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铸币2. 银行券3. 表征货币4. 现金存款5. 电子货币6. 准货币7. 流通手段,支付手段8. 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9. 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10. 良币11. 易于保存便于携带12. 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13. 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发行保证制度14. 流动性15. 现金,活期存款,准货币16. 货币材料的确定17. 足值货币18. 本位币,主币19. 良币驱逐劣币20. 银行21. 社会分工22. 称量制23. 黄金保证24. 信用货币25. 支付手段二、单项选择1.D2.D3.D4.A5.D6.A7.D8.D9.A 10.B 11.C 12.D 13.C 14.B 15.A 16.C 17.A 18.C 19.A 20.B 21.C 22.B 23.C 24.D 25.A三、多项选择1.CDE2.ACDE3.ABC4.DE5.BC6.ABD7.ACE8.ABCD9.ABCDE 10.BDE 11.ABCE四、找出下列词汇的正确含义1.k2.i3.j4.a5.g6.h7.f8.b9.o 10.n 11.i 12.l 13.k 14.p 15.j 16.l 17.m 18.t 19.s 20.r 21. v22.u五、判断并改错:1. ×流动性越强的货币层次包括的货币的范围越小。

2.√3.×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是实物货币。

4.×货币作为交换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5.×货币作为价值贮藏形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是购买力的“暂栖处”。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它可以自发调节商品流通;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如果币值稳定,则可以作为一种储蓄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价值贮藏。

6.√7.×银行券在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都存在流通。

8. ×金币本位制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除了金铸币,还有贱金属铸造的辅币和银行券。

9. ×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

10. ×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信用货币不一定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国家仅仅规定国家发行的现钞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对存款货币没有明确规定。

11. ×金属货币制度下只有贵金属才能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外汇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的准备之一。

12. ×金币本位制下有金铸币参与流通,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条件下金铸币不再进入流通。

13. ×国家铸造的辅币不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14. ×金币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下金币不再参与流通,不能自由造。

15. √16.√17.√18.√19.√20.×活期存款不是准货币,而是货币。

六、简述题1. 答案要点: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其构成要素有:( 1 )货币材料的确定。

( 2 )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 3 )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

( 4 )发行保证制度。

2. 答案要点: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基本特征有:( 1 )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是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的纸制本位货币,它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黄金基础也已经消失。

( 2 )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信用货币实际上是银行债务凭证,信用货币流通也就是银行债务的转移。

( 3 )具有强制性。

它是法定货币,银行发行的强制流通使用。

( 4 )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流通,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段。

3. 答案要点: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

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

所以,按流动性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对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答案要点: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双本位制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5. 答案要点: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首先,由于币制相对稳定,不会发生通货膨胀,能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其次,信用关系不受币值波动的影响,促进信用的发展;再次,各国货币含金量的比率相对稳定,外汇市场也比较稳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保证了对外贷款和投资的安全性。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两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第一,这两种货币制度没有铸币流通,失去了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可能性;第二,银行券不能兑换自由黄金,一旦过多就会贬值;第三,在金汇兑本位制下,本国货币制度依附于外国货币制度,一旦外国货币制度动摇,本国货币制度也必然动摇。

6. 答案要点:人民币现钞的发行主要是通过货币发行基金在发行库和业务库的转移实现的。

发行基金是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发行基金的来源,一是人民银行总行所属印制企业按计划印制解缴发行库的新人民币;二是开户的各金融机构和人民银行业务库缴存人民银行发行库的回笼款。

保管发行基金的金库称为发行库。

发行基金由设置发行库的各级人民银行保管,并由总行统一掌握。

业务库是商业银行为了办理日常现金收付业务而建立的金库,它保留的现金是商业银行业务活动中现金收付的周转金,是营运资金的组成部分,经常处于有收有付的状态。

当商业银行基层行处业务库的现金不足以支付时,可到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其存款帐户余额内提取现金,人民币就从发行库转移到业务库,意味着这部分人民币进入流通领域;当业务库的现金收入大于其库存限额时,超出部分由业务库送交发行库,意味着该部分人民币退出流通。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编制发行基金计划、管理发行基金的运送等对人民币发行进行管理。

