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语言教案

诗歌语言教案

鉴赏诗歌的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炼字型题目的方法。

2、分析诗眼型题目的方法。

3、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
高考对诗歌语言的考查方式及答题要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迁移训练”用讨论法。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高考要求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又要准确把握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正确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

教学要点:炼字
教学流程:
一、提问方式:a.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二、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模式:这个字意思是×××(或: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形象(或:景色),描绘出了×××情状,烘托了×××意境,表达了×××情感。

三、炼哪些字
炼动词
例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临时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

炼形容词
例句:“红杏枝头春意闹”
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意盎然,热闹非凡的景象。

例句:流光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流光容易“流光容易把人抛”点出感叹时光流逝之情,“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来具体表现时光的流逝之快,突出了无尽的愁绪。

3)特殊词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如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拟声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四、学生课堂练习(大本P124至P125页的习题,重点做两个高考题)。

教师在学生练习讨论后予以点拨,明确答案。

五、作业:
大本“对点精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炼句
教学流程:
一、古人写诗讲究构思,往往一句诗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全诗的思想,即所谓的炼句。

鉴赏炼句,就是抓住诗歌中关键的句子进行品味,分析其在全诗的结构、表情达意、升华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高考对于“炼句”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1.诗句“……”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一诗句为人们赞颂传诵的原因。

2.某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3.某句运用方法点拨
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读诗句的内涵。

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合具体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

第二步:抓住其中的一点(写法或内容)简析。

第三步: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答题范式:表达技巧+内容+作用(结构和主旨)
三、事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溪行①
[唐]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降,空悲远游子。

〔注〕①本诗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北宋评论家胡仔认为李白的“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比唐初诗人沈佳期的“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句,“虽有所袭,终译益工”。

你同意他对李白诗的评价吗?请简要评析。

答:
①同意。

②李白的的诗的确显得更加工整流畅。

诗人以“鸟度”对“人行”,对仗工整;
以“明镜”比喻清溪,以“屏风”比喻群山,比喻清新。

③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倒映在清清溪水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阅读下而一店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孤雁
[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联系全诗,说说诗中的颔联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答:
①“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
②“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③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四、学生课堂练习(大本P125至P126页的习题,重点做两个高考题)。

教师在学生练习讨论后予以点拨,明确答案。

四、作业:
大本“对点精练”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诗歌的语言风格
教学流程:
一、明确题目的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或者:
①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③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④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二、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三、答题步骤:
①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②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古代诗歌语言风格常用词:
清新平淡质朴绚丽
明快含蓄简洁洗炼
(教师根据学情,依据大本P127页“考点分析”可逐一举例讲解,也可有重点的讲解)(一)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二)平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
(三)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锦瑟》。

补充内容:诗歌的个人风格类举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五、作业
理解并背诵语言风格常用词语
第四课时
处理习题(学生先自己做然后教师展示答案,个别点拨,有所侧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