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非电解质稀溶液 中医药专业无机化学课件
第二章 非电解质稀溶液 中医药专业无机化学课件
即: △Tb=Tb-Tb*
2020/9/26
注:△Tb表示溶液的沸点升高值; Tb表示溶液的沸点; Tb*表示纯溶剂的沸点;
根本原因:蒸汽压下降 p溶液<p纯溶剂,
p
po
kpa △p 蒸
气
压溶 剂 溶 液
溶
101.3kpa
液
A
B’
的
沸
点
B
升 高
△Tb
示 意
图
温度
Tb* T b
2020/9/26
拉乌尔根据实验结果得到如下的关系式:
蒸汽压下降: △p= K·bB
沸点升高: △TB= Kb·bB
凝固点降低: △Tf= Kf·bB
渗透压:
bBRT
2020/9/26
2020/9/26
2020/9/26
•
根据拉乌尔定律,难挥发非电解质
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近似地与溶质的质
量摩尔浓度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
△Tf=Kf·bB
注:△Tf表示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 Kf 表示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常数;
2020/9/26
• 【例3】有一糖水溶液,在101.3Kpa下, 它的沸点升高了1.02K,问它的凝固点是 多少?
低,这种现象称为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2020/9/26
纯溶剂
溶液
图2-2 纯溶剂和溶液蒸发-凝聚示意图
2020/9/26
2020/9/26
图2-3 纯溶剂与溶液蒸汽压曲线
拉乌尔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 的蒸气压与溶剂的摩尔分数的乘积。
•
P = PAΘxA
• ΔP = PAΘxB
2020/9/26
• 解:1.据溶解度计算公式:
1. S 3.173S = 35.93 g
S100 12.003
2. ωNaCl = 3 .173 = 0.2644
12 .003
3 .173
3. CNaCl
=
58 .5 10 10 3
= 5.42 mol·L-1
2020/9/26
3.173
•
拉乌尔定律也可以这样描述:“在一定温度
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值与
• 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2020/9/26
△pA= K·bB
此式表示:“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 电解质稀溶液蒸气压的下降值,近似地与 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2020/9/26
例2: 已知异戊烷C5H12的摩尔质量M = 72.15 g·mol-1, 在20.3℃的蒸气压为77.31 kPa。现将一难挥发性 非电解质0.0697g溶于0.891g异戊烷中,测得该溶 液的蒸气压降低了2.32 kPa。试求: ①异戊烷为溶剂时拉乌尔定律中的常数K; ②加入的溶质的摩尔质量。
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和温
度的关系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一致”。
VnBRT
CBRT
2020/9/26
对于极稀溶液bB≈cB
bBRT
• 其中Π是渗透压(kPa);
• T是热力学温度(K);
• V是溶液的体积(L);
•
cB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
;
• R是气体摩尔常数,
2020/9R/26 =8.314KPa·mol·K-1
△Tb=Kb·bB
Kb是溶剂的沸点升高常数; bB是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
•
此式表示:“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的沸点升高值近似地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2020/9/26
几种溶剂的沸点和沸点升高系数
溶剂 水 乙酸 苯
四氯化碳 氯仿 乙醚 乙醇
T
* b
/
K
373.15
391.05
MB
kbmB TbmA
MB
k f mB Tf mA
2020/9/26
• 【例4】现有两种溶液,一种是1.50g尿素 [CO(NH2)2]溶解在200g水中,另一种是42.8g 未知物溶于1000g水中,这两种溶液在同一温 度结冰,求这个未知物的摩尔质量M 解:已知尿素的摩尔质量为60g/mol, 设 未知物的摩尔质量为M
MB
K
mB ΔpmA
5.578kPa kg mol1
8gmol1
2020/9/26
2. 溶液的沸点升高
• 沸点: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的温度
当外压为101.325Kpa时的沸点称为正常沸点。
实验表明:难挥发非电解质溶液的沸点总是高于纯 溶剂的沸点。这一现象称为溶液的沸点升高
4. bNaCl =
58.5 (12.0033.173)103
=
6.14mol·kg-1
3.173
5.
