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环境问题
中国森林分布图
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的关系
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常常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 例如:
大气污染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由于气候变暖 使海平面上升,加重洪涝等自然灾害;(次 生引发原生) 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灾害会产生二氧化硫 等有害气体。(原生引发次生)
三、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1、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 2、次生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 境问题 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 态环境破坏两类
2004年世界自然灾害
1、摩洛哥大地震 2、南亚洪灾 3、西非蝗灾 4、强热带风暴“珍 妮”肆虐
5、台风“温妮”袭 击 6、印度洋大地震 7、肯尼亚干旱
时间:1952年12月5—8日, 地点:英国伦敦市。 原因:5—8日,英国几乎全境为浓雾覆 盖 表现: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 4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 时3倍;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2倍。 事件发生的1周中,因支气管炎死亡的人 数是平时的9.3倍。
四日市哮喘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时间:20世纪40年代初期, 地点:美国洛杉矶 原因:全市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 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 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该市临海依 山,处于50千米长的盆地中,汽车排出 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气为 主的光化学烟雾。
伦敦烟雾事件
(二)实质:
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人类自然的, 而且是自觉的建设人类文明的问题。
第二节 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全球性环境问题:P16
定义:
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的,或具有普遍性,随 后又发展为对全球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也就是引起 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退化问题。
一、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 二、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பைடு நூலகம்
从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层空洞至今
特点:
就影响范围而言,是大范围的乃至全球的环境问题; 就危害后果而言,不仅明显损害人体健康,而且已威胁到全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就污染源而言:不但分布广,而且来源杂;
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与前次的八大公害事件也不同,一是带 有突发性,二是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大。
时间:1948年10月26—31日, 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 原因:该镇处于河谷,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 地区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30日持续 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 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 因素。 表现: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总人口43%。症 状是眼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死亡17人。
1、污染生态学的角度; 2、应用昆虫学角度; 3、人类病理学角度。
寂静的春天
总序 译序 致谢 前言/美国副总统阿尔· 戈尔 第一章 明天的寓言 第二章 忍耐的义务 第三章 死神的特效药 第四章 地表水和地下海 第五章 土壤的王国 第六章 地球的绿色斗篷 第七章 不必要的大破坏 第八章 再也没有鸟儿歌唱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1、广义理解: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 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 2、狭义理解: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 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 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
由自然力引起的 环境问题
三、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和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 移
一、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
1.全球性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大面积的酸雨污染。
这一阶段环境问题的核心,是与人类 生存休戚相关的“全球变暖”,“臭 氧层破坏”和“酸沉降”三大全球性 大气环境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全 人类的重视。
总之,环境问题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而产生和发展的;老的环境问题解决 了,又会出现新的环境问题。人类与环 境这一对矛盾是不断运动,不断变化, 永无止境的。
灾害放大性
古老的环保意识
斧斤以时进山林,则材木不可胜用也!
2、近代城市环境问题阶段 (现代化工业阶段)
此阶段从英国产业革命到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层空洞。 在二十世纪50-60年代,形成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 引人注目的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此阶段环境问题的特点:
影响范围主要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重点是局部性,
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
就危害后果而言,主要是影响人体健康,经济损害 问题不突出; 就污染源而言,尚不复杂,较易控制。
成果:《寂静的春天》和《增长的极限》
《寂静的春天》
作者: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 主要内容:通过大量的事实述说了通过食物链 和自然界的各种联系,以DDT为代表的农药是 如何污染自然界;以及给整个生物圈造成巨大 毒害的。 作者在分析因杀虫剂的使用而引起的和环境相 关的问题时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的:
保护臭氧层的国际行动
1985 3月份 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外交大会 10月份开始议定书的制定工作 1987蒙特利尔公约 1988海牙专家会议 1989议定书缔约国第一次会议 1990议定书缔约国第二次会议 1991议定书缔约国第三次会议 1992议定书缔约国第四次会议 1993议定书缔约国第五次会议
依据环境问题产生的先后和轻重程度,环境问题 的发生与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环境问题阶段——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 态环境早期破坏。 2.现代化工业阶段。 3.信息社会阶段。
环境问题只是局部的、零散 的,还没有影响整个人类社 会生存和发展。
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
远古时代,人类以渔猎和采集为生,生产力水平 极低,基本上处于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的状态, 因而不存在人为的环境问题。 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对 自然的开发利用强度也在不断加大。于是在局部 地区过度放牧和过度毁林开荒,引起了水土流失 和土地的荒漠化,成为农业文明时代的主要环境 问题。
马斯河谷事件
时间:1930年12月1—5日, 地点: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原因:工业区处于狭窄盆地中发生气温 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SO2和煤烟粉 尘在近地层积累。 表现:3天后,有人发病,症状为胸痛、 咳嗽、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60多人死 亡。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多诺拉事件
原生环境 问题
环境污染
概念:
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的化学组成或物理状态发生了变化, 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 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则称环境污染。
分类:
a.环境污染(由物质引起的污染): 特点:污染源停止排出污染物后,污染并不马上消失,还会 存在较长时间。
例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时间:1968年3月, 地点:日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 原因:生产米糠油时所用的脱臭热载体 多氯联苯,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 糠油中,人食用后中毒, 表现:患病者超过1400人。至7—8月份, 患病者超过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实 际受害者约13000人。
水俣病事件
时间:1953—1956 年, 地点:日本熊本县水俣市 原因: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 使水俣湾的鱼中毒,人食毒鱼后受害。 表现: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 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汞中毒者有283人, 其中60人死亡。
第九章 死亡的河流 第十章 自天而降的灾难 第十一章 超过了波尔基亚家 族的梦想 第十二章 人类的代价 第十三章 通过一个狭小的窗 户 第十四章 每四个中有一个 第十五章 大自然在反抗 第十六章 崩溃声隆隆 第十七章 另外的道路
《增长的极限》
罗马俱乐部的研究小组考察了最终决定和限制我们星 球增长的基本因素,并出版《增长的极限》 (The Limits to Growth) 。 全书分为“指数增长的本质”、“指数增长的极限”、 “世界系统中的增长”、“技术和增长的极限”、 “全球均衡状态”五章,从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 源、工业生产和环境污染几个方面阐述了人类发展过 程中,尤其是产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模式给地球和 人类自身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
世界著名的悬河——黄河
我国的黄河流域,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我国光辉灿烂的 历史文化。四千多年前,这里是森林茂密, 水草丰富的森林草原带。据史料记载,至周 代,黄土高原的森林约有4.8亿亩,覆盖率 达53%。由于大规模毁林开荒,盲目开发, 森林被破坏了,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 河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
第二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
授课教师:温志英
目
录
第一节 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三节 我国的环境问题
第四节、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第五节、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 三、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四、环境问题的性质与实质 见p15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它各地区 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砍完了;但是他 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因而失去了积 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 他们更没料到,这样 作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而 在雨季,又使凶猛的洪水倾泄到平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