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元背景知识

欧元背景知识

欧元背景知识
1995年12月,欧盟马德里首脑会议批准在四年内分三阶段将EMU各成员国的货币逐步转换为单一货币欧元的计划。

据此,1998年初,欧洲中央银行和欧洲中央银行系统将设立,开始生产欧元纸币和硬币,宣布发行日;1999年1月1日,各国纸币将在各自的价格上转换成欧元,同时在非现金交易中引人欧元;不迟于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金面市,它将在市场上逐渐流通并代替各国纸币和硬币,此后的六个月内,各国货币逐步停止使用,欧元成为E-MU内流通的货币。

欧元作为一种新的货币,如何给它定值相当关键,即未来的1元欧元值多少“钱”,有多大的购买力。

欧盟拟在1998年4月出台欧元定值方案。

现在市场猜测欧元定值将最有可能参照现行欧洲货币单位(ECU)的定值方法,有人就估计未来将是1欧元=1欧洲货币单位。

欧元的发行将由欧洲中央银行来掌握。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类似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由欧洲中央银行扣欧洲货币联盟成员国的中央银行组成,其中欧洲中
央银行将于1998年建成,行址设在德国的法兰克福。

由它总揽联盟内部的货币稳定职责。

在法律上,欧洲中央银行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各国政府不得干预其事务,其最高权力机构为欧洲中央银行议会,执行机构为欧洲中央银行董事会。

随着欧元的推出,欧洲原有的清算体系面临变革,欧元清算体系将建立。

名为TARGET的欧元清算体系,一开始将与CHAPSEURO、ECU清算系统并存,最后达到在联盟内整合。

欧元走势:先弱后强
未来的欧元应该是强币还是弱币,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之一。

从主观愿望来说,欧元区成员国可能大多数希望欧元是一种坚挺、稳定的货币。

货币的稳定将有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

因此.欧洲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是保持价格稳定。

许多人士认为,欧洲中央银行实行以控制通胀为宗旨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巩固投资音的信心和维持较低的利率、有利于投资和消费增长,进而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

可是,欧元是一种新货币,欧洲中央银行也是一个全新的机构,要树立形象和威
信,尚需经受时间的考验。

据一些权威人士预测.由于货干联盟启动以后,各个方面都将经历一个“磨合”期,需要人们来认识它、了解它,最后接受它。

这一“磨合”期将至少持续2一3年。

此外,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将来如何协调?两者之间发生冲突后将怎样解决?政治愿望在欧元进程中会发挥多大的作用?这些现在均难预测,但都将对欧元汇率的走势产生影响。

因此,在最初时期,与美元相比,欧元将可能呈相对弱势。

从中长期来看,欧元区成员国将会尽一切努力,使欧元成为一种坚挺、稳定的国际货币,强大的欧洲经济将是它的最牢固的后盾。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1996年欧盟成员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经合组织国民生产总值的38.3%,而美国和日本仅分别占32.5%和20.9%。

美元是当今占国际支配地位的货币。

美元在世界贸易结算中占48%;在世界外汇市场上,美元的交易额占外汇交易总额的80%以上,欧洲货币交易额相对很小;在外汇储备方面,美元约占世界外汇储备50%,欧洲货币仅占30%。

据有关专家预测.随着欧洲经济的进一步强大和
欧元的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欧元将会成为非常有吸引力的国际货币。

仅将欧洲现在的出口全部采用欧元结算,那么,欧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所占的比重就己经很大。

因此,人们认为,在未来的国际贸易结算中,欧元和美元将很可能平分秋色,各占40%。

亚洲将是未来欧元和美元展开竞争最激烈的地区。

由于美元很不稳定,汇率风险非常大,亚洲国家经济发展深受其害,因此早就想选择一种稳定的货币来替代它,未来的欧元很可能是最佳选择。

而且今后日本经济的实力将弱于欧盟,日元对欧元的汇率上将呈相对弱势,使得亚洲国家有可能部分地放弃日元而转向欧元。

1999年1月1日,欧元在11个欧盟成员国正式启动,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从此统一交由设在德国法兰克福的欧洲中央银行负责。

欧元最初只是一种账面货币,欧元纸币和硬币直到2002年1月1日才投入流通,与普通民众见面。

欧元纸币分5欧元、10欧元、20欧元、50欧元、
100欧元、200欧元和500欧元7种,硬币分1欧分、2欧分、5欧分、10欧分、20欧分、50欧分、1欧元和2欧元8种。

欧元区所有成员国发行的欧元纸币设计均相同,但硬币仅一面相同,另一面通常被称为“国家面”,由各国自行设计。

欧元是一种币值大于美元的全球主要货币,但过去11年里,欧元对美元比价变动较大,最低时跌破1比0.83,最高时达到1比1.60。

2010年12月30日,纽约汇市欧元对美元比价为1比1.3286。

欧元同时也是仅次于美元的全球第二大储备货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所占比例接近61.3%,欧元资产约占26.9%,与最近几年相比变化不大。

历经四次扩大,欧元区现有16个成员国,分别是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和斯洛伐克。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的数据,欧元区16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按现值计算预计约为12万亿美元,占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近四分之三。

爱沙尼亚是首个加入欧元区的波罗的海国家,经济规模相对较小,预计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按现值计算仅为190亿美元。

在爱沙尼亚加入后,使用欧元的欧盟成员国将由最初的11个增至17个,覆盖人口3.3亿,占欧盟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虽然欧元区大门向所有欧盟成员国敞开,但在1991年12月欧共体首脑会议上达成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为加入欧元区规定了严格的“趋同标准”,即加入欧元区的国家需要在通货膨胀率、政府财政状况、长期利率水平、汇率稳定程度以及国内立法与欧盟规则的协调一致性5个方面达标。

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除英国和丹麦根据当初达成的“选出”机制,有权选择是否加入欧元区外,其余尚未使用欧元的欧盟国家都有义务在努力达到标准后加入欧元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