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化学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

电化学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


迁移粒子
所有组分
所有组分都 带电粒子 可能
38
39
2.4 电迁移
• 在外电场作用下溶液中的荷电离子将从杂乱无章的随机运动转变为沿一 定方向的运动。离子在电场力推动下进行的运动,叫做电迁移。
• 电迁流量(qe):离子在单位时间内电迁移通过单位面 积液面的摩尔数 • 在电场力较小时,稳态下的电迁流量也与电位梯度 (即电场强度-推动单位电荷的电场力)成正比 。
19
• 非体积功为零时,化学势是多相 系统中物质转移方向和限度的判 据
• i 物质自发地从i高的相向i低的相转移 • 相平衡时,每一组分在各相中的化学势 必定相等
20
(3)理想溶液中某组分i的化学势
• μi:某一温度和压力下理想溶液中某组分i的 化学势 • x ,i :与溶液同温同压下组分i的标准态下的化 学势 • xi :组分i的摩尔分数 21
2.00
1.32×10
-3
0.390
4.00
8.47×10
-5

12.00 — — —
实验值MgSO4 CuSO4
0.195 0.164
0.142 0.108
0.091 0.066
0.067 0.044
33


1.电解质的活度与平均活度有何不同?
活度:整体电解质的活度 平均活度:离解后整体电解质不复存在,离解为离
36
扩散
电极反应会消耗反应物,生成产物,使电极表 面与溶液深处出现浓度差别,即浓度梯度,会 发生扩散现象。。
电迁移
①阳离子→阴极(还原反应,得e,带负电荷) ②阴离子→阳极(氧化反应,失e,带正电荷)
离子移动方向不同,但电流方向相同
37
对流
引起方式 密度差
扩散
浓度梯度
电迁移
电场作用 (电位梯度)
15
2.2 电解质活度与活度系数
2.2.1 活度的概念
16
(1)理想溶液 (ideal solution)
• 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溶液时,若它们混合前后 的体积无变化,而且混合后无任何热效应,则所形 成的溶液为理想溶液。 • 理想溶液不要求分子体积为零,但要求各种分子的大 小,形状相似.
• 许多实际溶液体系性质很接近理想溶液:
第2章 电解质溶液
1
2.1
离子水化
2.1.1
电解质分类
2
电解质定义
• 电解质(electrolyte):有能力在水
或有机溶剂中形成可以自由移动离子 的物质,叫做电解质。 • 电解质溶液(electrolyte solution): 溶质溶入溶剂中后,溶质能完全或部 分解离成离子所形成的溶液。
3
电解质溶液导电机理
O-H键
6
冰的结构
7
2.1.3 离子水化 (Ionic Hydration)
• 离子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
– 1. 水分子在离子周围取向,可自由移 动的水分子减少了。 – 2.紧靠离子的部分水分子与离子缔合, 能与离子一起移动,相应地增大了离 子的体积。 – 3.水分子的原有缔合度遭到部分破坏。
8
• (1)正负离子的定向迁移 • (2)正负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
电解质分类
• 结构
–离子键化合物,真实的电解质 –共价键化合物,可能的电解质
• 它们本身并不是离子,只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溶质与溶剂间的 化学作用,才能使之解离成为离子。
• 溶质解离度的大小
– 强电解质(解离度>30%)和弱电解质(解离度<3%)
离子水化能量的变化
• 电解质在溶液中自发的解离,所需能量来 自于水化作用释放出的能量。
9
• 离子水化:由于离子与水的作用而引起离子与水结 构上的总变化称为离子水化。 • 离子水化数:离子周围存在着一个对水分子有明显 电场作用的空间(几纳米),在这个空间内含有的 水分子数称为离子水化数。
10
• 水化膜:离子与水分子 相互作用改变了定向取 向的水分子性质,受这 种相互作用的水分子层 称为水化膜。
– 它所包含的水分子数目称为二级水化数。
12
离子水化产生两种影响 : • 溶剂对溶质的影响:离子水化减少溶液 中自由分子的数量,同时增加离子的体 积; • 溶质对溶剂的影响:带电离子的水化破 坏附近水层的四面体结构,改变邻近水 分子层的介电常数。
13