7. 答案要点: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来,各国实行的货币制度。

这种货币制度有三个特点:( 1 )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

现金体现着中央银行对持有者的负债,银行存款体现着存款货币银行对存款人的负债,这些货币无不体现着信用关系。

( 2 )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无论是现金还是存款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存款的存取、黄金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买卖、银行贷款的发放等金融业务进入到流通中去的,这与金属货币通过自由铸造进入流通已有本质区别。

( 3 )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纯粹的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货币都是银行的债务凭证,没有实质价值;而信用货币又都是通过金融机构业务活动进入流通的,不具有自发调节机制。

因此,一旦信用货币的现实流通数量与客观必要数量不相一致,就会破坏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对应关系。

如果流通中信用货币过多,就会有一部分货币买不到商品,只能通过物价上涨来平衡商品与货币的对应关系,即出现通货膨胀;如果流通中信用货币过少,就会有一部分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出现物价下跌,造成生产流通的萎缩,出现通货紧缩。

为了保证货币流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必须由国家对信用货币加以管理和调控。

由于中央银行具有“发行的银行”的职能,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是由中央银行来管理信用货币的发行与流通,运用货币政策来调控信用货。

8. 答案要点:区域性货币制度是指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的制度。

区域性货币制度一般与区域性多国经济的相对一致性和货币联盟体制相对应。

20 世纪60 年代后,一些地域相邻的欠发达国家首先建立了货币联盟,并在联盟内成立了由参加国共同组建的中央银行,70 年代末欧洲开始了货币一体化进程。

目前区域性货币制度主要包括西非货币联盟制度、中非货币联盟制度、东加勒比海货币制度、欧洲货币联盟制度。

西非货币联盟制度,最初建立于1962 年 5 月12 日,由非洲西部的塞内加尔、尼日尔、贝宁、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马里、毛里塔尼亚等7 个成员国组成。

1963 年11 月,多哥加入了该联盟。

1962 年11 月 1 日,西非货币联盟成立了“西非国家中央银行”,作为成员国共同的中央银行,总行设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在各成员国设有代理机构,总行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管理外汇储备,发行共同的货币“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供各成员国使用。

中非货币联盟制度由喀麦隆、乍得、刚果、加蓬和中非共和国5 个成员国组成,1973 年4 月1 日,中非货币联盟成立了共同的中央银行“中非国家银行”,总行设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发行共同的货币“中非金融合作法郎”。

东加勒比货币区也属于区域性货币联盟制度,该货币区由安提瓜、多米尼加、格林纳达、蒙特塞拉特、圣卢西亚、圣文森特等国组成。

1965 年,东加勒比货币区各国成立了共同的货币管理局,该货币管理局统一发行区内各国共同使用的货币──“东加勒比元”,1983 年10 月 1 日,东加勒比货币区成立了东加勒比中央银行,取代了原来的货币管理局。

欧洲货币制度是在经济发达国家建立的区域性货币制度,通过发行欧洲统一货币欧元(Euro ),设立欧洲中央银行,在欧洲实现货币统一。

目前欧盟15 国中,除希腊、瑞典、丹麦和英国外,其余11 国(法国、德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芬兰、奥地利、爱尔兰)已成为首批欧元国。

欧洲中央银行设在德国的金融中心法兰克福,2002 年 1 月 1 日起,欧元的钞票和硬币开始流通,欧元的钞票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设计,由各国中央银行负责印刷发行;欧元硬币的设计和发行由各国分头完成。

2002 年7 月 1 日,各国原有的货币停止流通,与此同时,欧元正式成为各成员国统一的法定货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