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论文——《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关系分析》学院商学院专业班级国贸10硕学号 L100904S02姓名玛尔江(哈萨克斯坦)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关系分析1中哈贸易关系简述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都是亚洲地区重要的转型经济国家,双边贸易投资关系和跨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不仅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和产品的互补性等,而且双方在跨国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良好政府合作也为双边贸易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随着两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关系不断发展和跨国区域分工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已成为推动亚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1992-2004年间,中哈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从 3.680亿美元增加到44.9809亿美元,增加了约12.22倍,详细资料如表1-1所示。
表1-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万美元)资料来源:1、1992-1993年数据来自中国海关统计(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aarticle/zxhz/sbmy/200403);2、1994-2004年数据来自2005-1995中国统计年鉴。
如果没有比较优势和良好的分工合作关系,以及稳定有效的跨国公共产品供给,要达到表1-1所表示的进出口贸易水平是极为困难的。
在国际社会中,随着国家之间在社会,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之间的交住程度与相互依赖程度的提高,彼此之间相互交住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的需求增大,跨国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直接影响到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关系和跨国区域经济合作,跨过公共产品已经成为跨国经贸合作比较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
本文以亚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为背景,主要从中哈贸易现状分析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经贸合作的比较优势和面临的风险,为中哈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展望美好前景。
2中哈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对一个国家来说,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以各类商品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商品竞争力状况。
从近几年中哈贸易发展进程看,双方贸易在快速增长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长期存在而又难以快速有效解决的问题。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进出口商品结构问题。
哈萨克斯坦进口中国的商品分为低附加值和高附加值商品,前者如服装、鞋类、布料、食品、棉纱等,后者如机械设备、化工产品、贵重及稀土金属、光学器材等。
近年来,随着两国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哈萨克斯坦进口中国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如下明显变化:低附加值商品份额下降,高低附加值商品快速上升。
1995-2001年哈萨克斯坦进口中国商品结构变化如表2-1和表2-2所示:表2-1 1995-2001年哈萨克斯坦由中国进口的低附加值商品所占份额表(%)表2-2 1995-2001年哈萨克斯坦由中国进口的高附加值商品所占份额表(%)资料表明哈萨克斯坦进口中国的商品结构呈明显优化趋势,这是近年中哈贸易的显著特点。
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市场石油及其他矿产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资源丰富的哈萨克斯坦借助优越的外部环境步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人们开始注重生活品质。
这时,中国向哈出口的产品已从低中档原料型产品向中高档加工品转变。
其中,主要为机械及运输设备、化工产品和家用电器等产品。
低附加值的低层次商品份额降低,高附加值的高层次商品份额上升,使出口贸易档次的提升。
表明近年来中哈贸易正经历着由多年来的低级化状态向高层次的转变。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矿产资源和能源资丰富的国家,用出口以石油为主的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换取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急需资金,已被视为实施其《2030》规划的重要经济战略措施。
(注:《2030》规划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拉扎尔巴也夫于1999年提出的振兴哈萨克斯坦的经济战略,即至2030年要使哈萨克斯坦成为一个富裕的强国,是以总统身份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公民的许诺。
)而此时中国已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对外开放深入,经济快速发展,与经济发展所需相匹配的自然资源消耗大幅增加和自身相对有限供给能力之间发生了矛盾,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和西部大开发急需能源和资源补充,这就为哈国内石油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市场。
这充分表明中哈两国贸易关系是互惠、互补、双赢的。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向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原有大路商品份额急剧下降,能源资源商品份额快速上升。
九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中抢手一时的羊毛,化肥,棉花,原皮等大路商品贸易额在九十年代后期一直下滑,其中化肥最具有代表性。
羊毛,棉花,原皮的出口商品份额从1995年的15.4%、3.98%、7%分别降至2001年的0.12%、0.0001%、0.62%。
