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电路分析基础第五版第1章-电气
电路分析基础第五版第1章-电气
五、前后续课程及联系
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
电
线性代数
路
分
积分变换
析
复变函数
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2)传输方式不同 强电以输电线路传输,弱电的传输有有线与无线之分。无线电则 以电磁波传输。
(3) 功率、电压及电流大小不同 强电功率以kW、MW计、电压以V、kV计,电流以A、kA计; 弱电功率以W、mW计,电压以V、mV计,电流以mA、A计, 因而其电路可以用印刷电路或集成电路构成。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来说强电的处理对象是能源(电 力),特点是电压高、电流大、功率大、频率低,主要考虑的问 题是减少损耗、提高效率。弱电的处理对象主要是信息,即信息 的传送和控制,特点是电压低、电流小、功率小、频率高,主要 考虑的是信息传送的效果问题,如信息传送的保真度、速度、广 度、可靠性。
2:2种电路联接方式,串联 / 并联
4:4类电路元件
耗能元件:电阻/电导 供能元件:电压源/电流源 储能元件:电感(互感)/ 电容
能量转换元件:受控源、(理想)变压器
4:4种电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直流电阻电路 动态电路
正弦交流电路 分布参数电路
6:6个定理(定律) 6:6种分析电路方法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叠加定理 戴维南定理 诺顿定理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①图论引入电路理论。 ②出现大量新的电路元件、有源器件。 ③电路分析和设计在计算机上的应用。
2. 电路理论研究的问题 (1) 电路分析(2)电路综合与设计(3) 电路的“故障诊断”
3. 研究热点与前沿课题 电路的故障诊断与自动检测、有源与开关电容电路、微电子
电路设计与应用、非线性电路的分析综合、器件建模和新器件 的创制、电路的数学综合、人工神经网络等。
支路电流法 网孔电流法 节点电压法 “三要素” 法 “相量”法 “图”分析法
4. 课时分配:共64学时
第一章
5学时
第二章
3学时
第三章
6学时
第四章
4学时
第六章
2学时
第七章
10学时
第八章
4学时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八章 总复习
8学时 3学时 3学时 4学时 6学时 4学时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1. 使用教材:电路•邱关源•高教出版社(第5版) 2. 授课内容
第一章
全部
第九章
全部
第二章
全部
第十章
1、2、5节
第三章
全部
第十一章
1-4节
第四章
1-4节
第十二章
全部
第六章
全部
第十五章
1、2、4、5节
第七章
1-6节
第十八章
1-4节
第八章
全部
3.主要内容概述:2-2-4-4-6-6
2:2个方向,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
20世纪30年代开始,电路理论已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建立 了各种元器件的电路模型。50年代末,电路理论在学术体系上基 本完善,这个阶段称为经典电路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电路理论为近代电路理论。
1. 经典电路理论和近代电路理论 (1) 经典电路理论(二十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末)
由时域分析发展到频域分析与电路设计。 (2) 近代电路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 其主要特点:
2. 课程任务:研讨各种电路所共有的基本规律和分析计算方法。
3. 基本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原理和方法去理解和认识常用电路。 (3)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求知创新精神。
二、电路理论的发展历史和最新动态
电路理论起源于物理学中电磁学的一个分支,若从欧姆定律 (1826年)和基尔霍夫定律(1845年)的发表算起,至今已走过了一百 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体系完整、逻辑严密、具 有强大生命力的学科领域。电力和电信工程的发展要求对信号的 传输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按照给定的特性来设计各种电路,促进 了电路理论的早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雷达和近代控制技术 的出现,对电路理论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
电器的分类方法:(1)按工作电压高低分高压电器和低压电器; (2)按动作方式分自动切换电器和非自动切换电器;(3)按 执行功能分触点电器和无触点电器。
电气是指这门技术,电器是指具体的用电器具。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和关键学科。
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 科的总和 。 今天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传递电磁)有关 的工程行为。
三、课程任务
电路理论包括电路分析和电路综合两方面内容。电路分析 的任务是根据已知的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求解电路的特性; 电路综合是根据所提出的对电路性能的要求,确定合适的电路 结构和元件参数,实现所需要的电路性能。本课程着重在于“ 电路分析” 。
实际电路
电路模型
分析
电路综合
电路分析
结果
求解方程 (代数、常微分、偏微分)
主讲:张国光 制作:电工教研室 沈阳化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与电器
电气: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 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主要是指电能传输以及使用 的途径。主要有两种:(1)有直接的电的联系;(2)没有电 的直接的联系。
电器:凡是根据外界特定的信号和要求,自动或手动接通或断开 电路,继续或连续地改变电路参数,实现对电路的切换、控制、 保护、检测及调节的电气设备均称为电器。
电气工程其自动化
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 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解决电气工 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
强电和弱电
强电是用作一种动力能源,弱电是用于信息传递。
(1)交流频率不同
强电的频率一般是50Hz,称“工频”,意即工业用电的频率;弱 电的频率往往是高频或特高频,以KHz 、MHz计。
一、课程简介
绪论
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电路分析基础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 仪器专业、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物联网工程专业等专业第一门专 业技术基础课程,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可以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进行电路实验的 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