1.电解质有哪几种分类方法? 2.为什么4℃时水的密度最大? 3.什么叫离子水化?如何正确理解离子水化膜 的概念?
23
2.2.2
溶质的三种浓度标度
• xi: 摩尔分数 mol • mi: 质量摩尔浓度(每千克溶剂所含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kg • ci: 体积摩尔浓度(每升溶液所含溶质 的物质的量)mol/L
24
相应的化学势
25
实际溶液中的化学势
相应的活度系数
26
活度的标准状态
• 气态物质:分压pi等于1的理想气体 为标准状态。ai=pi=1 • 液、固态物质:纯物质为标准状态。 e.g.纯溶剂、纯金属
±
0.925
0.02 0.515 0.572 0.560
0.896
0.04 0.392 0.471 0.444
0.858
0.08 0.266 0.378 0.343
0.787
0.20 0.123 0.262 0.230
0.717
0.40
5.16×10
-2
0.633
0.80
1.51×10
-2
0.501
子,正负离子的平均活度来代替正负离子的活度。
34
2.3
扩散
• 电解质溶液性质,主要有两类:
– 静态性质:涉及热力学函数的变化, 如活度、活度系数等 – 动态性质:与离子在溶液中运动有关 的性质,例如离子的扩散、电导等
动态性质对电化学反应有很大影响。
35
2.3.1 液相传质的三种方式 (Mass Transfer)
• 水化膜可分为原水化膜 与二级水化膜。
11
• 原水化(或化学水化):溶液中紧靠离子
的第一层水分子与离子结合得比较牢固,它们 基本上能与离子一起移动,不受温度的影响。 这部分水化作用称为原水化。
– 它所包含的水分子数目称为原水化数。
• 二级水化(或物理水化):第一层以外的水分 子也受到离子的吸引作用,使水的原有结构遭 到破坏,但与离子联系得比较松散,温度对它 的影响很大,这部分水化作用叫做二级水化。
0.01 0.889
0.904 0.904 0.899
0.847
0.874 0.876 0.866
0.769
0.830 0.829 0.815
0.690
0.795 0.789 0.764 0.759
0.592
0.766 0.742 0.712
0.437
0.757 0.683 0.644
0.310
0.810 0.659 0.597
• 对流(convection):溶液内粒子随溶液的流 动而流动的传质过程。 • 扩散(diffusion):由于溶液中某一组分存在浓 度梯度(或化学势梯度)而引起的该组份自高 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转移的传质过程。 • 电迁移(migration):荷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 沿着一定方向移动引起的传质过程。
很稀的溶液中, fi
i yi
规定:活度等于1的状态为标准态。对于固态、液态物质和溶剂,这一标 准态就是它们的纯物质状态,即规定纯物质的活度等于1。
27
2.2.3 电解质的平均活度
(1)与极稀的非电解质溶液可视作理想(稀)溶液,活 度系数近似等于1不同,对极稀的强电解质溶液,由 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它比非电解质溶液的情况 复杂得多,此时的活度与理想(稀)溶液的活度仍有一 定的偏差; (2)强电解质几乎完全电离成离子,整体电解质不复 存在,其浓度与活度的简单关系不再适用;
(4)真实溶液中某组分i的化学势
• 路易斯(Lewis)提出笼统地用一个新函数活 度(ax,i)(activity)来代替物质的量分数(xi)。
• ax,i为i组分的活度,物理意义是有效浓度。
22
活度与浓度的比值能反映粒子间相互作用所 引起的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
Activity coefficient
• 电解质在溶液中所处的状态
–非缔合式non-associate,溶质为单个自由移动的离子 –缔合式associate,溶质除了单个的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外, 还存在以化学键结合的未解离的分子,或者是由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离子靠静电作用而形成的缔合体。
5
2.1.2 水的结构
孤电子对
一. 水的结构特点 水分子为具有 不等性杂化轨道结构 的强极性分子。
0.131
1.320 0.709 0.571
实验值HCl NaCl KCl KOH KNO3
0.927 0.927
0.901 0.899
0.868 0.863
0.810 0.794
0.710 0.653
0.671 0.54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679 0.449
0.903 —
0.724
AgNO3
A2+B2+型盐类离子强度 计算值*γ
0




RT ln
0
v
v
30
令:
v v v


定义:
v
• 平均活度系数:

v

1
v
• 平均浓度: m m m • 平均活度:
v v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