中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产品以能源、原材料性质产品为主,进口额较原来相比大幅提高,从原来只进口几种初级原材料产品,逐渐发展到石油、天然气、钢材和铜材等国民经济所必需的各种产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自中哈建交至今,两国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观,特别是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
尽管这样,但在两国贸易商品结构中,低附加值商品所占份额仍然很大,而高附加值商品所占份额相对较小。
下面重点对2002-2007年中哈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按附加值高低进行分析。
表2-3 2002-2007年中哈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资料来源:根据2002-2007年《哈萨克斯坦统计年鉴》(俄文版)分类整理从上表2-3中可以看出,自2002年起,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低附加值商品在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呈逐渐下降的发展趋势,而高附加值商品则呈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
一般来说,低附加值商品属于劳动密集型商品,是低层次商品;而高附加值商品则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是高层次商品。
低层次商品份额降低,高层次商品份额上升,是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档次不断提升的表现。
在中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商品中,低附加值商品一直占到进口总额的94%以上,而高附加值商品的比重则不足6%。
2002-2006年,中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商品中的低附加值商品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下降的幅度不大,而2007年又开始回升,占到了进口总额的98.8%。
其中,矿产品是中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首要产品。
综上所述,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贸易商品结构有所改善,但不明显;中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贸易商品结构仍在较低水平徘徊。
从全球贸易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中哈贸易商品结构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因此,中哈两国应根据本国要素禀赋的特点培育和发展相对竞争力强的产业。
3中哈商品贸易竞争力分析贸易竞争力指数指标(TCI)反映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某一国某类产品净出口与进出口的对比情况。
公式为:TCI i=(Xi-Mi)/(Xi+Mi)。
其中,Xi是某国第i种商品的出口额;Mi是某国第i种商品的进口额,该值介于-1~1之间。
若TCI i等于-1,表示该国该产品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若TCI i等于1,表示该国该产品只有出口而没有进口。
数值越接近1,则该国在该产业上所拥有的竞争优势越强;越接近-1,则该国在该产业上所处的劣势越明显。
下面把贸易竞争力指数TCI划分为四个层次:当-1=TCI<-0.5时,竞争劣势很明显;当-0.5=TCI<0时,竞争劣势明显;当0=TCI<0.5时,竞争优势强;当0.5=TCI<1时,竞争优势很强。
3.1 2011年一季度哈萨克斯坦外贸总体分析据哈萨克斯坦国家海关委员会公布的最新进出口数据,哈萨克斯坦2011年1-3月外贸总额为188.13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140.01亿美元)增长34.4%。
其中,出口134.58亿美元,同比增长67.9%;进口53.55亿美元,同比下降10.5%。
外贸顺差81亿美元,同比增长3倍。
(详见附表3-1:2011年一季度哈金额排前五的出口商品;附表3-2:金额排前五的进口商品)。
其中,哈对外贸易额大幅上涨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油价上涨,哈原油出口收入剧增.2011年1-3月哈萨克斯坦外贸出口的主流仍是能源产品。
石油、凝析油及天然气出口金额占总出口额的67.5%。
今年一季度,哈石油、凝析油出口1629.9万吨,出口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增长仅为0.7%,但受石油价格上升的影响,出口金额同比增长86.8%。
部分原材料需求上升,哈出口量价同增。
二、随着工业金属价格的增长,哈原材料商品出口额大幅上涨。
哈一季度铁合金出口量为32.4万吨,同比上升83.1%,出口金额 4.02亿美元,同比上升51.2%。
天然铀及其化合物出口0.57万吨,同比增长62.9%,出口金额为4.13亿美元,同比增长46.5%。
未锻造精炼铜及铜合金、未锻轧锌出口数量同比下降,但因为价格上升等因素,出口额不降反增,同比增长86.5%和84.52%。
三、粮食出口数量上升,价格下降。
哈萨克是粮食出口大国,今年一季度哈小麦出口118.5万吨,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但出口金额仅为1.85亿美元,增长16.3%。
3.2 2011年一季度中哈外贸分析2011年一季度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双边贸易总额为25.9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21.16亿美元)增长22.8%。
其中,哈对华出口20.51亿美元,同比增长67.9%;哈自华进口5.476亿美元,同比下降48%。
外贸顺差15亿美元。
中国一季度为哈第二大贸易伙伴,在哈出口中排名第一,进口排名第二。
一、对华出口大幅增加。
一季度哈对华出口中石油、凝析油占到58.02%,出口量同比增长111.4%,金额增长近两倍;未锻造精炼铜及铜合金、铁合金、铁矿砂、铜矿砂等商品出口量和价同增:其中,未锻造铝出口量增加10倍多,金额增加7倍,未锻轧锌出口量增加55.12%,金额增长3.5倍;但天然铀及其化合物出口下降,数量不及上年同期十分之一,不过金额仅下降24.5%。
(附表3-3:对华出口金额排名前五位商品)二、自华进口大幅下降。
无缝钢铁管及空心异型材进口下降58.9%,占哈自华进口总额的4.25%。
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类商品进口金额1.55亿美元,同比下降52.2%,占进口金额的28.3%。
一般性商品进口降幅较小。
(附表3-4:自华进口排名前五位商品)4中哈贸易前景展望哈萨克斯坦自独立以来,一贯执行开放发展的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不仅扩大在哈投资规模,而且深入发展进入相关经济领域,这为哈萨克斯坦的非能源领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促进哈萨克斯坦经济多元化发展。
哈萨克斯坦政府建议外国投资者通过参与哈萨克斯坦工业创新发展计划项目提高在哈萨克斯坦的参与度。
为了推进工业化,哈萨克斯坦优先发展冶金业、石化化工行业、农业、机械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和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哈萨克斯坦将重点支持高附加值商品生产项目,这为外国投资者在哈萨克斯坦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