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历年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历年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春秋》是体史书。

2.二十世纪初,河南安阳境内出土了大量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献,史称。

3.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开始由分裂走向统一,许多小国被大国吞并,出现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个大国,史称“”。

4.《向日葵》是荷兰画家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

5.公元前4世纪中国已有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比希腊人依巴古测编的西方最早的星表要早200年。

6.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是。

7.中国花鸟画的技法可分工笔与写意两种,其题材最为集中的有松、竹、梅,称作“”。

8.中国佛教史上,纯属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流派是。

9.在中国,节俗活动有登高、赏菊、佩带茱萸等的传统节日是。

10.在中日两国早期交往的历史中,有东渡日本的传说。

11.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江格尔》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族的著名史诗。

12.著《太极图说》的是宋代的。

13.主张“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家是。

14.《毛诗》所谓诗有“六义”,即:风、赋、、兴、雅、颂。

15.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的《》是中医学最古老而完整的医学典籍,它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16.《红楼梦》又名《》。

17.明代最流行的话本是《三言》、《两拍》,这是明代人冯梦龙和辑录的宋代话本及拟话本集的总称。

18.元代文人画四大家是指黄公望、、吴镇、倪瓒。

19.关于希腊神话与传说的最著名的史诗是荷马的《》和《奥德赛》。

20.唐玄宗时,宫廷中设立有教演艺人的专门场所,称作“”。

21.二十四节气中,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月中叫“中气”。

22.唐太宗临死前一再嘱咐要用王羲之的真迹《》陪葬,让它始终伴随身边,可见他的书法受人珍重的程度。

23.孟郊《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的下一句是。

24.中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

25. Grise提出的“合作原则”包括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切题准则和准则。

26.塔起源于印度的“窣都婆”,汉文译作“浮屠”或“”。

27.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记载的人工选育良种法,已接触到环境影响遗传性性状的问题,比达尔文《》的叙述早了1000多年。

28.1978年3月,湖北随县曾候乙墓中出土了一批古乐器,音乐界人士用其中的一套奏出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轰动了中外。

29.“文化休克”一般发生在跨文化交际的阶段。

30.亚文化是指存在于某一主流文化中的一种文化。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典型地表现在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悲剧故事中。

2.柏拉图关于理式世界与感觉世界二元对立的思想成为基督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3.汉代选拔人才的制度为九品中正制。

4.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权国家,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

5.会馆是文人和艺术家活动的场所,它的功能是文化性的。

错6. 汉代佛教被称为大乘佛教,东南亚地区信仰的佛教被称为小乘佛教。

7.日本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

首相掌握着国家大权,天皇只是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没有实权。

8.《尔雅》是语言学著作,其作者是杨雄。

9.秦代已设立乐府机构。

10.随著汉字在越南的传播,一些人开始尝试以汉字作为基础创造新的文字来纪录越语词汇,这些字就是喃字。

11.按照明朝服饰制度,文官官服绣不同鸟类图案,武官官服绣不同兽类图案以示品级。

12.郑和下西洋从今天的南京出发,经过南海、印度洋,最远抵达非洲的好望角。

13.迈克尔·约瑟夫·杰克逊是一名在世界各地极具影响力的流行音乐家,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

14.火星古称启明星又称太白星。

15.“君子和而不同”语出孔子《论语》。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5分)1.因朱熹和陆象山举行辩论而闻名于世的书院是()。

A.鹅湖书院 B.白鹿洞书院C.岳麓书院D.白鹭洲书院2.明清时入国子监学习的人叫()。

A.贡生B.童生C.进士D.监生3.以下人物中,()是法国文化名人。

A.萨特B.黑格尔C.弗洛伊德D.莫奈4.周代宗法制度不包括()。

A.嫡长子继承制B.封建制 C.宗庙祭祀制D.均田制5.不属关汉卿代表作的是()。

A.《窦娥冤》B.《救风尘》C.《赵氏孤儿》D.《单刀会》6.中国饮茶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出现了陆羽《茶经》。

A.汉代B.魏晋C.梁代 D.唐代7.我国商界信奉财神,传说财神是()。

A.黄道婆 B.太上老君 C.关羽D.赵公明8.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专著是()。

A.《颜氏家训》 B.《千字文》C.《急就章》D.《三字经》9.周代的大型乐舞是()。

A.《云门》B.《咸池》C.《大武》D.《大濩》10.张艺谋导演的第一部大型实景剧是()。

A.印象刘三姐 B.印象漓江C.印象大红袍D.印象云南11.不属明代“四大奇书”的是()。

A.《三国演义》B.《西厢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12.作为权力象征的玉琮、玉璧、玉钺最早出土于()遗址。

A.仰韶文化 B.龙山文化 C.红山文化 D.良渚文化13.为统一南北,促进民族和解融合而提出“则天法地,混一华戎”政治理想并加以实施的帝王是()。

A.隋炀帝 B.曹操 C.魏文帝 D.康熙帝14.()主要生活在我国云南、广西。

A.傣族B.土家族C.壮族D.满族15.巴比伦塔的故事发生于()。

A.尼罗河流域B.密西西比河流域C.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D.恒河流域16.不是巴尔扎克的作品的是()。

