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的研读逻辑(1)
《资本论》的逻辑
《资本论》第一卷 货币
货币所有者和商品所有者之间的矛盾 社会因素的不同,两者的矛盾不同 一般商品领域 金融商品领域 土地商品领域 案例:索罗斯狙击泰铢,去年中国股市
《资本论》的逻辑
《资本论》第一卷 资本与劳动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将其看成是生产要素,认为可以用均衡分析(参看曼 昆经济学教科书) 《资本论》认为,两者的价格在经济中由于社会因素的进入,不是自然 均衡价格 社会领域:劳动力相对过剩 社会领域: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之间的联合能力不同 社会领域:大量的法律制度-《工场法》、《劳动法》 资本对劳动定价:剩余价值理论 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现实经济表现:《21世纪的资本论》-贫富差距拉大
《资本论》研读逻辑
分析视角
抽象到纯理性层面 将社会因素完全抽象掉,把人当做理性人, 把社会当做自然界,把经济学当做自然科学 核心假设:“原子式”理性人 衍生假设:产权清晰、意思自治、信息对 称、完全竞争
分析视角
社会性 承认社会性的客观存在,且社会性是人的 本质属性,进而是由人组成的社会有机体的 本质属性。 研究起点:现实中的人 考虑因素:人的非理性心理、信息不对称、 垄断、社会关系(利益集团—联盟)等
总结
微观经济学停留在纯粹抽象理性层面,完 全肯定市场 宏观经济学在承认抽象理性的基础上,加 入部分的社会性因素,增强了解释力和解 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否认社会性是经济 的根本属性 《资本论》在批判抽象理性的基础上,研 究了加入各种社会性因素后经济的现实运 动变化,并将之贯穿在三卷中,生成现实 经济的基本进路
《资本论》的逻辑
《资本论》第二卷
资本的时空布局问题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自由放任市场能够将资本在 时空上配置好-抽象层面 《资本论》:各种社会因素加入进去后,自由市场 经济下,真实资本时空布局会如何?
《资本论》的逻辑
《资本论》第三卷
社会性造成的对抗性在不同领域的具体运动: 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 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赌博欺诈、非理性亢奋; 金融市场中金融资本家和产业、商业资本家的博弈对抗,金 融资本家和一般市场参与者的对抗; 土地价格上涨的趋势; 艺术品等特殊商品领域的特殊社会性
《资本论》分析范式
与前述古典主义经济学相比,《资本论》 将社会性作为研究经济的前提和起点,而 且认为经济学区分于自然科学的正是社会 性。很大程度上,研究经济正是要研究各 种社会性,及其起作用情况下经济在真实 世界中的真实变动。抽掉社会性,也相当 于抽掉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
《资本论》分析范式
《资本论》与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关系 从抽象掉社会因素的角度来说,古典主义 经济学都是对的 但是,《资本论》认为,这种孤立的理性 人,只是发生在想象中 现实社会中的人的本质,是具有社会性。 理解:社会性就是区别于自然界的东西, 包括人类特有的心理因素、社会特有的信 息不对称因素、社会特有的垄断定价问题 等
古典主义经济学
(一)彻底抽调社会性,只留下理性 假设:理性人假设,甚至将其拔高为理性人“公理” 产权清晰、意思自治、信息对称、完全竞争 代表性人物和著作:斯密《国富论》 基本分析方法:竞争均衡分析 基本经济学理论:机会成本、比较优势、消费者剩余、生产 者剩余、市场效率、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 理论定位:市场经济有效
《资本论》分析范式
《资本论》:加上这些社会因素后,经济 世界使什么样子的? 古典主义经济学:将经济世界的社会性都 抽象掉的经济学 《资本论》:现实世界中的经济学研究进 路。
《资本论》的逻辑
《资本论》第一卷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价值是一个社会维度的概念,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个别劳动成为社会劳 动体系中的一部分。 以下社会因素,可能使得商品的价值和社会评价(价格)之间脱离 现实中,商品所有者和购买者之间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社会因素,使得 价值和价格脱离 信息不对称:股票价值和价格脱离 垄断:土地价值和价格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