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蒙台梭利教育——科学文化精编版
蒙台梭利教育——科学文化精编版
• 人类基本需要——物质的(栖息地)
演示操作
科目:地理
工作名称:地里的导入——左右 材料准备:
1毛线一团(任何颜色) 2剪刀、小篮 展示过程:
1取来工作放在工作毯上; 2取出毛线团,找到线头; 3用毛线在手腕上剪断毛线; 5把毛线系在一个小朋友的右手腕上; 6同样的方法; 注意:在系毛线时要边系边说“右手”“右
好;6从经验中学习后再用书本的知识解释给孩子听。
• 注意:外出寻找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安全,要保 证所有到场所没有有害物品,因为在寻找过程中孩子 的身体(主要是手部)会接触到各类物品。
• 变化与延伸:让孩子们试着说说动物和植物的区别。 • 年龄:2岁半开始 • 错误控制: • 1活动前的准备; • 2老师的指导。 • 兴趣点: • 1大自然的吸引力; • 2活动本身的有趣性。 • 工作目的: • 1指导有生命物体的两大分类; • 2了解动物、植物的区别
手” ,并让孩子跟着念。
7请小朋友站起来一起做“左右游戏”,唱歌曲《左手、 右手》 ;
8用游戏的方法介绍和练习左边,右边,左手,右手,左 眼,右眼,左脚,右脚,左耳,右耳······
• 变化与延伸:肢体交叉游戏 • 年龄:两岁半开始 • 错误控制: • 1系在右手的毛线; • 2老师和同伴的帮助。 • 兴趣点: • 1色彩鲜艳的毛线; • 2有趣的游戏活动。 • 工作目的: • 1左右的分辨; • 2方位的导入活动。
• 生日 • 个人时间线 • 家庭时间线 • 生命顺序(0-90岁) • 恐龙(卡片和玩具) • 地球时间线·与人类(人类发展与时间) • 地球时间线·与动植物(自然历史时间线) • 人类基本需要_——精神的(宗教信仰:神
创作世界、艺术:画的分类、图片分类、音 乐家和他们的作品、音乐家和他们的作品欣 赏)
• 科目:历史 • 工作名称:家庭时间线 • 材料准备: • 1封面有家庭合影的二页本(对折); • 2家庭成员的单人照,黏贴在二页本内; • 3每张单人照下有白色条状折线纸(折成同样大小,每
格内粘贴一个与单人照底色相同的小圆点)。
• 展示过程: • 1取来工作放在小桌上或工作毯上; • 2介绍封面及家庭成员; • 3打开并将其放在小桌上; • 4小心的把第一张单人照下的折纸线展开,——这是爸
•
c收、折好双色小毯并放回到托盘里;
•
d将工作盘放回工作架。
• 变化与延伸:可进行玩具分类
• 年龄:两岁半开始
• 错误控制:
• 1自己的判断力;
• 2老师及同伴的帮助。
• 兴趣点:
• 1有趣的物品;
• 2工作本身的吸引力。
• 工作目的:
• 1知道有生命物体的两大分类;
• 2了解动物、植物的区别。
(二)地理·历史教育
• 科目:科学 • 工作名称:生命——分类:动物、植物(实物) • 材料准备: • 1·木质小托盘,内装若干个不同的动植物物品; • 2·双色小毯(绿、棕) • 3·2张名称卡 • 展示过程: • 1取来工作放在小桌上火工作毯上; • 2铺好双色小毯; • 3取出名称卡并读卡,然后分别放在小毯上(绿色为植
陆地、水和空气(实物与图片配对) 生活在不同空间的动植物 做地形(沙石、水) 静态地形(海湾、半岛) 地形三段卡 用纸做地形(海峡、地峡)
• (3)人文地理 • 民族娃娃(卡片配对) • 国旗与国家(地区配对) • 国旗与卡片配对 • 国旗三段卡 • 制作国旗
2历史
• 内容 • 记时物件 • 毡布时钟 • 插板时钟 • 时钟卡配对(整点) • 空白钟面 • 钟面制作(简单) • 钟面制作(传统) • 我的一天(制作) • 我的一天(图、配对) • 一周7天(卡片配对) • 一个月31天 • 1年12个月 • 制作月历(2月)
• 1科学文化领域中有很多点,但每 次授课老师就只能涉及一个很小的 点。幼儿每次操作后有不同的感受, 操作成熟后再进行相应的延伸工作。
• 2基本每次活动中都包含配对、分 类、制作等程序,这是幼儿们喜欢 的活动方式,也是他们自己探索, 自己独立学习的重要形式。
谢谢欣赏!