A.《欧也妮葛朗台》B.《高老头》C.《贝姨》D.《神曲》17.小说《废都》的作者是西北作家()。

A.路遥B.陈忠实C.池莉D.贾平凹18.《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于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海滨城市坎昆举行。

A.墨西哥B.巴西C.阿根廷 D.挪威19.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的目的是()。

A.灭尽人的欲望 B.只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C.与百姓为敌D.匡正当时社会穷奢极欲的享乐风气。

20.中国有关钓鱼台岛的最早文献记录出自()的《顺风相送》,称该岛为钓鱼屿。

A.宋朝B.元朝 C.明朝D.清朝21.被非洲人民誉为“自由之路”、“南南合作的典范”的是中国援建的()。

A.坦赞铁路B.肯乌铁路C.比勒陀利亚-翰内斯堡铁路D.乌赞铁路22.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交流与融合发生在()。

A.秦汉时期 B.汉唐时期C.宋明时期 D.明清时期23.《步辇图》是唐代画家()的作品。

A.闫立本 B.吴道子C.李思训 D.韩干24.现存最早的类书是隋代末年虞世南编的()。

A.《北堂书钞》B.《太平御览》 C.《册府元龟》D.《永乐大典》25.明确提出“知行合一”命题的是()。

A.程颐B.程颢 C.朱熹D.王阳明26.不属美联储(Federal Reserve System)职责的是( ) 。

A.制定并负责实施有关的货币政策B.发行“美联储券”,即“美元”C.制定世界各国汇率政策D.对银行机构实行监管,并保护消费者合法的信贷权利27.不属于葡萄牙语系的国家是( ) 。

A.东帝汶 B.巴西C.葡萄牙 D.利比亚28.《坛经》是中国佛教( ) 的经典。

A.华严宗B.天台宗C.法相宗D.禅宗29.古代帝王封禅大典是祭祀( ) 。

A.山川B.先帝C.天地D.鬼神30.不属于谢赫绘画“六法”的是( ) 。

A.气韵生动 B.骨法用笔C.应物象形D.遗貌取神31.著名音乐家莫扎特是()人。

A.德国B.奥地利C.波兰D.捷克32.秦将史禄开凿的“灵渠”位于今天的()境内。

A.四川省B.重庆市 C.河南省D.广西壮族自治区33.不属于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的汉姓是()。

A.宇文B.尉迟C.慕容 D.公孙34.被道徒称为“天师”的是()。

A.老子B.葛洪 C.张陵D.张角35.下列原则中,不属于G.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的是()。

A.得体原则 B.慷慨原则C.面子原则D.同情原则贰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共30分)四、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精确地说,“对外汉语教学”应当称为“汉语作为______语言教学”。

2.假说认为,两种语言的差异导致负迁移,正是负迁移造成第二语言学习的偏误。

3.第二学习者自己创造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语言叫___________。

4.人类大脑中,掌管语言表达的区域叫区。

5.在教学法中影响很大的听说法,其语言学基础是美国的语言学。

6.直接法是与法相对立的教学法。

7.第二语言学习者所犯的错误可以分为两种,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叫。

8.“HSK”是的汉语拼音字母缩写。

9.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包括生理因素、认知因素和因素。

10.根据测试的用途来分类,学校的期末考试属于测试。

五、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课堂环境中,通过老师的指导获得语言,这种方式叫习得。

2.第二语言就是在学会母语之后再学习的第二种语言。

3.对外汉语语法与汉语作为母语的语法都属于理论语法。

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都属于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人因素中的生理因素。

5.对语音的编码、解码能力的测试属于诊断测试。

6.直接法的语言学基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7.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的教学。

8.“内在大纲与习得顺序假说”是克拉申提出来的。

9.“情感过滤假说”是“输入假说”的组成部分之一。

10.文化因素的负迁移也会造成第二语言学习的偏误。

六、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偏误分析”的最早倡导者是()。

A.C order B.Selinker C.Chomsky D.Lado2.教学法中的听说法,产生于20世纪()年代的美国。

A.20 B.30 C.40 D.50 3.英语的冠词在汉语中没有,这种情况在对比等级中属于()。

A.一级 B.三级C.四级D.六级4.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迄今影响最大的教学法是()。

A.认知法 B.视听法 C.自然法 D.交际法5.以下不属于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是()。

A.监控策略B.计划策略C.回避策略D.记忆策略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精读课,属于下列课型中的()。

A.专项技能课 B.综合技能课 C.语言知识课 D.文化知识课7.新中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

A.《基础汉语课本》B.《实用汉语课本》C.《汉语教科书》D.《汉语读本》8.“普遍语法假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心理学。

A.行为主义B.人本主义C.构造主义 D.认知9.以下因素中,影响语言测试“信度”的是()。

A.稳定性 B.等值性 C.区分性D.可行性10.以下分类属于第二语言习得者认知方式的是()。

A.积极型和消极型B.内向型和外向型C.融合型和工具型 D.审慎型和冲动型叁材料分析与写作(共40分)七、请根据以下材料,自己命题,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论说文,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