XNaCl
58.5 3.173 (12.0033.173)
58.5
18
= 0.099
XH2O 1 - X NaCl = 0.901
2020/9/26
二、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 性
•
稀溶液有这样一组性质,这些性
M34g2mo1l
2020/9/26
b.利用凝固点降低的性质,用盐和冰的混合物 作冷却剂。 例如采用NaCl和冰,温度可以降到 –22oC,用CaCl2·2H2O和冰,温度可以降到 –55oC。
2020/9/26
4. 溶液的渗透压
2020/9/26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示意图
• 半透膜两边的水位差所表示的静 压
47.3426
363
70.1001
373
101.3247
423
476.0262
2020/9/26
c. 无论是固体还是液体,相同温度下蒸汽压大的 为易挥发性物质,蒸汽压小的为难挥发性物质。
2020/9/26
蒸气压下降
•
实验证明:在相同温度下,当把
• 不挥发的非电解质溶入溶剂形成稀溶液
后,稀溶液的蒸气压比纯溶剂的蒸气压
2020/9/26
2. 相同质量的蔗糖和葡萄糖分别溶解于相同 体积的水中,所得溶液的渗透压( )蔗糖 (C12H22O11)葡萄糖(C6H12O6)
(A)前者大于后者 (B)后者大于前者 (C)两者相同 (D)不能判断
2020/9/26
本章小结
掌握:溶液及各浓度表示方法
重点: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规律
• 称为渗溶透液压的是渗为透了压阻。止溶剂分子渗透而 必须在溶液上方所需要施加的最小额外 压力。
溶液浓度越大,其渗透压越大。
2020/9/26
产生渗透现象必要条件:
1.半透膜的存在; 2. 膜两侧单位体积内溶剂分子数
不相等。
渗透的方向:
纯溶剂
溶液
稀溶液
浓溶液
2020/9/26
•
1886年范托夫(Van’t Hoff)指出:“非
353.25
349.87
334.35
307.85
315.55
kb/(K·kg·mol-1) 0.512 3.07 2.53 4.95 3.85 2.02 1.22
2020/9/26
3.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 在101.325Kpa下,纯液体和它的固相平衡
共存时的温度就是该液体的正常凝固点。在 此温度,液相蒸气压与固相蒸气压相等。
2020/9/26
b. 蒸汽压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蒸汽压增大。
表2-1 不同温度下水的蒸汽压
T/K
p/ kPa
273
0.6106
278
0.8719
283
1.2279
293
2.3385
303
4.2423
313
7.3754
323
12.3336
T/K
p/ kPa
333
19.9183
343
35.1574
353
• 解: xBnAnBnBn nA BmAn/B MA
Δ ppxBpm nB AM ApM A bBKBb
2020/9/26
KpMA
所以对于异戊烷有: K = pΘMA = 77.31kPa×72.15g·mol-1
=5578kPa·g·mol-1 = 5.578kPa·kg·mol-1
ΔpKbBKMm Bm BA
2020/9/26
1、1.00克非电解质溶于20.0克水中,测定冰 点 是 -0.50℃ , 该 非 电 解 质 的 相 对 分 子 量 是 ( )(Kf=1.86)
(A) 1.86 /( 0.50×0. 20) (B) 1.86/(0.50×20.0) (C) 0.50×20.0/1.86 (D) 1.86/( 0.50×0.020)
bB=
nB mA
•
•
b. 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mol.dm-3
C B=
nB V
2020/9/26
【例1】 10.00 cm3 NaCl饱和溶液质量为 12.003g, 将其蒸干后得NaCl 3.173g。
计算:1.NaCl的溶解度s; 2.NaCl的质量分数ωNaCl 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Cl; 4.NaCl的质量摩尔浓度bNaCl; 5.NaCl及水的摩尔分数xNaCl和xH2O;
2020/9/26
根据公式: Tf KfbB 1.50
Tf(尿)素 Kf 6 020 10 0 3
Tf(未知 )数 Kf M 140 .8 2 0 1 0 3
2020/9/26
• 由题意知:△Tf (尿素)=△Tf(未知物)
6 02 1.50 1 00 0 3M 140 .8 2 0 1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