爸;
• 5数一数折纸线内的小圆点——**,爸爸**岁了; • 6同样的方法,小心地将每张单人照下的折纸线展开,
数一数;
• 7比较折纸线的长短,感受年龄和时间的关系; • 8结束:
• A小心地逐一按折纸线折好条状纸; • B合上二页本(小心把所有折纸线
整齐合在其中)
• C将工作送回工作架。
科学文化总结
1 直接目的
使孩子对其生存的环境,对人、对 事、对物有一定的浓厚兴趣,从自己的 环境中建构自我的概念。 • 1)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 2)培养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 • 3)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 4)引导幼儿接触周围世界。增强环保 意识,获得科学经验; • 5)学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的东西······” • 2组织好孩子并给每人一个塑料袋; • 3去到室外开始寻找活动(老师可在教室里投放一些实
物);
• 4回到活动室后,开始分类: • A 在桌上放两张大纸,分别写上名称,代表动物、植物; • B老师先做,然后每个孩子打开自己的塑料小袋,将自
己寻找到的东西进行分类:
• 动物:小骨头、羽毛、小虫······ • 植物:花、树叶、小树枝······ • 5从现实生活中、经验中学习比直接从书本上学习效果
二 科学文化教育的特点
• 1 科学文化教育是全球性的,是关 于宇宙观和系统性的;
• 2 这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法,通 过操作和感官的学习;
• 3 科学文化教育给予孩子基本能力、 想象空间和兴趣的研究;
• 4 科学文化教育追求的是一种人生 态度。
三 科学文化教育的意义
• 1 探讨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 关系,建立自我概念;
• 1地理 • 内容 (1)地理的导入 • 左右 • 人体拼图(复杂) • 人体拼图(绒布) • 人体卡片配对
• (2)地理知识 • 砂纸地球仪(陆地、水) • 彩色陆地地球仪(大陆) • 布质地球仪 • 世界地图拼版(配名称卡) • 地图拼版:北美洲(配名称卡) • 地图拼版:美国 • 做地形图:美国 • 地图制作(简单) • 地图制作(复杂) • 制作地图小节 • 陆地、水和空气(静态)
• 1 设计时,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带 入工作(摸得到,看得到,体验得 到);
• 2 用什么样的态度带入活动(积极 的,向上的,乐观的,平静的);
• 3 如何让孩子获得概念(老师可以 变换形式引导);
• 4如何教幼儿欣赏、观察和探索。
七 科学文化教具操作
• (一)科学教育 • 1 内容 • (1)非生命:
2 间接目的
从欣赏、观察、认识中培养孩 子对宇宙和大自然的热爱及责任 感,培养幼儿在未来有足够的能 力去适应生活环境,工作环境。
五 科学文化的原则
• 1 由具体到抽象; • 2 由已知到未知; • 3 有秩序性; • 4 将内容设计成可操作的工作; • 5 通过感官引导学习。
六 科学文化课程设计的注 意事项
物,棕色为动物);
• 4小心地欧诺个托盘中任意取出一件物品,观察并辨别 物品(最好说出名称);
• 5如果是植物,放在绿色小毯上; • 6如果是动物,放在棕色小毯上; • 7同样的方法将托盘里的所有物品逐一进行辨别、判断
并分类;
• 8结束:a小心将所有物品逐一收回到托盘里;
•
b把名称卡收回到托盘里;
• 2教育观点
• a孩子是环境的一部分,孩子是离不开 • 文化的。 • b科学文化集于一种自然倾向,一种生 • 活化的东西。 • c人类对文化认同越多,就越能适应那 • 里的环境。
• d 孩子学习文化,不只是要让他 更 聪明,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了解环 境,进而尊重环境,尊重别人, 尊重自己。
• e让孩子爱学习,喜欢研究,增进 自信心,对人、世界充满爱。
蒙台梭利教育
——科学文化教育
主讲人 张莉群 邮箱 liqun710@
第五课时大纲
2特点
1·概述
7操作
3意义
科学文化 教育
6设计注意 事项
4目的
5原则
一 科学文化教育概述
• 1 内容
• 包括动物、植物、历史、地理、科学、 • 音乐、美术、天文、地质,讨论这些 • 在我们的环境中人事物的关系。
• 2 认识不同民族和社会的文化特质; • 3 建立宇宙观; • 4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主导的世纪,
了解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今 后从事各科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 科学文化教育的目的
在蒙特梭利教室里,具备了动 物、植物、历史、地理、天文、 地质等教具,让孩子学习如何照 顾动 物、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 的大 环境,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 认识各种矿质等。
(4)无脊椎动物
• 实物(复制品),卡片配对 • 昆虫配对 • 无脊椎动物分类(卡片)
(5)脊椎动物
• 脊椎、无脊椎动物分类(卡片) • 骨骼卡片配对(三段卡) • 骨骼与动物外形卡配对 • 各种鱼的图片及名称卡配对 • 鱼的各部分卡片配对 • 两栖动物:青蛙的一生(玩具、名称
及图片配对) • 鸟的图片、名称卡配对 • 哺乳动物:制作马的小节
磁铁、 三态、 • 3种特别岩石 • 加工好的石头 • 修整过的石头
• (2)生命: • 寻找活动(有生命、无生命) • 分类(有生命、无生命,实物)
寻找活动(动物、植物)
• 分类(动物、植物,实物) • 分类(动物、植物,玩具) • 分类(动物、植物,图片)
(3)植物
• 树(拼图和文字标签) • 花(粘贴花的各部分) • 花(制作花的小书) • 叶(拼图和文字标签) • 叶(配对)
(6)动物分类
• 1玩具 • 2卡片
• (7)动物的家庭
• (8)火山活动实验
• (9)火山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