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校考研真题库:《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名校考研真题库:《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名校考研真题库:《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第一部分复旦大学库4在中国古典乐器中,属于外来乐器的是()。

A.编钟B.琵琶C.箜篌D.七弦琴【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箜篌又写作空侯、坎侯,属古代弹弦乐器,分卧式和竖式两种,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载,卧箜篌为汉武帝时的乐人侯调所造,样子像琴而略小,七弦,用拨弹奏。

竖箜篌则是竖琴的前身,后汉时经西域传入中原地区,是古波斯乐器。

35“文化休克”现象较少出现在()身上。

A.旅游者B.留学生C.劳务输出人员D.移民【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文化休克”是指初处异文化的人对陌生环境产生的惶恐不安的情绪,并由此产生抗拒新文化而留恋旧文化的心理。

通常而言,旅游者在异国停留的时间短,而且有各种“保护”,他们通常不会感到生活上的不便或工作上的挫折。

一般来说,他们情绪高涨,而不是沮丧。

他们对于不熟悉的种种文化现象一般抱着好奇的态度,并不会因为投身其中而情绪低落或是产生“文化休克”现象。

贰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共30分)四、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教育系统中,______是中心,是教育的主体部分。

【答案】教学查看答案【解析】教育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但它是最重要的,是实现教育目的、特别是进行智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途径。

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是中心,是教育的主体部分、核心部分。

2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三方面。

即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______以及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

【答案】教师的条件和学生的特点查看答案【解析】课程的变化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原则的变化,也必然影响到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教学方法的具体选择,则决定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教师的条件和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

3心理学把记忆过程分为识记、保持、再认和_____四个环节。

实际上体现了信息的输入、储存和输出的过程。

【答案】重现查看答案【解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四个基本环节。

这实际上体现了信息的输入、储存和输出的过程。

其中,再认和重现是暂时神经联系痕迹或记忆痕迹恢复的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是信息的提取也是信息的输出。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_____工具。

【解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和艺术创作的工具。

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是其最本质的社会功能。

人们运用语言互相传递信息、交流思想。

人们在交际中学会使用语言,语言也在交际中得到发展。

5______是本民族的语言,也是人出生后首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

【答案】母语查看答案【解析】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也是人们出生后首先习得的第一语言,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有可能是居住国的语言而不是母语,比如华侨的孩子的母语是汉语,第一语言可能是英语。

6语言教学包括第一语言教学、______和双语教学。

【答案】第二语言教学查看答案【解析】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语言教学包括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和双语教学。

7______是把人作为信息加工者和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有机体来进行研究的心理学流派。

【答案】认知心理学查看答案【解析】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流派之一,这一流派把人看作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

目前,在全世界,认知心理学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系统中。

8言语表达要达到交际目的,不但要讲究言语的正确性,而且要讲究言语的______。

【解析】言语表达要达到交际目的,不但要讲究言语的正确性,而且要讲究言语的得体性。

言语的正确性是言语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等都符合语言规则;言语的得体性是表达的内容和对语音形式、词、语法结构、应对方式等的选择都符合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场合的特点。

言语的正确性是由语言规则决定的,言语的得体性是由语用规则决定的。

9言语能力的构成因素包括语言要素和______。

【答案】言语技能查看答案【解析】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语言要素(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言语技能(汉语听、说、读、写);言语交际技能(汉语语用规则、话语规则、交际策略);相关文化知识(汉语的文化因素、中国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其中言语能力包括语言要素和言语技能。

10介乎第一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动态的语言系统被称为______。

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

【答案】中介语查看答案【解析】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概念。

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五、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记忆涉及到形象记忆和逻辑记忆,但不涉及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答案】×查看答案【解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四个基本环节。

从信息加工理论来看,识记阶段就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保持阶段是对信息的再加工并储存,再认和重现阶段是对信息的再加工并储存。

记忆的形式有很多种,如: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概念记忆等。

2课程设计是联结总体设计、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答案】×查看答案【解析】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的中心环节,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其他环节都要以课堂教学的需要为出发点,适应和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

3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是由语言规律和一般教育规律共同决定的。

()【答案】×查看答案【解析】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4教学方法具有可创造性,不必受教学原则的制约。

()【答案】×查看答案【解析】教学原则是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订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对一切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都有指导作用。

5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的理论基础。

()【答案】×查看答案【解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的学习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从而形成习惯。

条件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的结合,替代无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建立了联系。

听说法是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又称“句型法”或“结构法”。

它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是对现代第二语言教学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法之一。

视听法继承了听说法和直接法的长处,其理论基础也是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强化的理论。

交际法是受到人本主义心理学和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心理语言学的影响而兴起的教学法流派。

6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既是一种语法理论,也是一种语言习得理论。

()【答案】√查看答案【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乔姆斯基和其他一些语言学家提出了普遍语法理论,他认为,普遍语法是人类所特有的语言知识体系,存在于正常人的大脑中。

这一理论不仅反映了人类语言的共性,是一种语法理论,更通过语言习得机制阐释了儿童的第一语言习得,因此也是一种语言习得理论。

7语际干扰和语内泛化都是迁移。

()【答案】√查看答案【解析】迁移指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的起积极、促进的作用,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有的起阻碍的作用,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也称干扰。

语际干扰是指已获得的第一语言的知识、技能及方法对目的语习得的干扰,语内泛化是指已获得的目的语知识、技能及方法对未学习部分的干扰,因此二者都属于迁移。

8分班测试的对象包括所有第二语言学习者。

()【答案】×查看答案【解析】分班测试也称安置性测验,它的作用是评估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高低,从而确定其适合于学习什么样的课程或适合予在何种程度的班级上课。

安置性测验的目的在于妥善地将学习者按程度分班或编组。

至于究竟划分出多少个水平等级,完全根据教学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定。

因此其对象有时候不是所有第二语言学习者。

9HSK考试分为初中等考试、高等考试和基础考试。

()【答案】√查看答案【解析】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

HSK由基础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和高等汉语水平考试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

10文化冲突通常是由文化差异引起的。

()【答案】√查看答案【解析】文化冲突是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

文化的冲突是由文化的“先天性”或者文化的本性所决定的,并由文化间的差异所引起的,是文化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必然现象。

六、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将一张张静止的画面看成连续活动的电影是因为人的()在起作用。

A.瞬间记忆B.形象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记忆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也称感觉登记或瞬间记忆)是指感知后信息保持极短时间的记忆,通常以毫秒计,最长只有一秒左右。

人们能把一张张静止的画面看成连续活动的电影,正是感觉记忆,也即瞬间记忆在起作用。

2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学对遗忘产生的理论解释?()A.衰退说B.干扰说C.阻碍说D.抑制说【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有关遗忘产生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衰退说,一种是干扰说,也叫抑制说。

3话语分析属于()的研究范畴。

A.应用语言学B.社会语言学C.心理语言学D.结构主义语言学【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话语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语言活动,话语是具有连贯性的,即人们认为语言的使用是带有某种目的、意义和联系的。

话语分析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将一段话语理解为一个意义整体。

话语分析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

4下面的特点不符合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是()。

A.积极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B.表达中既注意语言功能也关注语言形式C.重视逐字逐句翻译,以保证言语准确性D.善于把学习和习得结合起来【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明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克服困难的毅力;②积极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不怕犯错误;③既注意语言的功能,又注意表达功能的形式;④把学习和习得结合起来;⑤注意泛听泛读,把握要点和大意;⑥在两种文化之间保持理想的距离,自尊心和移情都要适度。

相关主题