙 龈厚可呈30°或更小。 4. 牙龈外形应接近生理外形。 5. 术后愈合。
常用方法
牙龈切除术 2. 翻瓣术
1. 3. 4.
袋壁刮治术(自学)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一 牙龈切除术
切除增生肥大及病变的牙龈组织或浅 牙周袋,修整牙龈不良形态。
[适应症]
经基础治疗未能消除的肥大或增生牙龈。 2.浅牙周袋,骨吸收未超过牙根1/3者。 3.制洞或冠桥修复时,牙龈覆盖过多者。 4.智齿冠周炎盲袋形成,影响萌出者。
[术后护理]
术后6小时术区置冰袋。 刷牙勿刷手术区,可含漱。 适当应用抗生素。 1周后拆线。 术后6周内勿探测牙周袋。 术后6周内勿探测牙周袋。
三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TR)
[原 理] 利用膜性材料作为屏障,阻挡牙 龈上皮和结缔组织在根面生长,并在 膜与根面之间保持一定间隙,引导牙 周膜细胞的生长分化,在根面建立新 附着。
谢 谢!
[适应症]
1. 2.
骨下袋
Ⅱ°、Ⅲ°根分叉病变 3. 增高牙槽骨嵴 4. 种植体周围骨缺损 5. 骨裂
G骨 下袋,并用BIO-GIDE 覆盖。
术后7个月,健康 的软组织,探诊23mm。
GTR手术
术前X线片: 7mm的骨下袋缺损。
术后7个月X线片: 骨下缺损得以修复。
第三阶段 修复治疗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 疗效维护
(一)自我维护 (二)临床定期复查和维护
1. 2. 3. 4.
根据菌斑染色指导患者加强口腔卫生。 针对性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 针对性调牙合、矫正食物嵌塞、拔松动牙。 明确复诊治疗内容和时间。
治疗前
初步治疗后
五年后未随诊
总 结
总之,牙周炎治疗成功与否,一 一 方面在于周密正确的治疗计划和医生 方面 精湛、细致的治疗技术;另一方面 另一方面要 求患者的认真配合和持之以恒的自我 控制菌斑。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任何 治疗均不能维持长久的疗效。
1.
二 翻 瓣 术
用手术方法翻起牙龈粘骨膜瓣, 切除袋内壁,在直视下刮净龈下牙石 和肉芽组织,必要时修整牙槽骨,后 将牙龈复位、缝合,达到消除牙周袋 或使牙周袋变浅、促进新附着形成的 目的。
[适应证]
1.经基础治疗牙周袋≥5mm,探诊出血者。 2.根分叉病变需直视下平整根面者。 3.畸形舌侧沟刮不净者。 4.需修整骨外形、植骨、截根者。 5.深袋底超过膜龈联合。
器械及用法
[手术步骤] 常规消毒、麻醉、铺巾 切口设计 翻瓣 全厚粘骨膜瓣 修整软组织并复位 缝合、塞治
改良Widman翻瓣术
1 内斜切口 2 翻 瓣 3 沟内切口 4 水平切口 5 直视下根面平整 6 紧密间断缝合
1 内斜切口 2 沟内切口 3 水平切口
[翻瓣术手术要点]
第一切口:内斜切口 内斜切口。 切除炎症的袋内壁上皮 ,刀片与牙面成10°,刀尖达牙槽嵴顶防止损伤 牙尖乳头。 第二切口:沟内切口 沟内切口。 从袋底达牙槽嵴顶将欲 切除袋壁组织与牙面分离。 第三切口:牙间水平切口 牙间水平切口。 刀片与牙面垂直, 水平切断被分离的袋壁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